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弱化。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年精英——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此,需要通过正视自身理论困难、直面现实危机挑战、探索新的教育路径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旗帜和核心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回应西方意识渗透和抵御错误思潮干扰的现实要求,也是应对大学生精神信仰存在的问题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寓于教学实践、融入环境建设、引领师资建设和渗入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四位一体"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制度认知、认同和信仰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需要遵循特定的生成逻辑,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源头的理论逻辑,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以时代发展为参照的现实逻辑,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提供现实依据;以“知情信行”为主线的价值逻辑,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提供基本思路;以教学活动和平台建设为基础的实践逻辑,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提供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这在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中更为普遍。主要表现为信仰缺失、信仰异化和信仰困惑。是由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因素所导致。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信仰引导和教育迫在眉睫。其主要途径为: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有效开展坚定信仰的思想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成就有效开展坚定信仰的认同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有效开展坚定信仰的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快速转型及多元文化形态的逐步生成对大学生的科学信仰培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其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与困境.文章围绕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的科学信仰培育展开研究,从理论性路径、历史性路径、实践性路径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了大学生科学信仰培育的策略与方法,具体而言,包括引导学生明晰知识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教育学生准确解读信仰与知识的同步发展属性,引领学生重视与推进传统信仰的现代转型等.  相似文献   

6.
重视与加强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研究在当前犹显重要,它关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推动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文章围绕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状况、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境遇、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根源、解决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教育策略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取向这五个方面对学界前沿研究进行了综述和简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与信仰观发生了很大转变,非科学信仰出现了升温现象。莆田作为地处福建沿海的妈祖故里,民间的妈祖信仰氛围十分浓厚,信仰妈祖的莆田大学生人数也十分众多。文章在莆田大学生妈祖信仰调查的基础上,从现实社会的强烈催化、家庭环境的深厚影响、身心需求的激烈冲击等方面,揭示和分析大学生民间信仰的成因,从而得到启示,要客观评价和处理当前大学生的非科学信仰现象,要加强当前大学生科学的信仰观教育,要加强科学真理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和普及教育,要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大学生身心和谐等教育。  相似文献   

8.
走过90年辉煌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课题组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发现:山西省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积极的,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为改善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各高校应直面危机、正视现实;强化教师队伍、改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晓元 《理论界》2014,(11):59-65
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或闽南文化德育概念的提出,是闽南文化教育实践的现实激发,更是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足的促动。闽南文化德育资源是一个由爱国爱乡、神明信仰、异乡开创、工作创世、异质包容等道德精神构成的内在关联结构,而工作创造或工作共同体精神是其价值核心。闽南文化德育资源现代转化路径是认知与研究转化、文化交流转化、学校教育转化、载体建设转化、实践教育转化等多重路径的总体,而实践教育转化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冲击,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面对当前困境,高校须建立健全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3+1”新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