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安全格局及生物廊道的构建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镇江市为例,从地质安全格局、综合水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安全格局等3方面进行了镇江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识别了其中的较低安全和低度安全区域作为生态源地的基础,同时构建生态阻力面,以达到分析确定生态廊道的目的。结果表明:镇江市应重点加以保护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圌山生态公益林及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同时构建了一条贯穿镇江市东西且经过国家森林公园的适合生物栖息的生态廊道,可为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廊道把彼此隔离的景观单元连接起来,从而起到保护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增强生态功能的重要作用。在综合阐释生态廊道的概念、功能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拉萨河生态廊道构建的重要意义及构建条件,基于资源禀赋现状提出了拉萨河生态廊道构建思路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拉萨“百里生态绿廊”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食物生产、人类健康和城市安全的必要保障,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持生境稳定性和提高景观连通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空间途径。以吕梁市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景观连通性指数法定量评估生态斑块重要性,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和战略点,构建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景观格局中核心区、桥接区、孤岛为林地和水域要素主要构成;沿吕梁山脉带状分布的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性较大,西部生态源地面积较小且斑块重要性相对较低;"两纵,多横"的生态廊道布局和战略点布设,有效提高了市域生态结构的完整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市域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廊道及其规划设计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生态廊道有利于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在论述城市生态廊道基本概念、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目标;同时,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成功案例,指出生态廊道的宽度、生态廊道连接度和生态廊道的变化程度是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促进和维持孤立栖息地斑块之间生境的连接,确保物种的生活、移动或迁移的通道,已成为对抗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权属、植被、土地利用及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和勐腊子保护区之间区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就勐腊-勐养两个子保护区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进行了设计。所规划设计的廊道长约80km、最宽处约17km、最窄处约3km、总面积60595hm2;廊道主要依托现有的国有林和公益林,天然林面积为50370hm2,占廊道总面积的83.2%。通过分析认为,在勐养和勐腊两个子保护区之间建立生物多样性廊道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物多样性方法和原理,从植物和动物2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内容,提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应根据绿地的功能和生境类型进行植物配置,构建以自然群落为基础的人工群落,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通过规划栖息地和建设生态廊道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动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该文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菏泽市实地调查研究,从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4个层次对菏泽市域范围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菏泽市植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菏泽市城市特点提出编制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完善城乡绿地规划、保护湿地、建立保育中心、修建生物廊道和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等保护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以期为菏泽市植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区位测度的伊春林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伊春林区森林生态区位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度不同等级森林的生态区位系数,按照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等不同林分,对伊春林区森林的涵养水源、固定CO2和释放O2、保育土壤、营养物质循环和储藏、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种生态服务功能形式的价值进行评估,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合理.本文可为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该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呈现从单个遗产节点到小尺度遗产廊道,再到大尺度遗产区域的发展趋势。构建遗产廊道网络是延续地域文脉、保护景观风貌的重要手段。文中在分析遗产廊道网络的构成要素、规模等级和主体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对遗产廊道网络的整体认知体系,提出以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多样性为原则进一步形成构建不同尺度遗产廊道网络保护的理论框架,以期有效整合文化景观遗产资源,并为景观风貌保护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绿化》2018,(5):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建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同时强调,"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也为理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防治危害北京地区柳树上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薄翅锯天牛(Megopis sinica),采用对环境安全的天敌昆虫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在光肩星天牛幼虫上接天敌的平均寄生率为63.33%,模拟自然木段释放花绒寄甲卵的为73.33%,直接危害木段的为76.67%。另外,可以寄生薄翅锯天牛1~3龄低龄幼虫,平均寄生率为63.33%,而不能在室内寄生4~5龄的幼虫。在林间条件下,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98%;释放花绒寄甲卵,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0.82%。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蜘蛛是农区重要的天敌类群,研究了华北农区农林复合环境下的游猎型蜘蛛多样性以及其优势种在"农田—林带"环境中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优势种游猎型蜘蛛为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 Koch)和白纹舞蛛(Alopecosa albostriata Grube);游猎型蜘蛛密度在农林生境中具有明显的"林带效应":在冬小麦—圆柏农林系统中,距林带40 m范围内蜘蛛密度变化与距林带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P=0.026,α=0.05);在玉米—圆柏农林系统中,距林带10 m范围内蜘蛛密度处于高位状态,在距林带10~40m范围内蜘蛛密度显著下降(P=0.039,α=0.05),与距林带距离呈负相关;农事活动中喷洒农药对蜘蛛种群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农田蜘蛛密度在喷药次日急剧下降(P=0.001,α=0.05),之后缓慢增加,蜘蛛种群发生了从林带生境到农田生境不断的迁移过程(林带与农田生境内蜘蛛密度变化t-检验:PSig.(2-tailed)=0.817,α=0.05;二者蜘蛛密度变化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0.998,PSig.(2-tailed)=0.853,α=0.05);林带生境对于维系农田天敌群落的延续以及生态链的稳定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展示了林业在绿色农业构建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3.
