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β-葡萄糖苷酶对绿茶汤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其富  梁月荣  陆建良 《茶叶》2007,33(4):211-213
利用风味酶对茶饮料增香是改善茶饮料品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采用GC/MS分析了酶解温度、时间和加酶量对绿茶茶汤糖苷类香气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处理对绿茶茶汤具有明显的增香作用,绿茶茶汤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加酶量15u/L、50℃、酶解时间100~140min。  相似文献   

2.
冷后浑(茶汤沉淀)一直是茶饮料及速溶茶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单宁酶降解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组分起到澄清茶汤的作用.本文以绿茶(龙井)为原料,采用壳聚糖为载体固定化单宁酶来澄清茶汤.以茶汤澄清度为评价指标,考察酶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发现,温度为固定化单宁酶澄清茶汤的最显著因素,酶用量次之.固定化单宁酶澄清茶汤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A2 B2 C1,即酶用量1.5%、温度40℃、时间20 min,该工艺实施后茶汤的澄清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罐装绿茶水浸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L2 5(56 )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罐装绿茶水浸提的温度、时间和茶水比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 ,茶汤干物浸出率增加、色泽变黄 ,混浊度明显增加。每克茶用水量超过 6 0ml时 ,茶汤干物浸出率和混浊度的变化不明显。为了保持原茶风味 ,降低茶汤浑浊度 ,以及提高干物浸出率 ,确定浸提工艺为 :浸提温度 6 0℃ ,时间 15min ,茶水比 1∶6 0。  相似文献   

4.
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时间3.5min,茶样粉碎度24—40目,茶水比1:100;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功率250W,温度60℃,时间4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浸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和超声波浸提茶汤中香气精油总量和香气组分均高于常规浸提茶汤,  相似文献   

5.
外源单宁酶对绿茶液微滤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0.2胛微滤膜对浓度为2.5%添加单宁酶的绿茶液进行微滤处理,并从单宁酶对膜过程影响和膜过程对单宁酶酶促反应的影响两方面,比较分析了加酶微滤液对微滤工效、料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单宁酶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微滤工效和微滤液的生化得率,微滤过程有利于单宁酶酶促反应朝产物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6.
水中离子对冲泡过程中茶汤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系统分析法研究了水中的离子总量、离子类型对茶汤香气及滋味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水中离子影响茶汤风味的潜在机制,以期为茶汤品质的调控及泡茶用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静  肖文军 《茶叶通讯》2006,33(3):10-14
以膜孔径为0.2μm,膜表面积为0.1m2的SiO2的陶瓷膜对浓度为2%的绿茶液加入外源果胶酶,在温度为35℃,压力为0.3mPa的条件下微滤,研究了外源酶对绿茶液微滤工效、料液品质及微滤过程对外源酶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微滤的平均膜通量提高30ml/min,终点膜通量提高30ml/min。同时,微滤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糖、儿茶素的得率分别提高5.4%、2.2%、1.7%、1.0%、6.2%、10.1%;微滤过程有利于提高外源酶作用效果,微滤后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的得率比酶促平衡原料液分别提高9.6%、14.2%、1.1%、6.0%、11.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干闷与湿闷对黄茶感官品质、茶汤与干茶色度、品质成分含量以及其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湿闷工艺黄茶感官品质优于干闷工艺黄茶,茶汤与干茶色度均偏黄;生化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湿闷工艺黄茶中总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ECG和叶绿素总量较干闷工艺黄茶显著降低,非酯型儿茶素、GC和EGC含量显著增加。MTT检测结果表明,干闷工艺和湿闷工艺黄茶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在闷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相同条件下,湿闷工艺更有利于黄茶品质的形成,并可保持较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亚临界萃取菜籽低温压榨饼中油脂的工艺,并将所得油的品质与正已烷、超临界CO2萃取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液料比和萃取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液料比与萃取时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经优化后,在35℃下,设定液料比为8.3 mL/g,萃取90 min,菜籽油的提取率最高达95.10%。通过亚临界萃取得到的菜籽油磷含量为113.20mg/kg,约为正已烷萃取菜籽油(磷含量232.48mg/kg)的一半,油脂酸价与过氧化值都较正已烷萃取菜籽油低;亚临界萃取的菜籽油除磷含量与超临界萃取菜籽油差异显著外,其它品质指标,如酸价、过氧化值、甾醇及生育酚含量均与超临界萃取油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08,(6):41-41
建立了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快速测定茶叶中三氯杀螨醇的方法。采用自制的PDMS萃取头,优化了萃取溶剂的种类,微波辐射时间和微波功率等微波辅助萃取条件;研究了SPME萃取时间、搅拌速度、离子强度、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方法对三氯杀螨醇的检出限为0.048ng/mL,线性范围为0.2~200.0ng/mL。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乌龙茶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61.3%~72.8%,  相似文献   

11.
绿茶鲜汁与烘青茶汤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莉  须海荣 《茶叶》2003,29(4):215-217
采用压榨工艺提取新鲜茶汁,与相同原料制成的干茶茶汤比较,绿茶鲜汁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较干茶茶汤略低,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则较高。通过感官审评得知,绿茶鲜汁的汤色绿,明亮,香气清香鲜爽,滋味鲜,略涩。绿茶鲜汁有其独特的品质特征,明显不同于干茶茶汤。  相似文献   

