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上海、兰州城乡2200个样本的概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分化加剧、各种风险加大的今天,大多数人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导,多数人并不信奉"爱情至上",但也并非崇尚"物质至上";传统的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婚配模式已显著松动,年龄、婚史、收入等"现实条件"在择偶双方情投意合时也更少地成为阻碍力."浪漫爱渐行渐远"的判断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分析结果表明,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教育程度较高者以及女性更少认同"找对象时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其他条件都可以不考虑",但这未必表明他们对浪漫爱的追求更少,而只是说明他们在择偶时更慎重、理性.  相似文献   

2.
李群 《山东社会科学》2007,(12):110-113
近几年在韩国爱情剧中出现的新叙事模式,主要体现在对男女主人公关系的处理上,即:使之先做家庭生活伴侣、再做恋人。这一新模式的出现有着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也是创作者试图通过创新来贴近时代、迎合受众、拓展类型的结果。乍看起来,新模式与"先恋爱后结婚"的传统爱情剧叙事模式大相径庭,但实际上新模式是在对韩国传统爱情剧做了充分继承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基本恪守了儒家文化中对伦理道德的要求,这使得新模式在获得年轻观众的喜爱的同时,并不触犯保守观众的评判标准,从而获得了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雪樱 《家庭科技》2015,(2):12-14
如果你还给未婚大龄男女贴上"剩"字标签,那么你真就OUT了!他们很可能是都市懒婚族。与"结婚狂"相反,懒婚族不彻底奉行独身主义,不属于丁克一族,也不排斥婚姻,但又不以婚姻为某种终点,而是为自己寻找一个人幸福的理由。常人懒婚多是内心的"失灵",或是失去寻爱的内驱力,或是过于依赖原生家庭,对爱情没感觉。可见,懒婚是爱情的"休克",懒婚男女应早早觉醒,别误了终身大事。  相似文献   

4.
论十九世纪法国爱情文学的悲剧性张桂琴男女之爱一直是历代法国作家竞相抒写的对象。因此,在法国文学史上,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异彩纷呈,干姿百态的爱女情男琳琅满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的法国爱情文学多以悲剧结局,其中的因缘很值得作一探讨。爱情悲剧是两...  相似文献   

5.
爱情在隔膜中消逝——重读《伤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抓住"隔膜"二字论述了鲁迅小说《伤逝》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认为缺乏充分深入的了解、存在沟通交流的障碍、不能不愿相互理解等因素造成的心灵的隔膜,最终导致了两人爱情的破灭。  相似文献   

6.
张丑平 《学术界》2012,(11):176-182,286
信物,作为男女恋人传达情意、私定终身的物件,从古到今,流传不断。在六朝至唐宋时期的小说中,爱情信物主要包含金银玉石首饰、日常生活用品、书信三大类,这些信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它们不仅是人间男女爱情的传递者,也是异类姻缘的特殊物证;寄托着坚守誓言情感意义的同时也印证着落魄文人追求艳遇、财富的现实语境。在唐宋时期的一些小说中,信物成了贯穿整个故事的"功能性物件",具有彰显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性模式是以追求"最佳"作为其基本特色的,它的决策模式的哲学思想本源于传统的"经济人"理论,认为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以H·A·西蒙为首的一些行政学家和组织学家对这一理想色彩较浓的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事实上完全的"经济人"是不存在的,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人类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也同样不存在.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往往受到信息、时间、技术等外部因素及其自身的认知、人格、态度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明确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8.
爱情和婚姻     
正很多年轻人问我:"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不懂,只有借用哲学家柏拉图的答案了。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爱情是什么?怎样找到爱情?"老师回答:"前面有一片很大的麦田,你向前走,不能回头,而且你只能摘一棵麦穗,如果你找到最金黄的麦穗,你就找到爱情了。"柏拉图向前走,走了不久,折回头来,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摘到。  相似文献   

