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信弱关系社交是新型的社交方式,使得大学生社交方式变得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强关系社会交往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对其生活与学习起到帮助作用。但是,个别学生有过度沉湎于弱关系社交之中不能自拔的现象,大学校园中有利用微信软件技术漏洞进行违规与非法活动,学生微店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也亟须提高,这些都是微信弱关系社交的消极作用。应当促进微信社交软件进一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校园网络管理水平,促进学生正确对待网上社交方式,培养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推动网络安全法规的制订。  相似文献   

2.
微信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网络社交工具。通过微信,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得以相识,有的甚至因此喜结良缘。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微信强大的社交功能也让心怀不轨的人动起了脑筋。以下两个案例发人深省,提醒人们:微信只能微微信。微信诈骗,空姐逃出豪门竟是一场"爱情考验"2012年8月,福建福清市的年轻老板卢江遇到了烦心事:他在微信上结识了两个愿意以身相许的美女,但他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一个才好。  相似文献   

3.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与人类持续增长的网络社交需求,共同推动了网络社交方式的不断丰富和社交工具的不断更新。近来,微信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网络社交的新宠。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媒体发展中的这一新热潮,运用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等理论,来解释微信的社会文化传播功能和影响,以及其受用户青睐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微信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新变革,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其实,所有的社交媒体都是工具,工具永远是组合手段,不能"唯工具论",因为内容为王才是品牌传播的真谛所在。最近和圈内的一些朋友交流,张口闭口谈微博微信。无论是圈内老人和新人都谈微博微信。无论是乙方从业人员还是甲方人员也都谈新媒体,一瞬间新媒体、社交媒体、微信营销成为公关人三句不离  相似文献   

5.
方法林 《职业》2014,(33):37-39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形成了新型的网络社交和传播方式,影响和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手段,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模式构建和实践,分析了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教学中的作用和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以期促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吴璐薇 《现代妇女》2014,(6):321-321
微信红包是腾讯旗下产品微信于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一款应用,此应用基于微信5.2版本运行。功能上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本文通过对微信红包及微信红包背后依附的社交工具微信的发展历史的概述来探求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狂热背后的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信在社交中的广泛应用,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微商应运而生。同时,微信的产生使一批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代理产品信息,并以此盈利的人——微商得以出现。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方式,最近两年,微商参与者逐渐扩大,微商对个人朋友圈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并且该影响有加深的趋势。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的嫁接,更是人情融合,移动社交的碎片化属性,迫使走情感营销之路。  相似文献   

8.
微信作为一种迅速流行的社交软件对于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各高校高度重视的工作领域,微信在各高校的迅速普及既彰显了微信的商业运作越发顺应市场规律,同时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从微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角度来说,有必要明确微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只有明确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真正挑战,才能据此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微信作为当前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微信平台的应用现状以及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优势,对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利用SPSS工具总结分析出微信平台设计核心内容以及在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充分发挥微信的优势,提升大学生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微信作为最新的社交软件风靡当下,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西安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微信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大学生对微信具有一定依赖性,同辈群体依然是他们微信的主要交往对象,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的主要行为集中于阅读、点赞和发表情。尽管不同大学生群体在微信使用和交流上存在差异,微信已成为大学生对外沟通的主要媒介,淡化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边界,使得他们难以摆脱微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交媒体,也被称为社会化媒体,比起用户单纯从互联网浏览信息,社交媒体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目前,被国内大众熟知并认可的社交媒体主要有微博、微信、人人网等,这些媒体在产生巨大社会话题的同时,创造了大量商机。基于社交媒体的互动优势,它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效、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人们逐渐开始尝试在社交平台上开展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12.
《公关世界》2016,(6):42-45
最近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中谈到这样一句:社交网络成为第二大新闻渠道,渗透率超电脑电视;促成用户微信分享新闻三要素:价值、趣味、感动;微信公众号、自媒体,改变了媒体舆论场权重配比。众媒时代,信息传播架构将被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办公和社交。微信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社交平台,它的多功能和多元化使其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一背景下,使用微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成为一种可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微信这个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环境和就业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真实的创业模式,真正形成创业思维和创业理念。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网络的覆盖,手机的普及带来的是各种软件的兴起,微信作为手机之中集交流、购物、移动钱包等为一体的即时通讯软件,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大学生作为高文化水平,勇于接受新知识的群体,是微信使用的中坚力量。微信的出现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便利,实现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完善和创新。本文以微信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以微信为背景对高校教育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对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媒体社交服务媒介,微信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对使用者来说低廉的成本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并成为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和深受大学生青睐的新兴媒体。微信传播的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阵地提供了工作便利。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微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背景下,依托于网络技术的社交平台不断增加,为人们获取和传输信息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微信就是其中备受欢迎的一种。利用微信本身的信息传输和沟通功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上讲具有良好的可行性。而对于高校而言,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微信的可能性出发,就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帅  抗雷  乔波  陈明艳 《现代交际》2014,(4):213-214
随着PC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其高效快捷等特点迅速成为人们交流交往的新途径。社交网络的出现,为人们的网络交往提供了开放化、多样化、专业化的平台,使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行为成功的移植到网络平台上。大学生在网上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社交软件、社交网站、微博等网络交流方式已在大学生之间十分盛行,且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和交流载体。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线上问卷调查等几种方式,对北京地区三百多名不同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交流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交软件(QQ、微信为代表)和社交网站(人人网为代表)的确方便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比于短信和电话通话费用,交流成本也明显降低。在好友组成方面,QQ和微信好友主要由现实中的同学朋友和家人组成,社交网站(人人网为代表)好友主要由现实中的同学朋友以及同一学校和地区的好友推荐为主,微博好友则多为具有共同兴趣和观点的陌生人或者组织团体组成。  相似文献   

18.
如今,微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网络社交平台,有人说早晨大脑还没醒呢手先醒了,抓起手机就开始刷朋友圈.看来这开门七件事里,得加上微信了.然而,微信朋友圈生出的麻烦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有些甚至还酿成了大祸,触犯了法律. 关于朋友圈,你有什么槽要吐?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诸多类型的网络社交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中,微信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普及和覆盖率的App,已经成功进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高校的党建工作也受到环境影响,开始使用微信平台开展相关工作,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从微信平台上开展党建工作的优势分析入手,分析其中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为今后的高校微信平台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微信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并兴起的一种媒体社交工具,它已渗透到当今社会之中,随着网络的发展,作为传播与保存人类文明成果的图书馆也利用微信开展了信息服务。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