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步推进,迈出了从身份社会走向契约社会的重要步伐。社会分层结构的重大变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农民职业分化;工人队伍迅速膨胀;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明显扩大;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兴起;户籍身份制度面临变迁,三元社会结构出现雏形。实现社会生活契约化,需要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彻底消解传统身份文化的禁锢,打破传统身份体制;把契约理念和契约机制引入政治领域,逐步提高国家政权的民选层次;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大力开展契约文化建设,宣传契约理念,弘扬契约文明。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化是一场"从身份到契约"的进步运动,"两栖人"现象是阶层分化中出现的身份 契约的失范现象;因身份的差异,"两栖人"分为"城乡两栖人"与"官商两栖人";原有身份制度下的政治权力结构及社会资源分配差异是"两栖人"现象产生并不断反复的深层次原因。在社会转型的深入阶段,应该进行"去身份化"改革,调整原有身份制度安排下的政治权力结构,促使"城乡两栖人"快速转化;同时规范政府权力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压缩"官商两栖人"的生存空间,促进社会合理分化,寻求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生活契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步推进,迈出了从身份社会走向契约社会的重要步伐。社会分层结构的重大变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农民职业分化;工人队伍迅速膨胀;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明显扩大;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兴起;户籍身份制度面临变迁,三元社会结构出现雏形。实现社会生活契约化,需要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彻底消解传统身份文化的禁锢,打破传统身份体制;把契约理念和契约机制引入政治领域,逐步提高国家政权的民选层次;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大力开展契约文化建设,宣传契约理念,弘扬契约文明。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和非中等收入阶层在政治参与上,已经出现分化,笔者通过电话问卷和实地访谈,对这个变化进行了描述,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在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行为的诸多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变化,但是同时参与率不高、存在着一定的政治冷漠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在数据、资料分析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完善现行政治体制,鼓励政治参与、发展电子民主,增强政治沟通和培养政治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代士绅阶层的分化与基层政权的蜕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和文化变迁,传统的士绅阶层发生了剧烈的分化,并由此形成士绅阶层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历史性变动。士绅阶层的分化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社会根基,并且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起了“中介作用”。由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低度发展和城乡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作为传统农村社会“精英”阶层的士绅们大批流向了城市,从而使农村基层政权落入“劣绅”之手,造成清末民初乡村政权的严重蜕化。农村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和激化,造成了基层社会的无序和骚乱,并由此形成中国革命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论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居民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进程中 ,作为二元社会结构变迁中间地带的城乡结合部社区 ,其居民存在着以户籍和地域身份为基础的初级分化和以职业身份为基础的次级分化。随着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发展 ,居民之间的初级分化必然向次级分化演进并为次级分化最终取代。为促进城乡结合部社区的阶层结构的合理化 ,我们必须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转型社会中的中间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职工”和“社员”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以不同职业、不同经济地位以及不同劳动、生活方式组成的社会群体所取代,在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组合中,社会中间阶层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中间阶层是介于贫困阶层和富有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划分中间阶层的标准主要依据财产和收入的水平,兼顾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中间阶层一般以公司员工、一般官员、教师、科研技术人员、律师、医生等为职业,文化程度较高,一般接受过大学教育。发达的商…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十大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肇始于8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组合,将是世纪之交更大规模社会分化进程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在产业革命的有力“推动”和市场化的有力“拉动”下,至少在2010年即预计中的社会转型完成前,这一分化在规模和速度上都将超过以往,并会产生许多新的特点和衍生许多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其间,社会成员构成将趋于“智能化”,并迅速经历第二、三产业劳动人口超过第一产业劳动人口等一系列历史巨变;私营企业主等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的阶层将会持续扩大;企业家等新兴阶层将会真正形成;农民阶级的进一步分化和工人阶级的一体化将同步进行;社会阶层变动趋于加快,“两栖人”趋于减少;“身份”因素将加速退出历史舞台;贫富差距在总体上将有限度地继续扩大;阶层之间的冲突会有所增加,但一般不会引发全局性的社会动荡。纵观这一阶层分化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这是一场“从身份到契约”转化的进步性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的政治影响分析张新文我国农民分化为若干职业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一个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农民阶层分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社会经济方面,还在于它对中国农村的政治关系、权力结构、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是一个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的、充满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过程,既有阶层分化、价值冲突、信任危机,又有传统的历史文化心理与现实的贫富悬殊之间的冲突,还有在政治现代化要求与制度创新滞后之间的矛盾等,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运行处于介于社会动荡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社会亚稳定状态。矛盾与冲突是社会发展的环节,各种矛盾斗争的结果使得社会运行必然经历不稳定、亚稳定、稳定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何玲璐 《天府新论》2007,(Z1):31-33
