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劳动力就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期间 ,贵州劳动力总量逐年增长 ,供给结构改变 ,就业结构得到调整 ,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为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 ,未来 1 0年贵州经济应保持适度增长 ,加快城市化步伐 ,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 ,积极组织向省外输送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称性关系。在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和体制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流向、规模和特点。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特征分析,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未来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促进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演变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要全面反映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就必须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的变化去考察。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正是从就业结构的变化开始的。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不仅来自城市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而且来自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的障碍。要转移剩余农业劳动力,就必须谨慎地进行产业选择。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普遍遇到两难的选择:即用资本密集型企业来推进农村工业化,固然从近期看不利于吸收、消化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同时,还会由于资本的严重短缺而导致的高昂机会成本,但从长远看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商品经济 ,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差、资金短缺、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农村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 ,必须调整种植业结构 ,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 ,抓好市场流通 ,走科教兴农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对于二元经济来说,解决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始终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苏南地区率全国之先,对此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并于80年代中期实现了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苏南的经验对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上提供了借鉴和示范,显示了它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就业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这种结构的演变方向大体上是一致的。可是由于各国经济成长实际历程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条件(特别是技术条件)的差异,先行进入现代经济成长时期的发达国家同后起进入现代经济成长的发达国家以及当今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上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杨金基 《南方论刊》2003,(11):31-32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一是调整农业产品结构,瞄准国际市场,生产"名、优、新、特"产品;二是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政府引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来作出决定;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四是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资本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在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不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的调整,而是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资本,也不能主要依赖农民和农村乡镇集体,而应该来源于农村以外的经济组织,如资本市场、外国资本和政府投入。  相似文献   

8.
在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一些生产条件较好的坝子地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效果较差,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导致环境压力依然存在,脱贫难度大.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推动农村人口的梯度转移及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9.
贵州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据调查统计,全省农村劳动力由1983年的1034.10万人增到1993年的1524.69万人,10年间净增490.59万人,年均递增3.69%;在同一时期,剩余劳动力由401.9万人增加到686.10万人,年均递增5.50%,高于总劳动力年均增幅的1.81个百分点.剩余率也由39.0%上升到45.0%,上升6个百分点.如何组织、引导如此众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不仅事关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大局,而且也是加快贵州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农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大批农业劳动力的年内有效工作时间不足6个月,成为季节性或长期性富余劳动力。据统计:贵州近年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均在400万以上,并仍以较快速度继续增加(见表一)。  相似文献   

11.
一、广西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成因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和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不仅具有与世界各国相同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有着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它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农民求生存、图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广西的情况看,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具体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体制改革,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这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先决条件.2.农村劳动力增长过快,农业资源相对短缺.60年代初期,广西生育高峰所形成的大量新增人口,进入70年代末、80年代以后,相继加入劳动力的队伍.1978年至1996年,广西农村劳动力净增674万人,而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却由3.22亩下降到2.06亩.这一因素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结合在一起,从而造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剩余.3.产业结构落后.广西第一产业劳动力在整个就业结构中的比重高达70.1%,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18.8%.这是造成广西农村大量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又一重要成因.4.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把原有的和不断增加的农村劳动力基本限制在农村,使我国  相似文献   

12.
台湾劳动力流动方式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安余 《学术界》2005,(5):220-225
台湾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方式有农工产业易地流动、农村内部就地流动、农工之间就业互动、非农产业行业流动、从业身份与职业流动。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台湾经济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引发劳动力跨地区、行业和职业流动。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和2006年全国两次农业普查结果揭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变化: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变化处于“倒U”型波动态势,波动幅度大;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显著: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供给主体以中青年为主,女性成为农村劳动力供给的主力军,劳动年龄外农村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属于总量过剩型,自然赋予对农村劳动力供给本土吸收能力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影响并不显著;从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动机来看,家庭收入与消费因素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兼业程度、非农就业时间、就业地域和就业身份四个方面研究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个体特征.研究结论表明:山东省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就业劳动力转化的潜力已经很小了;进一步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在于促使兼业劳动力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非农就业、激励出省就业劳动力回流、吸引外省劳动力流入;进一步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主要措施是为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务工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在对呼和浩特市农村转移劳动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问题.调研发现,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在逐年减少,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总体水平低,克扣和拖欠工资现象比较突出.制度匮乏、政府行为不当、企业垄断及农村劳动力自身禀赋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合理分配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不同的产业结构导致了不同的就业结构.天津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就业结构向现代化转型,以高新技术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就业弹性迅速下滑,甚至出现就业弹性负增长,这一劳动力节约的现象在第二产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就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本文运用相关数据资料分析了天津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实现天津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爱 《东岳论丛》2004,25(5):162-165
社会结构是一个动态范畴 ,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需求的不断向多方面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组织结构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失显性化,用国家正式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特点,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由过去单纯的体力型向现在的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的变化需求,提高全区农村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在城镇稳定就业、转岗就业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方面对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