森林蓄积量能够评估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为森林经营与采伐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大多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蓄积量估算,均建立在测绘标准所生成的DOM、DSM、DEM等测绘成果基础上,而未充分利用原始影像数据上的林业特征,无法从点云层面上加入林业业务逻辑产生成果数据。获取无人机影像后,利用特征点提取与匹配方法自动相对定向,结合控制点和光束法平差的迭代求解,解算出精确的相机姿态数据,并沿核线方向一维搜索特征点进行影像密集匹配生成密集点云。对原始三维点云过滤后进行树冠分割,在聚类后的林冠点云中提取了树顶点和树高因子估测了森林蓄积量。研究结果表明,冠幅的提取精度85.15%,树高的提取精度83.69%,林分蓄积量估算的精度达到了82.46%。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承担中央部署的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为契机,比较了宁夏自治区林业和国土部门在林地面积数量统计和空间矢量叠加上存在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林业和国土部门的林地分类体系和概念内涵,制定出满足各部门规划需求的国土空间规划林地地类标准,通过多重属性图斑的比对,在空间地域上形成界线清晰的、属性唯一的林地及其它地类,落实了林地在空间上的唯一属性,解决了多年来政府各部门地类不统一、事权界限不清、管理责任不明、规划不协调、项目落实难等诸多问题,对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一本规划”管控和“一张蓝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天女木兰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天女木兰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法RACE技术,从天女木兰种子中克隆得到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全长1 545 bp,可以编码514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显示,目的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中已知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85%以上;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初步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跨膜的分泌蛋白,大部分区域属于疏水结构;结构域的预测分析显示,此类蛋白包含约100个植物组织蛋白酶所特有的区域,该区域可能在植物液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下一步系统、全面地研究天女木兰种子休眠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野生动物之乡运行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野生动物之乡进行多层评价指标的筛选,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参与调查的83个中国野生动物之乡进行评价,优秀、良好和中等3个级别的野生动物之乡占比分别为31.33%,46.99%和21.69%。提出了科学开展栖息地本地调查,制定保护工作长远规划,健全及完善地方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专业人才培训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蜱虫为林间常见吸血节肢动物,可对人畜造成一定危害,为了解畜牧生产活动对蜱虫分布的影响,同时为蜱虫管控提供依据。该研究在小五台山一近林区羊圈周边110m范围内,对长角血蜱种群采用拖旗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羊圈周边蜱虫密度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差异,羊圈30m范围内的蜱虫数量占总采集数量的44.0%,显著高于30~110m范围内的蜱虫数量(t=6.0716,P<0.001);不同地表基质环境会影响蜱虫数量分布,以草本植物为地表基质的蜱虫数量显著高于以掉落针叶为地表基质的蜱虫数量(t=10.034,t=10.396,P<0.001);调查期间若虫单次及总数量显著高于成虫(t=7.289,P<0.001)。畜群聚集会改变环境中蜱虫密度分布,使得聚集点周边蜱虫密度升高,在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且应重点加强对聚集点30m范围内的管控。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一类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形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形估测模型。以此,基于吉林省二类调查数据库,估测全省小班立地形,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同时根据全省现实林分状况,综合确定各立地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由此对比分析现实与潜在生产力。结果表明:1)基于清查资料构建的立地形估测模型,经检验,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用于立地质量的评价;2)吉林省林地质量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31.03%和66.00%,合计高达97.03%;3)全省现实生产力为潜在生产力的56.65%,仅7.20%的森林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森林生产力仍有较大可提高性;4)基于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库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潜力测算的方法可靠,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若尔盖县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大气污染的响应,以生长在北京市海淀区轻度污染区的海淀万柳(E1)、交通尾气重度污染区的西直门(E2)及相对清洁区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CK)的典型绿化树种国槐Sophora japonic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进一步研究其权衡策略并分析叶经济谱的位置。结果表明:1)3个研究点的主要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10和PM2.5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E2>E1>CK(P<0.05)。2)随着大气污染程度的增大,3种典型绿化植物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SLA)、叶绿素含量(cholrophyll,CCHL)和气孔面积(stomatal size,ASS)显著降低,表现为CK>E1>E2(P<0.05),气孔开度(stomatal aperture,DSA)也呈下降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CLDMC),叶组织密度(leaf tissue density,DLTD)及气孔密度(stomatal density,DLTD)显著增大,排序表现为E2>E1>CK(P<0.05)。3)3个典型绿化树种的叶功能性状间存在相对一致的相关关系,SSLA与CLDMC、DLTD及DSD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CLDMC与DLTD、DSD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DLTD与DSA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DSD与ASS、DSA分别呈负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与全球尺度上的性状关系基本一致。4)研究认为,全球叶经济谱在城市大气污染的特殊环境下也同样存在,且总体上位于低的SSLA、ASS、DSDCCHL,高的CLDMC、DLTD、DLTD的"快速投资-收益型"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