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普世价值"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围绕人权、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等是否属于普世价值,何以成为普世价值以及普世价值论争的核心是什么等问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针对学者争论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归纳、梳理,以期厘清学术界在普世价值问题上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田九霞 《江淮论坛》2012,(5):105-110
美国价值观外交在西方已然形成的价值观外交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般力量.价值观外交自身的局限性却从未消除美国政府对其的青睐。究其原因,价值观外交根植于美国社会的人文理念与宗教价值情结,构建于国内政治生态和国民伦理认同的基础之上,具有集战略利益与价值利益于一身的特征。其实质是将贴有美式标签的民主、自由、人权等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全球的普世价值伦理,稳固和拓展美国单级独霸的国际地位,实现美国的国际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3.
李剑 《社会科学战线》2012,(12):193-196
垄断合同理论与合同法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垄断合同理论实现了对传统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超越。笔者在梳理垄断合同理论的历史发展之后,从具体制度入手,着重从三方面论述了垄断合同理论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超越:垄断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标准降低;垄断合同实质违法要件标准的复杂化;垄断合同责任制度的多元化。然后论述了垄断合同理论超越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价值基础,包括法学价值基础(竞争自由)和经济学价值基础(经济效率)。最后阐述了该理论对我国反垄断法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而且影响力仍将不断攀升,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具有普适性和普世价值,用于规范和引领海外投资和国际贸易,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的话语体系,提升和改造工业文明,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走出去"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工业文明"的覆辙危及中国形象与文明复兴、生态文明具有普适性和普世价值、建立生态文明的制度规范体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普世价值的建构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构建一种合理可行的普世价值体系,需要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通过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对话才能达成.作为中华文明主干的儒家文化,包含许多反映人类文明共性、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内容,有助于解决当代全球问题和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当代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和国力上的日益强大,为儒家价值的普世化提供了契机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们所说的“普世价值”概念是多义的,可以分为客观形态的普世价值与观念形态的普世价值。对于所有人来说,其跟外界客体的普遍价值关系,由此而言的普世价值,是确实客观存在的。人类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就依赖于这种具有极大普遍性的普世价值。但是,观念形态的普世价值却是不可能产生和存在的。不过,某些人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问题上的确可以达成某种价值共识,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论普世伦理的民族化和民族伦理的普世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条件下,普世伦理与民族伦理的矛盾十分突出。普世伦理与民族伦理相互依存,其实现表现是二者的相向互动,即普世伦理民族化和民族伦理普世化。我们可以从普遍性与特殊性、人的类性与群体性及全球普遍交往的角度来理解这种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普世伦理是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关系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作为全球伦理的可能模式 ,普世伦理是一种对话伦理、底线伦理和跨文化伦理。普世伦理是全球化的产物 ,也只有在全球化的条件下 ,普世伦理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普世价值问题是近来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而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是否存在绝对的、超越时空和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本文通过对概念的辨析以及对普世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分析,认为绝对的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孙静波 《理论界》2009,(11):35-36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增加农民收入以刺激其消费需求,是中国经济免受金融危机影响并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要想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必须逐步实现户籍政策从"二元"到"一元"、土地政策从"垄断"到"自由"、财政政策从"多取"到"多予"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韦定广 《社会科学》2005,27(9):67-7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阶段全球自由资本主义.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资本在占有、生产及运行方面日益具有充分的全球性和自由性;由此导致生产和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形式上发生较大变化,并呈现出与历史上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不同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从发展趋势上分析,全球自由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公共性视野中的普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具有历史性、主体间性、生成性、批判性的特点,公共性视野和方法改变了民事、观念的合法性根据,即任何未经批判性讨论的先验设定都是非法的.在公共性的视野中考察普世价值问题,即会发现,不仅任何被揭示的普世价值都可能只是一种存在假象的普世价值观,而且"普世"的"世"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在公共性视野中,普世价值可区分为底线的普世价值、现实发现的普世价值、远未生成的普世价值三个层面.对于不同层面的普世价值,我们应该有不同的态度.而共同的态度就是坚持公共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普世价值与中国人权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反映客体对主体利益关系的概念.普世价值理应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反映.在世界还存在利益冲突的现时代,不可能全面实现名副其实的普世价值.要警惕和揭露西方发达国家以普世价值的名义在全世界推广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政治图谋.同时,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通过世界人民的团结努力,遏制西方发达国家的图谋,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实现人类共同利益,逐步扩大价值的普适性,是有现实可能的,我们不应放弃这种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三重超越:理论上,西方现代性以理性哲学为主导,但它最终走向工具理性并受制于资本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了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实践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实践所推崇的民主是一种形式民主,其经济实践所坚持的自由市场经济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文化实践倡导的普世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渗透,而中国式现代化以政治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价值上,西方现代性所追求的普世价值最终带来的是世界和平秩序的破坏,而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在价值维度上超越了西方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儒学普世化:问题的由来、实质与研究路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波 《社会科学》2005,(8):87-90
儒学普世化不是要成为多元化时代的普世伦理的一部分,而是要成为多元化时代的普遍伦理。“普世化”不是指工具理性意义上的普遍实用性,而是指实践理性意义上建构起具有普遍主义和绝对主义向度的现代伦理学。而儒学要成为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现代伦理就需要跳出儒家伦理学的特殊主义和相对主义,根除具有伪普遍性的伦理规范,真正从人的本相存在即自由存在出发,全面审视儒家伦理学。只有这样,儒学才能获得规范性和普遍性,真正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实现儒学的复兴,实现儒学的普世化。  相似文献   

16.
普世价值观源自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们,是启蒙学者们最为伟大的思想理论贡献.他们认为真正属人的社会和生活,是按理性建立起来的,而理性就是普世价值,在理性标题下,普世价值的主要原则有独立、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以及民主.  相似文献   

17.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从历史和逻辑上来考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垄断组织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为自己谋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及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整个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贸易摩擦、文化冲突及其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能生  洪联英 《学术研究》2006,23(10):33-39
贸易摩擦中包含诸多的文化冲突,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的冲突、思维方式的冲突和行为规范的冲突上;这些冲突根源于全球文化的多元化、不平衡性及其与经济一体化的矛盾等。应该通过尊重不同文化的特色与价值,加强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区隔贸易活动与意识形态,培育人类共识与普世价值等举措,来化解和超越贸易摩擦中的文化冲突,促进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最朴实的、最普世的、最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能接受的那些最具伦理价值性的思想品质,这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其本身具有浓郁的人本主义思想,这一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上;二、其本身具有强烈的自由、平等精神,这一精神集中地体现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理想上;三、其本身具有厚重的民主化、全民化的政治伦理性,这一伦理性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学说上.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伊始,普世伦理问题再度成为世界学界关注的焦点。普世伦理在国际政治中的复兴既有其实然性因素也有其应然性因素。尽管建立普世伦理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是无论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的实然层面还是从人类主体追求的价值目标等应然层面来分析,建立普世伦理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