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九洲 《江汉论坛》2004,(4):120-124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正通过"移位"改变着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市场的传统格局前者日渐中心化而后者则日渐边缘化.在中国当代平面媒体中,通俗小报所传播的大众文化是一种"快餐式的文化",具有模式化、同质化、易复制、粗俗、浅薄等特征.这种"快餐文化"所运用的消费策略是"夸张的寻常化",这种消费策略虽表现各异,但其手法均为"化雅为俗".这种消费策略之所以能在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市场上大行其道.从表面上看与通俗小报的市场化程烫度较高有关,但从深层上分析,则为我国当代媒介发展的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2.
"巫"与"圣"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两个极为关键的构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文化关联,这种"文化关联"的形成与迁变,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走向.在中国古代精英文化域内,"巫"与"圣"这两个子文化系统时而并立分存,时而关联互渗,它们的存在形式与消长变化状态在先秦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并对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与特征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审视"巫"与"圣"的文化关联,可以从中更深入地揭示出古代儒家文化思想的原始构成.  相似文献   

3.
"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神话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品格的一组重要概述.但长期以来,对这一组文化品格的形成,缺乏"发生学"的研究.透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叙事,可以发现,中国神话饱含着"乐感文化"的因子,而希腊神话则演绎着"罪感文化"的主题."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因子滋生于人与自然抗争的集体体验,其深层成因,可以追溯至中希两族的地理母因.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化的全球化是符合逻辑的命题,它内涵着文化的同质化、文化的殖民化、文化的高度相关化三层含义.文化的同质化有助于国际关系的缓和与改善,文化的殖民化毒化着国际关系,而文化的高度相关化则增加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我们应当认同文化全球化的客观性,努力构建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机制,坚决反对文化殖民与文化霸权,并以包容的心态和宽容的精神对待异质文化,营造多元文化共处共存的理性、平和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最为"年轻"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俄罗斯族在很短的时间内历经了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多次变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势态的日益增强,世界各国人民也在遭受着文化强权的浸染与侵蚀。文化形态关乎民族认同、民族情感以及民族特定生活方式的形成,因此,从中国俄罗斯族文化形态的演化入手来把握俄罗斯族文化生成、发展、成熟甚至衰落的脉络,从而为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同质化的危机提供一种可资参考的自我保护策略,为构建民族文化的共生体系寻找新进路。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过渡时期政治文化,这种过渡时期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是,体现权利型政治文化原则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与体现权力型政治文化理念的政治意识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冲突,权利文化与权力意识的冲突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主要表现为"显规则"与"潜规则"的较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与上海世博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世博会是和平、友谊的文化盛会,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舞台.中国文化在其问大放异彩,上海世博会是中国文化的"嘉年华".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中国文化得以进行全面和各具特色的展示,外国展馆也力求注入"中国元素",中外合璧、相互交融,体现出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与和谐共生.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在上海世博会成为"亮点"和"看点",既源于对中国文化价值和作用认识的增强,也在于作为东道主的"地利",还由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世博会在对经济、科技重视的同时也同样重视文化,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值得关注的"人文生态".中国文化在上海世博会的鲜亮登场,不应成为"一时之盛"而应成为"永恒之光",我们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在总结已有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让传统文化在城市未来发展中成为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文化全球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蔓延出现在我们面前。对这一概念的描述纠缠着层层悖论。它虽不是文化同质化但却有着一定文化的趋同性。它不是文化异质化,却也难免不面对文化的冲突。文化全球化实际上是同质与异质文化现象共融、各种文明与文化的综合体重新综合孕育新的文化整体的过程。本文将对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同质化与后殖民主义批评、文化异质化与文化冲突论、文化的异质性共融再生的可能性理解作出思辨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汉学家卜松山致力于中国文艺美学研究和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文艺美学研究中"洞见"与"不见"并存;思想文化研究中显露出"学用一体"的倾向,暗含着强烈的对话情结.他的中国文化研究是"他者"视野下的文化研究,我们必须秉持辩证的态度而进行再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儒、道诗学发源于阴阳文化传统,是一种与宇宙观念紧密相关的诗学形式.一般说来,阴阳观念对中国诗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中国的诗学理论将看上去极为不同的两种文化类型相并存,即张扬阳刚之气的儒家与崇尚阴柔之美的道家构成了中国诗学传统的阴阳两极,并在整体上维护着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平衡发展;二、儒、道两家在历史史观与价值取向上截然相反,但在艺术观念方面却都是以"中和"、"和谐"为其至上的境界;三、儒、道两家在艺术上尽管都以"和谐"为上,可由于两者是在"道"的不同层面与范畴内谋求发展,所以在思想领域内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分流.  相似文献   

