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哲学中的价值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界定是价值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当今中国哲学界在价值论方面的争论主要汇聚于此。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许多价值界定的方法。然而,迄今为止,能够获得普遍认同的价值定义尚未形成,这也正是中国哲学界在价值论研究方面难以深入的症结所在。笔者就此谈几点个人看法,希望能有助于价值概念的澄清和界定。首先,价值的界定应还其哲学本色;其次,价值属人;最后,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评价关系  相似文献   

2.
1.价值悬设,在主张哲学是一种科学体系的学者眼里,是一种先验的逻辑设定,因为它首先假定了主体的理想状态,或抽象的本来状态,然后要求现实的不完满的主体去趋向这一非历史的主体本质;而在主张哲学是一个意义的、价值的世界的人文主义者眼里,它是人类为了自己超越自己而假定的一个新的高度,它经常是这种价值哲学的理论逻辑出发点。笔者虽不倾向于把哲学看成一个科学体系,但也不想在此争论哲学究竟是一个科学体系还是一个价值王国,或是一科学知识与价值意义相统一的结合体。这里只想对这种价值议定作些分析与思考。二·先讨论这类…  相似文献   

3.
科学活动中的价值渗透聂锦芳,刘秀萍价值问题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成绩斐然。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困境,导致了不少混乱。在我们看来,主要症结在于:(1)缺乏无哲学意义上的界定,混淆了“价值”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各不相同的用法和意义;(2)没有把价值看成是一个包...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第一,价值哲学的发展,是从自发到自觉。第二,实践价值哲学的兴起,是对西方理论价值哲学的超越,从根本上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被认为长期落后于西方的局面。第三,以满足需要界定价值,是用使用价值去理解哲学价值,是将哲学价值混同于功利价值,把哲学价值庸俗化。第四,需要并非天然合理,以满足需要界定价值,认为能够满足需要,即为正价值,忽视逻辑一贯性,在理论上陷于混乱,不是一种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哲学意义的价值范畴,可以界定为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客体进行某种评判的关系.作为主体的人,面对的决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世界,更是一个意义的世界,亦即价值的世界.主体怎样确定对象的价值,往往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社会、人生和自然万物以及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与手段,并形成主体特有的心理结构、审美情趣和伦理原则.本文试图揭示价值评判的一般过程和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构成因素,以期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
刘奔是我国价值哲学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价值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是:20世纪80年代初,价值哲学刚刚在我国兴起,刘奔、李连科合作写了一系列研究价值论的论文,特别是1982年他们提出了关于真理观与值观的统一的见解,对我国价值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刘奔、李连科还深入研究了实践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刘奔认为,价值论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念作何种理解,从最本质的意义来说,是关系到能否完整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的重大问题.刘奔认为,价值关系是现实世界对人的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价值是现实世界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问题,这是对价值本质的精辟概括.他认为价值关系是人作为主体的特有存在方式,价值是相对于人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而言的.价值的本质在于促进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刘奔对价值哲学的又一重要贡献是有力地促进了中日两国价值哲学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派”,或称之为“唯实践唯物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片面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观这二对范畴,可以从实践这一基本范畴中引伸出来”;“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实践的存在”……等①。这些主张和观点,笔者是不敢苟同的。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8.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第一,需要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的满足需要论不同于西方的满足需要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认为需要都是客观的.需要并非都是客观的,以需要都是客观的为基础论证价值的客观性是片面的.第二,需要的合理性问题.主体需要并非都是合理的.以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和理论混乱;如果把这种观点的逻辑贯彻到底,在实践上就会产生误导.第三,事实混同于价值及其原因问题.在价值哲学理论中,认为满足需要就有价值,实际上是把事实混同于价值,其思想根源正是快乐主义.第四,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区别问题.我国一些学者之所以用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用马克思说的使用价值来理解哲学价值.这种理解是不能成立的.从哲学价值的本质来说,价值必定是善的;使用价值则指物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而需要并非天然合理,满足需要并非都是善的.从外延来说,使用价值主要指物的有用性,通常指功利价值,哲学价值则不仅包括功利价值,还包括超功利的真理、道德、审美价值等.把使用价值混同于哲学价值,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使用价值能满足需要,能产生快感,这种看法从思想根源上说也是快乐主义.  相似文献   

