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现代道德是一种以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生活方式多元化和自主化相协调为目的,以健全法制为保障,来约束和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精神力量。然而,在当代中国,传统道德已经打破,现代道德还没有建成,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道德陷入困境。具体说来,造成现代道德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传统道德文化的"合理内核"隐退,导致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文化基础;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社会基础;三是法制体系不健全,导致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全德  刘菡 《中州学刊》2008,1(3):125-128
与乡土价值观藕断丝连且若即若离的小城镇生活方式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带有过渡性质的生活方式.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并提升了村落生活方式,但其所留存的狭隘、保守、自满、低俗等非文明因素,仍会成为现代生育文明建设的实际障碍.基于此,小城镇生活方式与出生性别比失衡具有一定关联性.因此,在农村城镇化正方兴未艾的现阶段,人们不应满足于从村落文化向小城镇文化的暂时性进步,而应着眼于小城镇文化向大城市文明的发展,以不断变革的文化自觉意识遏制乃至消解小城镇生活方式的心理惰性及行为习惯对人们实际婚育生活的潜在支配,以及对出生性别比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精神共同体的建构及其伦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共同体的建构及其伦理意义刘善仕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转型,可归结为这么两条主线:人伦传统的变革和精神生活的变革。随着家族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过渡,原来以血缘、姻缘和地缘关系为主的人伦关系,逐步转向以业缘、趣缘为主的人伦关系,道德维系的基础由情义转变为功利...  相似文献   

4.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代践行存在着客观困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逐利情结、道德教育与道德践行相脱节、道德践行的免责困境、外来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道德生活脱离社会根基等。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是实现优序良俗的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因此,克服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客观困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个历史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湖南社会习俗的演变是当时湖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和观念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传统道德的界定 有的学者认为,所谓传统道德,是指一个民族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的综合体,它具体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灵深处,它是构成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有的学者认为,传统道德,首先应该是传统的、历史的、既往的道德。它不仅具有这种时间的特征,更具有它那传统时代特有的道德价值体系的内容特征。 还有的学者认为,传统道德,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累积成并延续至今的,在社会中影响和支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人生态度的各种规范的总和。根据其历史发展的顺序,传统道德又可分为古代传统道德、近代传统道德和现代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历史性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给精神文明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引起了社会存在的变革.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素有社会晴雨表之称。大学又是文化传播的集散地.对社会文化有全面辐射作用。研究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道德建设现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丈…  相似文献   

8.
传统道德的继承问题安永兴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传统道德的整理与继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时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新旧制度交替的大变革时代,思想文化领域里...  相似文献   

9.
一、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基本认识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它必将引起整个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将引起人们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的重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社会矛盾。诸如:(1)新旧体制的摩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崭新的体制,它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革命,是对旧体制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必然会遇到旧体制障碍,新旧体制之间必然会产生种种摩擦。(2)新旧  相似文献   

10.
<正> 市场经济要实现健康、文明的发展,必须要有内在的文化支持,尤其要有适当的道德基础,这已被西方市场经济的历史及东亚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所证实。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病态现象,从根本上说与缺少现代市场经济的文化支持和道德基础有关。有效地建立这种文化支持和道德基础已成为顺利进行各种改革的必需。 一、重申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它是指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与一定的经济形式相适应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伦理习俗、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关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在哲学上人们似乎已经阐述的很清楚,经济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由经济决定并必须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是第一性的,文化是第二性的;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时,曾把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的发展进步归结为人们经济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更,从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深受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环境的现状堪忧,究其成因与市场经济的自身缺陷、法律制度不健全、传统道德体系与现行道德体系交错影响以及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有关。为此应采取提高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监管能力,健全法律制度,推进道德文化软实力建设,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从而对人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增加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李保霞 《学术探索》2012,(9):163-165
郭沫若原来对武训的评价是持论公允的,兼顾了武训其人,把握了历史但又没有全部把握历史的两个侧面。经过文艺上的批判运动,郭沫若的学术品格、学术风格发生了两种转变:由原来的知识分子传统的代表者向主流文化的代表者转变;由人民本位的陈述立场向官本位的陈述立场转变。这是"左倾"政治对文化、学术的挟持和强制性要求的极不正常的产物。因此,我们探讨《武训传》批判对郭沫若学术品格、学术风格转变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研究郭沫若,而且有利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相似文献   

14.
钟光荣的经济哲学思想和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归结起来,就是能够使我们看到: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所有经济垢病,都是人为经济灾害;造成人为经济灾害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经济学的价值理论错觉所引致的社会经济实践错行.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一经济知行之错,现代经济学就必须努力开显自然经济的真理和法则,并建立符合这个真理和法则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其对人们的经济知行进行约束和规范.但要使这种约束和规范行之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培养人们效法自然博爱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转型是中国现代化的深层机制,是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和关键。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要实现文化转型。而实现文化转型,具备强烈的文化忧惠意识是前提,塑造国民的理性精神则是其重要的支撑点,实现人的现代化则是关键。当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6.
德福一致的历史传承和现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荣 《云梦学刊》2010,31(5):75-77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德福一致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相对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道德承载者范围不断拓展,制度的道德成为现代社会道德的基础,个体的道德要求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类的道德成为现代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现代社会里,福的社会依存度也不断增强,与制度之德和他人之德联系越来越大。第三,德福一致的保障机制从传统唯心的因果报应论转向于入世的、此岸的现实体系。道德的制度成为现代德福一致保障的基础,惩恶扬善的法律和社会机制是德福一致的推动力,人的精神需求发掘是德福一致的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从道德层面,曹七巧的灵魂是丑恶的——对金钱的无限度追求,丧失人伦的对情欲的非理性发泄,在非正常的"自我理性"中酿造他人的悲剧,与人为恶。从人性的层面,曹七巧的人性被摧残,传统社会、传统文化的反人性、反价值造成其"恶人"的悲剧。曹七巧的形象对中国人心理结构的展现和文化人格的揭示有着极强的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内涵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种社会形态,也是人的生活方式,对于人的存在具有本体的意义。文化内涵包括理念、行为、制度和器物四个层面的要素。在哲学视角观照下,大学文化是大学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整理、吸收、升华。并融入学校自身特点与条件形成的文化,是大学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共同遵循和分享的文化形态。比照文化内涵要素,大学文化由环境、行为、制度、精神文化四个相互联系的层面构成。尽管大学文化中存在着精华与糟粕,但与其他文化相比较,它具有先进性、多元性、创新性、主体性与教育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丛晓波 《兰州学刊》2014,(7):145-150
对转型期人们行动背后普遍存在的基本社会文化规则进行解读和分析是具有时代迫切性的话题。在历史中选择和传承的社会文化规范维系着社会成员心理与行动的标准,也使各种社会文化呈现出特殊性。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经历着从传统与现代之间,血缘家庭到社会责任的转变;以及在中国与西方之间,经历着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转变。当前中国面临着转型期文化规范常模的多重选择,需要在思想与心理的层面上完成社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常模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诗学与儒家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凌云 《云梦学刊》2009,30(6):85-90
中国现代诗学与儒家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中国现代诗学关注现实。关爱民众的生存状态;中国现代诗学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小我”与“大我”的统一;中国现代诗学还注重诗歌的社会效果,主张诗人培养伟大健全的理想人格。中国现代诗学的上述品格,是在反传统的旗帜下对儒家文化的入世情怀、中庸的文化立场、圆满至善的人生境界等思想的承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