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普兰查斯是战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家,其理论经历了从作为部门理论的国家理论,到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国家理论的转变。对普兰查斯国家理论的超越在于,基于普兰查斯国家理论的洞见,借助于普兰查斯的"策略"概念,走向一种"策略理论"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2.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该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普兰查斯和密里本德之间关于资本主义国家问题的争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次重要争论。争论的缘由不在于是否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为研究对象,而在于理论研究方式的迥异。然而这场争论的理论价值却远远超出问题本身,因为它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主题,改变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4-20
现代性批判是英国新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雷蒙德·威廉斯、安东尼·吉登斯和大卫·哈维等英国新左派代表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运用时空一体的思维范式,坚持以"人民为重"的理论立场,采取多元开放的理论取向,建构了独具特色的英国新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增添了一项重要的理论内容与一支强大的话语力量。但是,英国新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建构思路过于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客观的社会规律,具有空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4,(6)
作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研究,《资本论》追求的是一种在根本上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构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探寻人类从资本的囚笼中获得解放之可能性的"正义论"。《资本论》的"正义论"关注的不再是"物"的形式上的"分配正义",而是消灭雇佣劳动制的"人"的实质上的"生产正义"——以"自由合作生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这一正义仅靠"改良"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方式根本无法实现,而是必须通过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建"个人所有制"才能真正实现。《资本论》完全可以作为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正义"而构建共产主义正义——"超越正义"的"正义论"来阅读。  相似文献   

6.
法国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尼科斯·普兰查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入手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的本质所在,并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功能的总体结构的新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根本上来说,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的彰显,特别是在促进劳动力再生产方面,是遏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润率下降趋势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一现象在政治上造成两个方面的后果:有利于垄断资本获得领导权和瓦解大众阶级的阶级斗争.但普兰查斯坚持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的强化不但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危机,反而使危机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和阶级划分的标准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其中,希腊共产党人、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尼科斯·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的“多元决定论”出发,提出不仅要从“经济方面”来确定人们的阶级地位,而且强调要从“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这种“多元结构方面”来决定人们的阶级地位。那么,政治和意识形态能否作为决定阶级地位的重要因素?普兰查斯是怎样提出并论证其观点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它?由此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估价等问题,在此作一番探索性的评析,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8.
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这是由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叉发展这一外部条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建设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当前遇到的问题所决定的.开展这一研究,我们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思想流派兴衰的内在逻辑,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等不同理论动态的性质和价值作出准确的评估,从而揭示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20,(1):22-28
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之一,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对于工人阶级的政治与历史的严肃兴趣。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试图以"历史-人类学"的范式解读汤普森的阶级理论,认为其阶级理论实质上是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与批判,亦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当代发展,即建立一种植根于自己国家历史经验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在全球政治和后现代文化高涨的历史语境中,建构起来的一种适合于美国后工业社会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传统,然而却第一次发展了资本的文化逻辑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救赎,深刻地揭示了文化的经济性;通过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与资本逻辑之间建立特定的张力,来重新激活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在抵抗全球资本主义普遍化逻辑中对现实问题的重大反思,并由此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思想是拉克劳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克劳在其早期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中,整合、继承和发展了普兰查斯的意识形态要素学说、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从而形成了自己以"接合"为核心的非还原论的意识形态思想。拉克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质疑阶级还原论。他的意识形态思想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当代现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颖而极具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原产于战后意大利、走红于当代欧美学术界的一个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持之以恒的学术旨趣就是强调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坚信劳动相对于资本独立一极的本体地位,工人阶级相对于国家、政党、工会的自主地位,以及工人阶级自我组织和自我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力量,从而致力于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背景,指认适应时代要求的革命主体,以对抗资本的逻辑和统治,其学说因此可以概括为"政治主体的建构学"。这门政治主体建构学说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尤其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前提预设是资本与劳动的二元对立逻辑,核心内容是革命主体角色的重新确认,旨趣依归是设计革命策略颠覆资本的权力。在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政治哲学解读、对资本与劳动辩证法的重新诠释、对全球化资本主义现实的剖析、对新阶级主体及其革命策略的探讨等方面,"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颇具特色;但它过度诠释马克思的"政治向度",塑造出一个对抗至上、永恒革命、完全政治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危险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辩护论"是西方学者诠释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的一种理论话语,主张回到马克思,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西方社会的批判价值。这种隐喻式"辩护"对重拾马克思主义信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必须认清西方意识形态辩护论的阶级实质,这种看似超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的辩护面孔,实质上只是在为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求出路。对此,我们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旗帜鲜明地批判"意识形态辩护论",避免陷入西方国家谋求"政治同化"和"制度趋同"的话语陷阱,又要积极借鉴西方意识形态资源的运行策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按照生产方式、政体、阶级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标准 ,将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国家划分为各种类型 ,进而形成多元化的国家类型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理论研究的突出贡献。其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 (后起 )资本主义国家”的划分就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类型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类型学的丰富和发展。将资本主义国家划分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后起 )资本主义国家”两种类型 ,最早见之于列宁的论著 ,其中首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他在分析有价证券占有情况…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2-17
20世纪50年代以来,面对工人阶级主体意识弱化的态势,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反思社会主体问题,着力激发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意识,明确其历史使命,以期实现复兴社会主义运动的理想。他们先后提出文化主义视域下的经验主体、结构主义视域中的建构主体以及结构主义之后的多元主体共三种社会主体理论,彰显出英国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体问题的深入探索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主体的不懈追求。但是,多元主体论作为一种"政治上的突围",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某些方法论缺陷,甚至出现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苗头,对此我们在反思其理论价值时应当予以清醒地认识。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从其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出发,在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与技术进步相伴生的极权主义以及接踵而至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批判,形成了以技术统治论、病态社会论和生态危机论为核心论点的三重维度,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猛烈而广泛的批判。在21世纪的世界发展洪流中,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依然存在,因此,对马尔库塞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三重维度进行研究和分析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8.
自从资本问世以来,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资本并非属于剥削者专有,劳动者也可以有资本;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包括剥削者个人、劳动者个人、社区、股份公司、国家为主体的各种资本。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和手稿中,他对上述各种资本都有论述,属于“多元资本主体论”。劳动者私人资本理论是“多元资本主体论”的一部分,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都很大。然而,这个重要理论却被我们长期忽视了,在理论上出现两个认识误区:一是把资本同资本家和资本主义混为一团;二是把正常地运用资本同非理性地运用资本混为一团。以1956年…  相似文献   

19.
一 众所周知,法国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几乎与英国同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因此,英法两国农业近代化的起点是大致相同的。但是,以后的历史发展,使英法两国农业近代化的进程出现了明显差异。如果说,英国农业近代化的总特点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冲破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后直接确立起来的。那么,法国农业近代化的总特点却是-农业资本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国家自主性概念及其当代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恩格斯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国家与统治阶级以及官僚与社会的关系上分别强调了国家的相对自主性 ,阐明了这种自主性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限度 ,从而赋予这一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我们今天“发现”、“建构”马克思主义国家自主性概念 ,必须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给予最优先的注意。但是 ,进行这样的工作 ,又不能满足于只是一味地从原著中辨认与寻找 ,这里的“马克思主义” ,必然是被大大扩展了的。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基础上 ,考察葛兰西、阿尔都塞、普兰查斯、密里本德、列菲弗尔、哈贝马斯和奥菲等马克思的后人们的理论创造 ,既是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的题中之义 ,也为我们发展马克思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