9.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现象像谜一样围绕着我们,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思维方式看世界的?思考的结果是我们提出了“求真式思维方式”“求善式思维方式”概念,以为这就是揭开思维现象之谜的症结。从一定意义上说,揭开这个谜无异于从又一个角度看国人。如何界定两种思维方式?定义一:求真式思维方式排除主体的主观意志和价值倾向,排除对象的伦理内涵,以对象的本真为惟一注意点、审视点。这种思维方式是追问真的,性质上是哲学式的、科学式的,故谓求真式思维方式。定义二:求善式思维方式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价值倾向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价值哲学中相关的一些问题的讨论很是热烈,其中,学者们发表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见解,但也存在着颇多方面的争议。本文拟就其中相涉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阐释价值哲学的方法  把价值问题放到主客体关系的领域来考察,仅仅以“主体需要的满足”为尺度来界定价值,这是目前国内价值论研究所遵循的主要方法论模式。赖金良先生曾称这一模式为“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或“价值关系的主客体模式”1。这一方法论模式的深层理论根基,是要把价值现象严格限定在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世界之中。  而对“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第一,价值哲学的发展,是从自发到自觉。第二,实践价值哲学的兴起,是对西方理论价值哲学的超越,从根本上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被认为长期落后于西方的局面。第三,以满足需要界定价值,是用使用价值去理解哲学价值,是将哲学价值混同于功利价值,把哲学价值庸俗化。第四,需要并非天然合理,以满足需要界定价值,认为能够满足需要,即为正价值,忽视逻辑一贯性,在理论上陷于混乱,不是一种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舒金城 《天府新论》1998,(2):45-48,56
我国学术界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人生价值问题的研究,目前讨论仍在深入,创获正不断增多。本文拟就人生价值的有关问题发点新论,以就教于方家。一、人生价值是人的客体价值和主体价值的统一关于人生价值,学术界存在看不同看法:有的论者把人生价值看作人作为客体的价值,有的论者则把人生价值看作人作为主体的价值。其实,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审视,人生价值是人作为客体的价值与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统一;或者说,人生价值是人的客体价值和主体价值的统一。为了更好地说明人生价值,有必要从最一般的“价值”范畴谈起。“价值”是哲学、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论价值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哲学价值论的研究在我国有了令人注目的进展,与此伴随的,是争论性问题的增多,何者能充当价值主体就是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范畴(“实体价值论”①的提法是不成立的),而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是在主客体关系中产生的,是客体属性、功能与主体需要的统一。从最一般涵义上说,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的功效、功用或效应。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则是作为一般哲学范畴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曾是当代中国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往对主体性的探讨所存在的一个重大缺失在于缺乏对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的自觉区分。在哲学史上,康德最早对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界线以及价值主体的优先性进行了深刻的阐明。这一思想理路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的历史遗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坚持这种区分,把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视为主体性在性质上有着重大不同的两个维度,我们将可以在扬弃主体性狭隘的认识论内涵的同时,维护其丰富的价值论内涵;可以在拆解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主体形而上学立场的同时,为价值主体的存在合法性提供有力的辩护。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在新的基础上深化了康德关于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划界和价值主体优先的思想,把人理解为自由、目的和责任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中最为精髓和最富当代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刘昊 《天府新论》2020,(2):61-66
认同危机是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承认哲学立足于主体间的相互承认以求化解之道。黑格尔、霍耐特和泰勒从不同的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黑格尔从抽象的主体出发,提出精神承认哲学;霍耐特站在社会批判维度,赋予承认以伦理意义;泰勒则从文化入手,提出“承认的政治”。然而,这三种承认哲学都未能揭示认同危机的根源,本文认为经济承认才是化解认同危机的根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哲学界对哲学的“价值”范畴(或称“普遍价值”、“一般价值”、“价值一般”)的界定多达十余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或关系.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它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曾多次提出质疑.现从价值的本质特征入手再探其实质,向诸位同行求教.依据马克思抽象商品价值的思路,哲学的“价值”范畴可界定为:客体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客体是指满足人们需要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实践产物.表面看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需要的自然关系,实际上反映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它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价值与真理的关系问题 ,实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及其内部基本矛盾问题 ,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的两项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这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真理观以及在实践基础上把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对传统真理观的反思现行的各种哲学教科书对真理一般作如下界定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把真理看作是与外界的客观实在相符合的认识的观点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直观真理论 ,最早从逻辑上明确提出这种真理观的是…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成立大会于1996年10月6日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召开,这是全国第一个价值哲学学会。与会学者70余人,提交论文20余篇.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白智民副部长到会祝贺并讲话,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哲学学会、西安市社科院和远道而来的上海市政府信息中心负责同志也到会祝贺.价值哲学是陕西省的优势学科,我国共举办全国性价值哲学讨论会4次,3次在西安举行;全国共出版价值哲学方面的专著和文集20多本,陕西省占了7木.陕西省已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而活跃的价值哲学研究群体,这一切使陕西省的价值哲学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中国现代意识的双重建构罗文东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相继掀起了探讨人道主义、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权等人学问题的热潮。这不仅是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而且是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繁荣,并最终完成现代化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哲学家杜威对价值哲学有重要贡献。他肯定价值的存在 ,主张从效果、结果所具有的内在性质去界定价值 ;批评一些学者崇尚理想而轻视手段的思想 ,强调手段价值的重要性 ;认为价值也是一种事实 ,即“价值事实” ,评价是一种判断 ,价值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和物理判断一样都是科学判断 ;认为实验法用于价值评价 ,有助于铲除唯心主义 ,主张用实验结果作价值标准进行评价 ,这是他对价值哲学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