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笔者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内的古民居为例,阐述该地区砖石结合墙体的结构与构造特点,从石材工艺这个侧面挖掘传统民居的精华展示给世人。  相似文献   

2.
针对京郊既有民居建筑普遍存在的抗震性能弱的问题,对京郊部分村镇的民居开展了随机抽样的散点调研,共计走访280户。根据调研资料分析京郊农村既有砌体结构民居抗震性能现状,提出村镇砌体结构房屋在场地、地基与基础、建筑材料、结构构件及抗震设防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注重抗震设计规范、规范农村建材市场等提高村镇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到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作者阐述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综合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各类建筑的地震作用、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调整后的设防烈度列表表示,希望对正确运用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制作2榀内填材料分别为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和植物纤维水泥基砌块的1/2比例模型植物纤维复合墙体,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抗震试验,介绍模型试件的主要破坏过程及受力特点;对比2榀墙体的破坏机制、承载力、滞回特性、抗倒塌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复合墙体发生"强柱弱板"的剪切型破坏,内填植物纤维水泥基砌块的复合墙体发生"强板弱柱"的弯曲型破坏;内填砌块的抗压强度、抗裂能力和弹性模量等参数的大小是影响植物纤维复合墙体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两种植物纤维复合墙体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应用于工程实际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年来村镇建筑概况、村镇民居的结构类型与震害特点,以及村镇砖、木、石结构房屋在抗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上述问题提出村镇民居抗震设计基本要求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大量的灾区房屋急需要重建,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以某钢结构企业捐献给灾区的两层冷弯薄壁型钢小学试点房为研究对象,按照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基于单片墙体的抗剪能力,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建筑所采用的组合墙体构造能满足我国规范的抗震设防要求,此类结构体系适合建造于灾区。  相似文献   

7.
张蓓 《甘肃农业》2004,(8):118-118
一、钢筋砼构造柱的设置( 1 )小断面、多设“点”。钢筋砼构造柱的断面是根据所起的作用 ,即墙体在破碎后的拉结作用而加以确定的 ,因此断面不必过大 ,取 2 40 × 1 80 就可以。考虑到砖砌体砌筑方便 ,构造柱断面以不大于 2 40 × 2 40 为最好。有些把构造柱断面取与墙厚同宽 ,如取 2 40 × 3 70 ,3 70 ×3 70 ,对带有地下室的多层房屋或特殊房屋 ,局部墙厚为 490 者就取为 490 × 3 70 ,490 ×490 的断面作法 ,是大可不必的。在构造柱设置个数上 ,尽量按抗震设防烈度多在平面的“点”上考虑 ,多设一个“小”断面构造柱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8.
首先列举且分析了砌体结构的震害破坏特点,并总结了必须坚持的抗震原则及一般构造措施,提出了加强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建议。砌体结构只要坚持正确的抗震设计理念,加强构造措施,落实抗震规范的设计要求,是完全可以达到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的。  相似文献   

9.
蒸压粉煤灰砖墙片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7片蒸压粉煤灰实心砖墙片、2片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墙片和2片烧结普通砖墙片的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了墙片的破坏特征,以及构造柱和竖向压应力对墙体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压粉煤灰砖墙片与烧结普通砖墙片的抗剪承载力和其他抗震性能相似,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墙片可以参照烧结普通砖砌体墙进行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0.
几百年的古民居建筑,飞檐迭拱与木楼争辉,充分体现鄂西民居的文化传统;其精美而独特的装饰艺术对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颖  韦义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79-10482
以徽州古民居水系、水环境的设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的学科理论,以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角对徽州古民居水环境构成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徽州古村落水环境主要由线性要素、点状要素和面状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组织、联系。结合这些徽州古民居水环境空间的比较研究,以探索其对现代居住区水环境空间设计的特色、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徐浩  闫增峰  周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77-12978,13005
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从空间要素、空间组织、装饰意匠以及地域性营造技术4个方面对韩城党家村民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研究在空间要素方面立足于宅院、厅房、厢房等建筑构造部分;在空间组织方面侧重于巷道空间、宅院的组合;在装饰意匠上突出了石雕装饰、砖雕装饰、木雕装饰;在营造技术上则从结构、材料、构造细部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解析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分析过程中强调了党家村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新农村住宅建设应充分尊重和继承传统建筑形式,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以及新的创作方法,以建设一种传承和体现地域性特色的时代建筑。  相似文献   