9.
姚云 《理论界》2012,(11):110-113
基于经验论,爱情是一种自然生发的情感,是情感共鸣。爱情的主体是自我,对象是他我。他我的出现,势必会涉及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意识就会产生道德。爱情内在的含有这样一些道德特征。它是自由和自然、情感和理性、实践理性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应由主奴意识上升到平等,并与利益有着一定的关系。弄清楚爱情的发生机制和道德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确保它的稳定性和建立在它基础之上的家庭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龚维才同志编的《最美丽的爱情——马克思爱情诗文选》一书(以下简称《马克思爱情诗文选》),以其丰富的内容,显示出马克思的爱情论理思想。 爱情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人为满足生理需要的行为社会化。动物间的异性吸引并不是爱情,男女间的单纯友谊交往也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必须具备性爱的因素。而性欲则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是人对性行为的要求。性爱不等于就是性欲。爱情的发展导致男女双方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维多利亚时代和威塞克斯民间世界的爱情生活和婚姻形态作为切入点,论述哈代的爱情婚姻观在他小说世界里的书写和表达。哈代希冀自然人性的光辉和现代文明的理性共同为人类的爱情婚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正> 爱情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一个自古以来一直在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中激烈争论的问题。这里,笔者也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爱情是由异性美引起的目前,我国流行的观点认为,爱情是以人的自然属住(性欲)和社会属性(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志趣爱好等)为基础,而产生的男女相爱的崇高感情。也就是认为,爱情是男女之间在性欲的基础上,由于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理性"内涵有两层含义:一是与"精神现象"或"意识形态"是同义语的"理性";二是结合历史发展,涉及许多道德伦理问题的"理性".因而在黑格尔那里,"理性"既与意识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又表现为一种方法,即历史的、辩证的方法.黑格尔的理性概念具有特殊的批判性即自我否定性.理性的这种"自我否定性"表现为概念的运动原则,在黑格尔那里,这个原则被叫做概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刘方政 《东岳论丛》2004,25(1):104-108
创作初期,田汉剧作中情感与理性互相纠缠,他往往在情感的抒写中插入理性的"教训",借人物"宣讲"作者的社会见解、艺术见解和爱情见解。反映工厂、农村生活的作品中,他想努力表现题材的现实性和主题的社会性,但创作过程中又渗入了过多的情感色彩。1927-1929年的创作则是情感与理性的反复:抒情剧表现的是不知路在何方但又倔强地探寻出路从而不知所措的迷惘,观念剧则离异突兀、情节离奇、内容无序。"转向"之后所写的社会鼓动剧,其社会意义明显高于审美意义,内容大于形式。从《秋声赋》到《关汉卿》则做到了情感与理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 元杂剧中的《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和《倩女离魂》四个爱情剧以男女恋情为题材,从家庭、婚姻等关系着眼着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封建盛世的风情画,同时也深刻地表现了与城市市民阶层生活相适应的新的婚姻观。因此,剖析这四个剧本的深邃内涵,不仅可以形象地了解封建礼教的腐朽和虚伪性,还可以从社会演进的角度,来理解当时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生活中的心态和行为,及其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我国先秦时代,男女恋爱和婚配比较自由,没很多束缚。这从《诗经》的有关诗作就可  相似文献   

16.
爱情马拉松     
在这个越来越速食的年代,一男对多女的电视征婚,闪婚,已经让爱情沦落为如同超市可供陈列立取的货品,明码标价,更要速战速决.漫长的爱情,太多未知,也太过冒险,所以,情路被压缩成了可供丈量的捷径,人人争相去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唐传奇关于爱情题材的篇章探讨唐代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观。从作者对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及结局设置等方面入手,说明作者创作时的矛盾心态,反映中唐以后市民意识对文学创作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曾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以感情为基础的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既然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也就可以说,自有文学以来,男女间的爱情问题,就以当时能有的形式在文学中反映出来了。综观自先秦到清末的一部古典文学史,就会发现,爱情作为题材进入文学作品,大体经过了这样一个历程;先是由对纯贞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破坏、阻挠爱情的行为和势力的控诉、批判、斗争,从题材到主题,体现了爱情主题的单一和专一;随着以私有制为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素来被解读为歌颂"友谊"与"爱情"的典范之作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但是,当我们破除对莎士比亚的崇拜心理并以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他的诗作时,我们发现这种所谓的"友谊"和"爱情"其实只不过是抒情主人公与贵族青年的同性恋浪漫曲.本文试图通过对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同性恋风尚以及十四行诗的内容和措辞的分析,来揭示莎氏诗歌中鲜为人知或为正统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所不愿看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解读爱情     
爱情可能圆满吗? 有个故事说,上帝之所以让人一半为男,一半为女,就是为了让人一生饱尝缺损、孤单、饥渴的感觉,除非他/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半.找到彼此相属的过程中伴随的欣喜、失落、甜蜜、痛苦与悲欢离合,这些混乱惶惑的情愫就是我们所称的爱情.不过,也许这个故事背后还有一个隐情,人其实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半,也没有那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