中产阶级是指那些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群体,在西方即指人口数量最多的阶层。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收入方面的概念,还是一个政治概念,即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阶层。中国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转形,分化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但这个中间阶层不等于西方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它在中国产生的时间很短,数量有限,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框定在经济范畴的模糊名称“中等收入阶层”,与西方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基本构成及其社会绩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我国目前的高、中、低收入阶层都是比较而言的,而且高、中收入阶层还比较少,低收入阶层还比较多,但肯定这种收入结构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等收入阶层在我国已经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评价中等收入阶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客观效果,是真实体现我国各阶层生活状况和社会稳定系数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刘吉 《社会科学》2005,4(4):26-33
现代中等收入阶层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社会意义,它能增强社会稳定、提高劳动效率,是通向共同富裕的阶梯。现代中等收入阶层的出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是人类才能天赋呈正态分布曲线,二是人类创造的产品生命周期按照S型规律发展。社会主义中等收入阶层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等收入阶层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由以知识分子为中坚的劳动者组成,不包括剥削者;它的理想型态是上圆下尖的粗胖橄榄型,即更多的富裕和更少的贫穷。认真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使其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公平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度量与描述我国收入分配公平性状况,对我国社会分配格局的改善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借鉴统计分布理论,采用收入分配函数曲线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公平性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低收入阶层占多数、中等收入阶层缺损断裂、高收入者孤立突兀存在的结论,并针对研究结论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本体与社会转型晏辉社会转型不只是社会某个要素的变动,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跃迁。唯其如此,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就不简单地是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而是始自经济领域经由政治领域深入到社会结构的深层领域:文化。文化作...  相似文献   

16.
从"大同理想"到"中国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追求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的"中产梦"。"中国梦"为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中等收入阶层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他们是经济建设推手,是大众消费的主体人群,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是正面价值观的践行者。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成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阶层基础。"中国梦"的实现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同步共进,处于同一历史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7.
鉴于社会分层结构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以社会分层结构为维度考察中国社会转型和结构变迁。社会分层结构在渐进式市场转型的背景下,以政府和市场为运行的双重动力机制,通过利益群体的博弈和竞争,使得阶层分化呈现出阶层化与碎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研究:一个管理者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洲 《学术探索》2006,15(4):19-26
随着市场经济转轨的深入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工人阶级内部不同阶层日趋独立,阶层分化日趋明显,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各方主体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可支配的资源也随之发生深刻改变。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管理者阶层的独立与分化,是一个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权变革与管理者身份转换对于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管理者的分化与企业内部阶层的定型化,不过是双方所占有的资源及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位置的折射。管理者角色从厂长到经理的变化,是一种深刻的名实之变。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紧张化,与管理阶层的利益觉醒与监督缺位并存有着密切联系。管理者与劳动者拥有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流动行动空间比例关系的深刻改变,对未来劳动关系的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等级文化的身份规则是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流动机制的重要变量,在历史绵延中已演化为文化的深层结构,凝结成民族文化的深层共识,成为传统社会结构下劳心与劳力分层的重要依据。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外在表现为阶级阶层间的多元分化与转合,其内里则可能承袭了等级的分层体系下教育分层与代际流动之间的不稳定平衡。先前在分层取向问题上,学界多受市场化模式、阶级阶层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而相对忽视了身份的文化传统及区隔化教育体系等比较隐蔽的分层机制对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迁是衡量社会运行的动态指标 ,作为结构性变迁的社会转型是中国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组合的重要隐性背景。社会阶层大分化与新组合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 ,旧有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变得相对滞后 ,本文在传统社会分层理论基础上介入一种社会变迁的变数指标 ,将中国阶层划分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一般阶层和渐进阶层 ,并力图在中产阶层基础上阐述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 ,以协调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