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变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因非农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农民创业和劳作的意识较弱,因而还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冬眠劳动力。加强县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使冬眠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以及培育冬眠劳动力的创业意识等,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冬眠劳动力,使冬眠劳动力不因气候的影响而赋闲在家,而且可以扩大非农产业就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例,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海非农产业影响农牧民收入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于从事农牧业劳动力的非农化,减少农牧民才能富裕农牧民。本文对青海省非农产业劳动力和收入变化状况以及非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对发展青海省非农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村牧区居民收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城市化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分析,针对中国农村人多地少,商品经济不发达等状况,提出只有发展非农产业,包括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建设小城镇等,才能振兴中国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非农人口转化与产业转化的均衡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农村人口向非农城镇转化的视角研究中国城镇非农产业的调整,指出非农产业和人口的调整是生态福利和经济收益两方面均衡的结果.本研究建立在一个差分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调整达到均衡的条件,印证了中国非农转化渐进式改革的正确性,并说明在这种渐进的灵活调整过程中暂住证制度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其次,文章认为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应充分考虑非农产业调整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基础,并对现行各种入户政策和暂住证政策从生态资源角度作出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是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是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集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福建农村城镇化水平发展水平偏低,加快福建农村城镇化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福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30年的农村改革,使得我国“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中心,是重中之重。湖南省农村30年改革发展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就是:农民增收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线。论文从总量、结构、阶段性、差异性和政策效果等角度回顾和分析了30年来湖南农民收入的演变和现状,得出转折点上湖南农民增收不容乐观,因为:中国经济大背景下农民增收难,粮食大省农民增产不增收,务工经济对地方财政贡献度不大,农业基础薄弱,贫困面还很大。因此,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统筹城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市民化;深化农村市场改革,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财政支持“三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出台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强调“三农”问题,都在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减少农民,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原有土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发展县域、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逐步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初具雏形,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受制于广大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缓慢、非产业化经营等因素。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曾建民  彭玮 《江汉论坛》2006,(12):30-32
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论述了发达国家在推进农村建设中致力于保护农业与促进生产发展、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建设、注重推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达国家乡村建设实践对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一、青海农村产业结构的非农化非农产业是农村中农业以外的其它产业的总称,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乡镇企业的主体部分.其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但不包括乡村集体种植、养殖等农业企业.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在我省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业技术、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水平大幅度提高,我行农业也进入崭新的阶段,每个农业劳动者供养的人口数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为非农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一部分积累;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工业的发展又直接或间接地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同步发展的结果使农业积累增加,农村中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以前没有的行业应运而生,农民专业化分工成为他们奔小康的选择,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非农产业.其次,我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