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视域不是在应对当代公共性问题过程中对西方共性理论思潮回应的产物,它具有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深度问题意识,是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马克思主义公共性视域通过劳动和历史双重维度得到阐释:通过劳动学说解放了被道德、神学信仰和资本遮蔽了的劳动,使劳动者成为公共世界的创造者;通过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的具体的有主体的历史弥合了"是"与"应当"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政治哲学以二元对立的理论方式探讨政治理想与现实生活,这造成了追求正义的政治理想只是在思想世界中构建,而不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理论困境。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足于"实践"之上,破解了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这一理论难题,它提出通过改变社会现实来实现政治理想。政治理想的价值诉求是"正义","正义"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正义论立足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论证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根本差别,提出实质正义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建立自由人共同体才能实现。从社会体制本身寻求实质正义的可行性道路,体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对以往政治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吴治苹 《东岳论丛》2023,(9):131-137
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等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考察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从发生学的角度去探讨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一方面,马克思由《莱茵报》时期遇到的现实问题而引发的对法和国家的关注,开启了对政治哲学相关论题的研究。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成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主题,这是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政治解放”论题的超越。另一方面,围绕劳动展开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双重叙事构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致思路径,赋予其政治哲学以现实性和超越性。由此而彰显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民性、时代性和革命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和充分的贯彻。  相似文献   

4.
由霍布斯开启,经过洛克和卢梭直到康德的契约论传统,开辟了西方政治的现代化时期,它旨在实现以个人为目的、以普遍性立法的市民社会理想。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认为,由于契约论政治立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上,其承诺的普遍主义的人道理想具有抽象性和形式化的特征,结果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把契约论的政治模型创造性地改写为社会领域内自由生产者联合的理论构想,从而为现代性的人道理想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是非物质劳动论弥合了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技术与政治、劳动与价值和交往之间的双重断裂,并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摆脱了人类解放的理想不能与现实生活的经验条件建立积极联系的理论困境。哈特和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论的理论意义体现于两方面:它是一种资本主义批判的政治经济学转向,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为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它恢复了劳动的价值创造之核心以及交往合作之源泉的重要地位,为我们的政治实践指明了方向,为革命主体锻造及新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形成进行了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劳动上升到所有人类活动中最高级、最受尊敬的地位。洛克等人论证了劳动与财产、自由和平等之间的逻辑关联,马克思则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构、前历史的起源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三个方向摧毁了这一联系的意识形态幻觉,阐发了劳动论题的规范向度,彻底批判了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对此,我国须批判扬弃近代政治解放的成果,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发展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自由活动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哲学复兴的学术意义在于重建哲学与现实的公共生活的关系,其现实意义则在于分析和应对全球化时代日益复杂严峻的社会政治问题。当代西方的政治哲学总体上仍然只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较量对决,而且有意舍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或使之边缘化。实际上,作为具有自身历史存在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不仅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及其社会文化的总体性问题,而且对非西方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分析批判意义;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分析批判,也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强调的阶级分析方法与立场及其人类解放论,仍然是当下时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突破,不限于历史哲学或历史观层面,更为重要的是在哲学的核心或世界观哲学层面实现了空前 的突破。从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层面来看,如前所述,对“现实的人”与“个体的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肯定,把个性 解放与人类解放、共产主义相结合,等等,这都不限于哲学的应用,而是体现了在世界观哲学层面对西方传统的抽象个体论的超越, 或者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其意义在于为新的唯物主义哲学之核心奠基。也就是说,在世界观哲学层面,马克思既坚持物质第一 性,又坚持作为主体的人及其实践的能动性,于是便在哲学的核心解决了唯物主义和现代人文观念的结合问题。马克思创立的新型 唯物主义哲学的人文主义性质,就在于它的核心以人及其实践为基础,这表明它在哲学的对象和功能上都根本区别于西方传统的唯 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思想史上,亚当·斯密开辟了现代社会理论传统,以一种对市民社会的经验性分析取代了政治观念论的方法,确立了现代政治的核心是市民社会。与此同时,康德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了观念论的超越性,通过把现代市民社会置于历史哲学的先验反思中,克服市民社会的自然主义维度。最后,黑格尔立足于整个现代性的成就之上,把市民社会重新纳入到政治观念论的反思系统中,努力促成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伦理统一。黑格尔对政治哲学中经济—政治关系的这一深度阐释,敞开了通向理解马克思实现西方政治哲学革命的根本出路。黑格尔对政治经济学与近代政治哲学的综合,敞开了通向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革命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徐长福 《学术研究》2003,9(11):47-54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为参照,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了新的解读。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其中,理论主要指求知自然的普遍原理的思想活动,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动,创制主要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理论和实践都以自身为目的,是自由人从事的活动,创制则以其产品为目的而以自身为手段,主要是奴隶从事的活动。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把劳动的生产性看作包括实践在内的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本性,从而把人类历史看作人类自我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把实践的目的性看作劳动的本质,把劳动从充当手段到充当目的的变化看作历史运动的价值指向,从而为劳动和劳动者的解放,为人类的普遍自由提供了本体论基础。此外,马克思还从实践出发将科学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所以,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不是一种断裂式的革命,而是对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1.