11.
在时尚文化符号产品消费中,求新欲望、社会分层、群体身份认同是时尚文化产品受到青睐的基本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生产者的符号编码——大众传播中介——消费者解码"的过程。生产者与大众媒介为文化产品进行符号编码,消费者有意识地进行符号解码,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借由消费、使用和占有文化产品来追求较高层级的社会群体身份认同。在当今符号消费主导的时代,文化产品容易被"同质化",甚或仅存在"符号价值"。消费者容易陷入文化焦虑中,于是便通过消费时尚文化产品的符号价值,取得社会群体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建设及城市文化精神的形成与弘扬,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重心之一,艺术文化在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城市文化建设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与影响,艺术活动应当因势利导,对于可能出现的城市同质化倾向,艺术活动既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抵御同质化倾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文化失范与市民文化关系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市民文化产生于市民阶层的成长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本土的传统精英文化的危机,西学的输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架构的一个支点.中国近代文化危机集中体现在文化失范上.近代中国市民文化的主流是争利、民主与科学.市民阶层运用进化论作为理论武器,为中国近代文化结构的转型开辟了道路.中国近代市民文化运动的结果是初步确立了市民文化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转型与邓小平理论的新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的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近代文化转型阶段、现代文化转型阶段和20年"闭关锁国"阶段.但文化转型的任务远未完成.究其原因,在于文化转型没有解决好文化决定论、中西体用论和"中国化"三个理论困境.邓小平理论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突破了百年来中国文化转型的理论困境,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现实实践,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民族化、共存化和同质化之中。客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系"。客家文化研究在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在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凸显客家文化的传统本色与现代特征,当下,必须重点关注在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中重塑客家文化研究,在体现客家文化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中展示客家文化的人文精神,在全球文化创意时代推进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等三个向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而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的选择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先进文化是一切优秀历史文化的荟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和内推力。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来说,能否选择先进文化的指引并始终代表其前进方向,决定着自身、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历史表明,把握住文化选择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就抓住了理解中国现代化的"主线"。在21世纪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先进文化选择等几个方面的关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决定了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的单一化。全球化与多元化辩证统一、同质化与异质化辩证统一是文化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同时,文化全球化是个漫长的过程。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要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要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实行“拿来”与“送去”并重战略,保护好民族文化的载体,让民族文化为全球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科层制所代表的官僚政治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因这种文化的需要所造成,宗教文化亦受其压制而成为亚文化.官僚政治影响,甚至控制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支配着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因此,官僚政治文化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真正的主文化.  相似文献   

19.
"自我"的界定与文化形态是一个双向建构的有机体.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自我的界定是不同的,同样,自我界定也影响着其文化形态.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强调"人"的客观实在性,以及个人所拥有的法权关系;东方文化中的"自我",则强调了人的关系,凸显着人的关系属性,以及人所处的社会等级位次.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形态也决定了"自我"的本质与界定--对"自我"的界定和设计构成了文化的结果,并反映着一定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有"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三个命题,并引出"普遍和谐"、"内在超越"、"内圣外王"三个核心理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汲取西方文化中的进步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