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易斯模型把乡一城劳动力转移建立在劳动力同质性的假定基础上,但这个假定不符合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我国实际.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化、农民工非市民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民工教育和培训以及返乡创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中原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省内转移数量超过省外转移、向中部地区转移数量增长迅速、转向中小城市的数量持续增加、转向第三产业人数超越第二产业等特征。对中原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表明,可通过提高城镇工业化水平、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和拓展农业内部转移渠道三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与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城乡统筹,关键在于尽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加快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而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非农地区转移,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民变市民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流动劳动力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原有的城乡分割、区别对待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行为和方式,阻碍了城市化及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在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五方面。社会保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迁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流动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农村建设主体弱化等问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疏通渠道,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另一方面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留住优秀人才和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在城乡间转移与城镇化紧密相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决策是一种基于信息传播、预期形成的复杂微观决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区域非农产业集体转移,宏观上表现为转移目的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预期在决策中起关键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工业化、城镇化联结在一起,使得城镇化水平对工业化发展的弹性在短期、长期分别表现出滞后和超前的特征。在构建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局部调整一自适应期望综合模型基础上,运用河南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可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劳动力来源,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文章在对南阳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劳动力本身、制度和土地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并深刻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建设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政府引导、消除制度障碍、深化农村改革和优化外部环境等方面给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使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不断增加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能够有序转移流动,顺利实现充分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就业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发展后继乏人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需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失显性化,用国家正式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特点,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理论从工资收入差异角度阐释了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但对我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现实背景的抽象描述,认为决定劳动力能否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性转移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转移能力———城市生活能力。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户籍制度约束,而是不变的制度工资、家庭决策和非人力财富匮乏导致劳动力缺乏城市生活能力。“两栖”劳动力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下一代的永久性转移积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财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市民化,保障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农村教育制度,使之向务实有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地了解农村劳动力外出在城市打工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制定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并为此开展了调查工作。以宿州市为着眼点,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在职业规划、阻碍外出打工影响因素、在外打工维权影响因素、城乡差异影响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海涯 《兰州学刊》2010,(12):221-224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对加速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平凉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及流动状况地深入分析,阐述了制约平凉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曾经是一个人口流动率极低的国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当地乡镇企业以及异地转移。这种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本文试图从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背景、转移状况、影响转移的因素以及转移所带来的影响等角度,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全面回顾,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在对呼和浩特市农村转移劳动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问题.调研发现,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在逐年减少,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总体水平低,克扣和拖欠工资现象比较突出.制度匮乏、政府行为不当、企业垄断及农村劳动力自身禀赋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合理分配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传统理论从工资收入差异角度阐释了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但对我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现实背景的抽象描述,认为决定劳动力能否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性转移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转移能力--城市生活能力.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户籍制度约束,而是不变制度工资、家庭决策和非人力财富匮乏导致劳动力缺乏城市生活能力."两栖"劳动力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下一代的永久性转移积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财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市民化,保障他们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农村教育制度,使之向务实有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筑平  李青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128-132
根据1993-2006年间贵州农村固定观察点十村及农户的调查统计数据,从贵州农村劳动力的规模及素质构成、贵州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变化、贵州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闲置和贵州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区域或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用工报酬差距是贵州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当代我国农业劳动力变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三次农村社会调查资料,着重就农业劳动力规模和结构现状及变动趋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论表明:农业劳动力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25岁以下农村劳动力基本不再从事农业,25~35岁年龄段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女性化"趋势不断强化,尽管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低于农村劳动力平均水平的状况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重庆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以及对经济社会、劳动者本身带来的积极作用,在分析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模式和影响因素基础上,总结了重庆市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具体做法,并对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提高就业竞争力、劳务经济步入市场化轨道、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崔艳丽 《理论界》2006,(3):59-6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劳动力转移数量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及特点,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乐其顺 《学术论坛》2007,(5):112-1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应当坚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论证了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趋势、制约因素,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利弊因素,提出了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