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使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不断增加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能够有序转移流动,顺利实现充分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就业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发展后继乏人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需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失显性化,用国家正式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特点,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闽西北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农业劳动力超出了刚性土地资源的有效容量,农业比较效益低下,非农产业和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内拉力,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农民自发的选择。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影响农业生产的后劲、计划生育、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等负效益。提出深化农业内部就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广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建立与完善劳动力中介组织,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发展农村小城镇与返乡创业相结合,加速农村城镇化;扩大金融信贷渠道;完善农地“三权”分离机制,促进农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加强政府的服务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剖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寻求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不仅有助于加强小城镇建设,而且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通过了解通化市农村劳动力以及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状况,论述通化市是通过哪些做法来实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与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城乡统筹,关键在于尽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加快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而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非农地区转移,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民变市民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7.
赵洪宝 《阴山学刊》2005,18(6):93-9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为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合理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加速农民非农化,扩大农民的非农就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转移的组织化程度等,以加速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现实途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创建一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的条件等 ,具体说应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增强农村就业劳动力的适应能力 ,二是发展巩固乡镇企业 ,三是推行农业产业化 ,四是加速小城镇建设 ,等等。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在 1.5亿左右 ,能否解决如此庞大的农村就业大军 ,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崔艳丽 《理论界》2006,(3):59-6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劳动力转移数量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及特点,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农民的小康.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创新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多策并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导致从根本上难以解决农民收入的增加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研究和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形势,探究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转化和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实证研究邯郸区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上,获取不同的转移类型,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泽波 《南方论刊》2004,(12):20-21,19
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外国专家预言:中国解决占世界1/6之众的农民就业问题,其难度大大超过21世纪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乐其顺 《学术论坛》2007,(5):112-1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应当坚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论证了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趋势、制约因素,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利弊因素,提出了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许月明 《河北学刊》2003,23(4):51-54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之间联系紧密 ,难以分隔 ,但农民问题则是三者中的本质性问题。造成农民增收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农产品相对剩余对增产增收的影响 ,所殃及的企业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限制 ,结构调整又受限于土地规模和土地用途的管制等。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有三 :一是靠农民用技术在小块土地上创造经济规模 ;二是政府加快工业发展吸收劳动力 ;三是需要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金田 《东岳论丛》2004,25(2):80-8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要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政策和规定 ,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相配套的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问题的解决,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仍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而“三农”问题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据预测到2005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上升至两亿。为此,党的十六大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根本解决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和农民收入不高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要实现大量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和城镇相配套的制度改革不可避免,这不仅要提高我…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已成为南疆三地州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南疆三地州自然环境恶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劳动力剩余是普遍现象。目前南疆三地州如墨玉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开展顺利,但劳动力本身与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的服务与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能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取决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利益的根本问题来对待。研究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对“三农”的现状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基本判断。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可以概括为:农业落后、农村不稳、农民贫困,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焦点是收入问题。解决我国的农民问题必须以人为本,离开了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不从根本制度上解决农民的身份歧视和社会地位的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就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三农”问题的探讨方兴未艾,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化相结合的思路探讨我国从传统的“二元结构”(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向新的“二元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转型过程中将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理论依据,解决过剩的农业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跳出农村看农村,其关键在于农村劳动力要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并在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同时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无论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是农业的持续发展均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然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农村中不仅普遍存在金融抑制,还同时存在明显的有效金融需求不足,上述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