郑臣 《兰州学刊》2007,(6):17-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开启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而"实践"正是这个实践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实践",也就是行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要意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伦理和政治行为.因此,伦理学和政治学便构成了亚氏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学通过对善的思考导向对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思考,进而研究统摄一切目的的目的--人存在的意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实践哲学的基本科学.而政治学研究的是人在共同体中的自由生活,研究的是善在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实现.伦理学指向道德行为的政治起源,政治学指向政治共同体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目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伦理学到政治学,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哲学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生态问题纳入西方政治哲学的界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态政治哲学理论。它坚持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理论基础,倡扬生态正义的价值理念,勾勒了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的蓝图,并致力于寻求新的革命阶级主体,主张红绿战线并举的实践战略。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实践上对于理解今天迫切的全球生态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德里达既解构了哲学史上的形而上学传统,同时也在政治和历史领域坚持了形而上学批判的主旨。德里达在20世纪9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向马克思致敬"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也体现为从异化史观经由实践向唯物史观发展过程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和超越。从德里达解构逻辑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还要深入辨析他们的历史观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哲学的政治生命源远流长,先秦以来的思想家大都在哲理阐发的过程中关注现实政治“,学而优则仕”的价值理念促使入仕者的理论世界与政治实践对接。随着日新月异的历史变迁,中国传统哲学逐渐以开放的襟怀融外在思想为内在智慧。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层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实现千百年来的政治理想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符合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以人为本”理念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阐发,力图和谐地处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开启与时俱进的价值视域。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哲学传统出发,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颠覆了柏拉图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以哲学的政治实现取代了形而上的思辨。马克思哲学中对劳动的历史观意义的论证、对暴力的颂扬和对自由的强调,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题。出于对古希腊公共政治的推崇,阿伦特认为马克思虽然颠覆了柏拉图以来的传统,但又处于这一传统之中,并没有真正地回到前柏拉图的思想与政治世界。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在论证"开放社会"时提出四大悖论并做出相应解答,旨在阐释其民主和自由理念,为"开放社会"提供理论支撑.民主和自由理念是理解波普尔的"开放社会"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之关键所在.本文循着波普尔论证的逻辑进路并结合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对波普尔的民主和自由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析.指出,波普尔所推崇的民主是代议民主制下的民主;他所倡导的自由是三权分立制度的英美式的消极自由;他所着力美化的"开放社会"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世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革 《北方论丛》2006,(1):156-158
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把合法性作为一种社会学现象来加以研究首推马克斯·韦伯。韦伯将历史上出现过的政治秩序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所谓的“传统型”、“个人魅力型”和“法理型”。从长远发展和政权持久延续的角度看,制度合理而受到民众认可的“法理型”显然更加切实、合理。  相似文献   

18.
政治哲学之思:内涵、学科属性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云志 《齐鲁学刊》2006,22(2):128-134
在今天的学术界,政治哲学的话题已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政治哲学是政治哲人对政治世界的理性反思,他们反思人类政治生活的本质,反思人类政治生活存在的前提与条件,关注人类政治生活的美好问题。政治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哲学与政治学共享的领域,它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关于美好的政治生活问题的哲学思考。具体来讲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什么是美好的政治生活;其二,达成美好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规范、方式方法是什么。在这一思想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哲学与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们解决这种矛盾的态度与方法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哲学思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观念     
研究政治观念不是要简单地定义政治,也不是描述对政治的定义方式,而是要深入分析政治观念的原始发生,研究这种原始发生的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政治本质上不是概念而是理念,是有关政治的立场、观念和行动。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是政治,然而对政治观念的分析却不能仅限于哲学的范式,尚有日常语义分析一种。当我们追问谁的政治观念、谁应当有何种形态的政治观念时,就至少有三种政治观念:思想家的、政治精英的和公民的。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异与通约关系是最困难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工作。起于相异而达至通约才是好的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