12.
茶汤中含有大量具有缓冲能力的弱电异质(主要是茶多酚和氨基酸类物质)。研究茶汤缓冲力的大小及缓冲动态,对了解对泡菜品质的影响以及对茶叶饮料的调配、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如下:1.用不同PH值的水冲泡绿茶,由于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缓冲作用,茶汤PH值发生变化,其变化动态可用回归模型y—4.326X“””预测,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该方程表明,茶汤对碱性的缓冲力更强。2.不同PH植水冲泡茶叶.对泡茶品质的汤色有影响,酸性水使汤色变谈,碱性水使汤色变深。其茶汤(绿茶)的消光值(240urn)与泡茶用水PH值呈正相…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春小麦品种加工品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为青海省春小麦品种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将115份春小麦品种(系)于2000年种植在青海省西宁市,并对其籽粒品质及馒头和面条加工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筋力较差、评分较低,但品种间变异幅度较大。外引品种如小冰麦33、M99-90、高优503、格兰尼、加5和野猫的馒头和面条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和质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较大,在试验Ⅰ中,稳定时间与馒头体积、表面色泽、外观形状和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58、0.45和0.46。蛋白质质量主要影响面条质地,淀粉特性与面条质地和外观均相关密切,如峰值粘度与适口性、韧性、粘性和光滑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61、0.59和0.48。提高蛋白质质量扣淀粉特性有助于改善面条品质。尽管青海的生态条件对面粉颜色、面筋强度和淀粉粘度有较大负面影响,但通过遗传选择提高青海省小麦品种的馒头和面条品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陈慧 《中国茶叶》2020,(5):45-47
六安瓜片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茶,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只用单片鲜叶加工的片茶,因其独特的采摘方式和烘焙工艺,茶汤滋味更加浓醇。本文从茶树品种、产地环境与栽培模式、加工工艺和冲泡条件4个方面分析影响六安瓜片品质形成与茶汤滋味的关键因素,为六安瓜片品质的稳定性和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种绿茶鲜叶的不同摊青时间和方法处理.进行样品生化分析和毛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摊青过程鲜叶中的多酚类、儿茶素(尤其酯型儿茶素)含量逐步减少,氨基酸、水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酚氨比值下降,经摊青处理的绿毛茶茶汤醇度、鲜爽味和香气均明显提高,说明摊青有助干改善大叶种绿茶品质.但摊青需适度,过度摊青反而降低制茶品质。摊青适宜的时间是6—10小时,含水量71—73%,宜采用萎凋措自然摊放。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夏季绿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对夏季绿茶进行酶解。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工艺:在1.0g茶叶中,以茶水比1︰20,加入1.0g固定化纤维素酶,55℃下恒温浸提50min。与传统高温水提法所得茶汤相比,以此工艺条件浸提所得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有所提高,酚氨比有所下降,连续提取7批次茶叶,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相对酶活力仍保持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安溪铁观音优异的品质风格,兼具绿茶香气之高及红茶茶汤之醇,在全国掀起了安溪铁观音品鉴风暴。而安溪铁观音的优异品质风格,主要在做青工序中形成。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又区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具有不同品质特点的茶。本文主要讲述传统安溪铁观音加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要点,并对“传统”制法和“现代”制法两种具不同特点的茶品质做了比较,以保护和延续有利于安溪铁观音品质形成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杀青和干燥是碾茶加工的两个关键工序,为提高碾茶(抹茶)品质,通过研究300K-SS型碾茶蒸机(杀青机)的转速、蒸汽流量和AYHF-450K型碾茶烘房(干燥机)燃烧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分别探讨对碾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等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研究杀青和干燥工艺参数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当杀青机转速为400 rpm/40 rpm时加工的碾茶外形色泽绿,茶汤嫩绿明亮,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低,滋味鲜醇,综合品质较优;蒸汽流量为110 k/h加工的碾茶氨基酸含量(4.75%)显著高于其他流量,酚氨比最小,茶汤滋味鲜爽、苦涩味平衡较好,茶叶的色相(b*/a*)绝对值最小,表明其颜色绿度高;采用250℃燃烧机温度干燥的碾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酚氨比和酯型/非酯型儿茶素的值最小,茶汤滋味相对协调纯正,且较好保留了鲜叶中的叶绿素,使茶叶及茶汤呈现较绿色泽。PLS-DA将3种工艺条件改变所加工的碾茶明显区分,酚氨比、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在不同工艺条件加工的碾茶中差异较大;此外,由载荷图分析得出干燥温度可能是碾茶加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2008,(3):39-39
在20只小鼠和20只大鼠上分别做武夷岩茶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和自来水;试验组添加3%的武夷岩茶,饮0.5%的茶汤;试验期3周。抗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死亡时间为(1.90±0.66)min;试验组死三时间为(2.52±0.77)min,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  相似文献   

20.
茶叶对老龄大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邓泽元  褚芳 《茶叶科学》1998,18(1):74-77
108只12月龄退役SD大鼠分成13组经二个半月的红、绿茶添加饲料和茶汤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红茶和绿茶无论是干茶添加在饲料中还是茶汤,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老龄大鼠的血糖含量(P<0.05)、血脂含量(P<0.01);显著提高其SOD酶活力(P<0.01);显著降低其MDA含量(红茶达P<0.01水平,绿茶达P<0.05水平),其中绿茶降血脂能力比红茶强,而红茶抗氧化效果比绿茶显著。后者说明,茶叶的生物抗氧化机制除茶多酚类物质起作用外,还存在着其他更为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