13.
金玲  刘妍华  贾佳一  东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00-10203,10226
在大量走访调研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梳理了潮汕地区农村住宅继承传统住宅和发展演变的脉络,总结出传统继承型和模仿城市型两类现代农宅类型,并进一步细化传统继承型住宅,将其划分为4种典型类型。同时对潮汕地区农宅的建筑材料、构造及房屋节能设施加以分析,以期为潮汕地区农村住宅的热工与节能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建县风景水库北坡山体滑坡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滑坡体和其发生环境的调查分析,新建县风景水库北坡山体滑坡具以下因素作用和发生机制:片麻岩层理走向与坡面平行是形成滑落面的重要地质基础;坡面冲沟发育、筑坝取土造成的坡角临空面是滑坡的地貌条件;粘粒含量和渗透率随土壤深度递减的剖面特性是水份在滑落面积滞并与粘粒作用导致抗剪强度减低的主要原因;滑坡前和发生时的雷雨条件是造成土体增重和促发牵引动力的重要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金东来  权莹  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86-6588,6591
立足于中国古建筑的木框架结构的建筑体系,认为中国古人之所以选择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和必然性。分析了传统聚落的建筑特点,藉以透视出中国古建筑就地取材的特点,进而分析了中国木构建筑形制在广度、高度上的适应性,以及其所彰显的平面布局的灵活性和复杂性。结合中国人的生命观,从精神与物质双重层面解析了中国木构建筑中所蕴涵的永恒意义。试图通过自然选择、技术进步、空间优势、精神价值、审美需求等方面的阐述,为中国传统建筑最终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成因理出一条脉络,旨在比较客观地对待中国古人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董玉森  刘江霞  彭红霞  张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43-8044,8058
利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武汉市1995~200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1995~2000年,武汉市耕地、林地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在减少,而水体、居民及工业用地的面积在增加;居民及工业用地的斑块密度最大,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区景观的复杂性在增加,斑块分布均匀程度在降低。研究还发现,景观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黄顺  郑清富  梁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33-19834
在对苏州城内"中式住宅"项目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居住设计理念和江南传统造园思想,从"新苏派住宅"的概念、形式和主要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就其发展趋势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巴楚隆起西段色力布亚断裂构造及演化特征,并将色力布亚断裂置于含油气系统之内进行了研究,以对该断裂的封堵性以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有更清楚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色力布亚断裂构造带处于巴楚断隆西南缘,“古高新高”均是多期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且断裂南段下盘构造带为勘探优选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双峰驼20个关节(左、右肩关节、肘关节各5个)的解剖,发现如下一些特征:肩胛骨关节盂切迹不明显.肱骨远端内侧髁关节面无滑液窝;髁间沟由后向前内侧斜行,其与关状面之间的夹角约为10度。肘关节囊前壁有前斜韧带加强。肘外侧侧副韧带比肘内侧侧副韧带强厚得多,且后者远端没有2个止端.桡尺骨间的产节已基本骨化.  相似文献   

20.
泵站开敞式进水流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验台试验基础上,提出了泵站开敞式进水池最佳平面形状与适宜的尺寸。当开敞进水流道边界形状与水流流线形状一致时,获得最佳进水池形式为心形或半圆形。喇叭口悬空高合理取值范围为(0.3-0.5)D,后壁距在0.25D以内,临界淹没水深hs<0.8D,进水池池宽采用2.5D时,水泵装置效率可达60.5-60.9%,水泵效率测量综合误差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