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源自于1956年出台的法规性文件《1956-1967年全年农村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一种集体保障重要形式。在2006年国务院通过《农村五保工作供养条例》后,它正式被纳入国家财政的保障范围。本文主要选取2006-2013年农村五保供养的数据来分析"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现状,以期促进我国的农村五保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新制度主义制度嵌入性的视角分析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变迁的机理和过程.本文认为,制度环境是影响、促进五保供养制度运作与变迁的主导性变量.具体而言,中国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政治与社会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在农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上的价值取向是五保供养制度所嵌入的最重要的制度环境,这一制度环境也是影响五保制度变迁的最关键变量.随着五保供养所嵌入的制度环境的不断变迁,五保供养制度也实现了从社区救助向国家救助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3.
肇始于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中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经过50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从集体福利性质演变为公共财政供养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保障这一部分农村最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农村依托集体经济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形成了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以及集体经济的建立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明显地存在着制度化水平低且不稳定、随意性大、保障水平低等缺陷。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乏合理的目标定位和稳定的推进措施,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严重不足,政府的角色定位有严重偏差等。  相似文献   

5.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化的框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以来,五保供养制度由集体福利转为国家福利。这一转变克服了过去五保供养完全依赖村和乡镇经济的不确定或不稳定性,使五保供养的经费在制度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尤其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颁发,更使这一制度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然而,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形势下,很多地区出现了“应保未保”和供养标准降低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五保供养的性质发生变化以后,其本身的制度化建设滞后,以及缺乏一个相应的对制度的运行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体系所致。为此,本文将对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化的建设提出一个理论和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鳏寡孤独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的制度。农村税费改革后,这一制度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江西省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在详细描述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后,从资金融资和服务传递两个视角探究了其制度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自形成至今,其最突出的变化是逐渐从立法上确立了农村五保供养的政府责任原则,摆脱了传统扶贫济困道德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的影响.今后,国家应贯彻生存权保障的理念,将其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乃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有效的立法整合,使农村五保供养群体的生存权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税费改革与农村五保户供养融资体系的制度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顾昕  降薇 《江苏社会科学》2004,1(3):224-230
自2002年税费改革在全国推展以来,五保供养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即税费改革后,“村提留、乡统筹”被取消,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由此,五保供养从集体福利向国家福利转型。由于在转型初期,各级政府间收入分享制度安排的混乱,导致五保供养缺乏明确、稳定的资金来源,因而在中西部地区普遍出现供养标准下降的局面。为了弥补农村社会安全网中的这一漏洞,中央政府以推进横向公平为原则建立规范化的五保供养专项补助金制度,是一个短期内可行的政策选择。但长远来看,整合农村现有各种收入支持计划,建立制度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五保供养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政策,2006年国务院新的五保供养条例颁布标志着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向公共财政支付的重要转变.但是这一新的政策范式转变带来的挑战却很严峻,一些农村出现五保供养标准下降的现象.本文以广东某地级市的五保政策执行为分析对象,从财政转移的角度来看,因为支出责任上移,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导致了责任下降,因此不能简单地指责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公正性不足.地方公共服务的提供还需要有一个多级政府的合理责任分配,上级政府的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文章通过对比多个地区的五保供养政策说明,政策执行效果与地方财政实力和省级转移力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56-1983年集体经济时代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6年至1983年的集体经济时代,五保供养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一个极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背景下,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产生而形成的.它的建立与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农村中绝大多数鳏寡孤独残疾人的生活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财产权、生存权、参与权、知情权、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等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形,这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官员考核机制、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征地程序不透明以及权利救济制度不通顺等制度性缺陷有密切关系。因此,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交易制度、明晰其产权主体、征地程序公开透明化和完善纠纷救济制度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同时,政府还应为失地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劳动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2.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在农村这一特定区域范围内所施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长期以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 ,占我国人口 70 %的农村居民大多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 ,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杨 《兰州学刊》2006,(1):161-164
随着中国农村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已经成为农村改革的焦点。本文在梳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路径依赖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及其对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即只有依靠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组织制度的创新,逐渐消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框架特征与政策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中国进入"全民医疗保险与全民医疗保障时代".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妥善处理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若干重大关系,统筹协调城乡社会发展与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关系,准确把握全民医保制度的政策要点,借鉴世界各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框架,构建和谐社会,缔造幸福美好新生活,改善全体公民的生活质量,这是中国公共政策、社会政策、卫生政策议程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思想的根本体现。建设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实现全社会就业充分,劳动关系和谐,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基本上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出台,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依然令人堪忧。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着碎片化、流动性欠缺、转移接续不通畅等难题。鉴于流动人口存在的现实性与长期性,应从中长期的全局性高度重新审视与流动人口相关的各种政策与制度,致力于构建覆盖流动人口的全国基本社会保障统一模式;构建能衔接城乡、区域社会保障体系的转移接续机制和异地缴付模式;有序地构建更加公平与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转移支付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的后端,直接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的客观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广大农村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农业生产社会化,不仅在客观上要求农民养老社会化,而且为实现农民养老社会化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三个来源体现于每个农民领取的养老金中,是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性的集中表现,也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与农民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用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 ,失土农民的生存权和农民的社会保障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目前我国失土农民安置和补偿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问题并不是两个孤立的问题 ,政府必须通盘考虑 ,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中有关征地补偿的规定 ,在实务中将土地利用、土地征用补偿、失土农民安置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激化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