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发展,使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具有了坚实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传统“人贵”价值观的汲取,使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具有了鲜明而深厚的民族特色;对西方“物本”发展观的超越,使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具有了强烈而浓郁的时代精神;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使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具有了坚实而深厚的实践根基。  相似文献   

2.
对“以人为本”存在着不同的阐释,其分歧归根结底在于对“人”的不同解释上。把“以人为本”解释为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政治话语上必须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区别开来。而相对于以权为本、以物为本的“以人为本”,又可能退回到抽象的人,甚至把“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混淆起来。其实,从“现实的个人”的人本维度出发可以发现,“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以个人现实需要的满足和对人的个性和价值尊严的尊重为最高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传统哲学有着不同的着眼点。西方哲人“仰天思索”。以茫茫宇宙为根本思考对象。由此形成两个基本的哲学派别:物本论与神本论。前者认为宇宙本源是物质实体。后者认为宇宙本源是精神实体。这两大派别的对立统一构成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线索。无论今人怎样“还原”西方哲学史,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西方古代没有人本哲学。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的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5.
侯智  党玲 《兰州学刊》2008,(6):32-34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本思想。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也实现了其中国化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中,都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论,到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实现了与时俱进,标志着我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也标志着我党执政能力的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6.
管理理论的发展沿革中始终存在着物本、人本之争,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根本性的哲学问题,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价值观和管理路线。管理视野下的人本,强调的是人的知识与能力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管理以人为本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与价值,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因此,人本管理是人类自身发展、进步的标志,因为它提升了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程度,在确认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同时提升了人的价值或意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将由以实物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管理转变为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出现回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认识人本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发展” ,系指以人的价值取向为参照系的人们实践方式的历时性改善。经济发展 ,则是指人们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善。人本论的经济观有三大要点 :一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价值观 ;二是以人为本的资源、财富拓展观 ;三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制度激励观。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据。它包含着对中国古代“人本”思想资源的继承。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涵义,它要求在处理人与国、与君、与官、与神、与天、与物的关系时,不是以“国”、“君”、“官”、“神”、“天”、“物”为根本和依据,而是以普通的“人”为起点和归宿,对今天的政治家具有非同寻常的警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人本”思想经过创造性转换被注入新的意义,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人本管理以满足人性诉求为重点,物本管理以满足物质诉求为重点.向内用力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人本管理思想,创造了社会稳定的奇迹;向外用力的西方文化孕育了物本管理思想,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马克思主义“社会人”假设需要人本管理去实现人类理想,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需要物本管理去验证理论正确.人本管理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物本管理有助于组织的竞争与发展,实现世界和谐、天下大同目标则需要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为和谐社会奠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颖 《理论与现代化》2006,4(2):119-122
社会的和谐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家庭教育作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总是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在人的培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履行社会职能的载体,是传递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社会的和谐发展有赖于家庭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为未来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否牢固。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亮 《江淮论坛》2006,1(4):109-1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启迪我们:把握规律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抓住发展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尊重主体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掌握辩证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3.
论循环经济的生态学依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新型发展方式,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为指导的人类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本质内涵和建构原则是以一系列的生态原理和规则为依据的,是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辩证结合。  相似文献   

14.
彻底、深入地理解创新问题,必须将创新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把握创新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创新的实践基础进行了分析:人的创新动力产生于人在实践中的需要;创新活动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人的创新活动根植于领先性实践;并且,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刘琨  吴骥 《天府新论》2002,(4):63-67
法律主治要求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唯一准绳是法律。法治所依据的法律是良法 ,它的生发点在于道德 ;法律的施行过程需要道德的支撑 ;广大人民遵守法律的落脚点在于一种道德自律。从立法过程到适法过程 ,从执法主体到守法主体 ,都体现出法的道德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鲜明地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十六大文件精神 ,根据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任务的重大变化 ,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 ,努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从而为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一、提高党的影响力需要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世界政坛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  相似文献   

17.
实践唯物主义转向,其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诠释。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实践唯物主义转向构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阶段,这一转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维度的注目、发掘和弘扬,有其深厚的人文根基。人文作为实践唯物主义转向之根,具体地表现在:理论表达的人文化、思想支撑的人文蕴涵以及原发动力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具有模糊性,对语言的模糊性研究,不仅仅对人类加深对自然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对语言学科以外的工程学科及一切涉及模糊性的科学领域,将直接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与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时代直接相关的重大历史课题。这一领域的拓荒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先生,集其近20年对本学科研究之大成,新近完成的本学科第一部学术专著《模糊语言学》,不仅对本学科的创建及与之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且有很高的学术品味与学术价值,是本学科系统及其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9.
美国财产法理论的历史基础主要是建立在洛克的个人自然财产权理论及布莱克斯通的个人绝对财产权观念之上的。洛克在遵循西方自然法理论传统上提出的个人自然财产权理论及劳动价值与征服理论在那个时代占居统治地位。而布莱克斯通在继承洛克个人自然财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发展出的个人绝对财产权观念与“独有的和专断的支配权”主张则是那个时代的一贯特征。他们的个人自然财产权理论和绝对财产权观念作为18世纪美国财产法的理论来源和中心特点,直接培植了美国财产法个人自然权利理论的历史基础。但在美国,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一元化的,其财产法理论基础中同时也包含了强调财产权社会性的古典共和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的民本思想 ,具体体现在 :人民利益至上是其民本思想的核心 ,思想路线的群众性是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现实体现 ,尊重人民的创造力是邓小平民本思想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