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世界经济长波运动所引致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动,推动了西方资本扩张方式的调整。西方科学则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为这一调整过程编织了利益规则,以技术-经济范式演化为动力机制的国际分工体系则为实践该利益规则指明了行动方向。同时,科学范式和科学观的演变奠定了利益规则变迁的思想基础,资本扩张手段的演进则秩序化了其利益规则,产业与金融国际化则铺就了其实践路径,以保障西方资本利益按中心-外围秩序在全球进行梯度分布,维持和延续“不平等”交换。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东南亚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呈现五种不均等类型;二是出境东南亚学生呈上升趋势;三是入境国际留学生持续增长;四是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存在;五是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从线性趋势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总体上看,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从流向西方国家的趋势逐渐转向亚洲和非洲等国,开始从“边缘”向“中心”靠拢。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体现在制度、理论和行动三个层面,高校国际学术会议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行动层面重要的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国际学术会议依然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是高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推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动力,也是推动云南省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契机。云南主动服务并融入国家战略,高质量实施RCEP,需要培养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包括创新型研究人才、高水平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商业人才等。分析RCEP框架的区域性和人才需求,明晰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内涵;协同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大主体,即运用三螺旋理论构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战略支撑与发展环境相辅、国内外人才培养资源相融、人才流动和聚集效应相宜、“3n”螺旋与“3n”网络相协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驱动策略,为云南培养高质量实施RCEP、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优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体现在制度、理论和行动三个层面,高校国际学术会议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行动层面重要的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国际学术会议依然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是高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是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与变革的重要课题。以利益相关者为分析框架,从传统国际化模式固有的空白与国家、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各群体日益增长的国际化需求间的矛盾出发,讨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推进在地国际化的动因。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外部利益相关者,面临着在地国际化“行无法依”、校企“貌合神离”和社会认识偏差等问题,亟需推动政策落地、深化校企国际化合作和加强文化自信。高校作为内部利益相关者,表现为国际化课程、师资和校园建设等方面的水平不足,理应兼顾国际化课程的“量与质”、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外与内”和国际化校园的“表与里”。推进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长足发展,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理应同频共振,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7.
主体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法律是理性的化身,法律主体因而具足了理性的属性。法律主体的多层次性,为理解其内涵及其行为带来了复杂性。基于法律主体的理性本质,分析不同层面的法律主体的样态,这成为解读法律主体的一把钥匙。法律主体可从个体、社会及国家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中最基本的是个体层面的法律主体。个体法律主体有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存在样态,作为法律和伦理的实体,三者的理性和“普遍性”呈递增之势,个体法律主体只有圆融于国家层面,成为“普遍伦理”的化身,才能去除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个体法律主体的特殊性及片面性,在“普遍伦理”的统摄下实现“我”与“他者”及“国家”的和谐,从而解决片面与普遍、理性与自由的矛盾,实现“能分使群”的人的现代价值,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北京市属高校位于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北京,应审时度势,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高等教育的内涵要素不断发生变化,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置于"全球国家地方"这一框架下进行梳理,从全球、国家、地方及学校四个层面分析国际化要素,为北京市属高校国际化发展提供可行路径策略.各市属高校应找准定位,因地制宜,从人力要素、文化要素两方面积极推进北京市属高校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使高校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得到长足发展,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国际因素日益凸显。因此,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亟需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范围内拓展统战工作,构建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统战工作;大统战格局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国际化从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教育”模式发已展成当今的“全面国际化”模式。通过对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国际化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得知: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已经得到了大部分高校的认同,但与“全面国际化”尚有一定差距,存在国际化经费不足、师资国际化差异明显、来华留学学历生比例有待提升、课程国际化差异明显、科学研究国际化水平偏低、引进国际知名大学来粤办学尚未形成气候、各校闲置协议浪费资源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在借鉴国内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基础上,应通过发展留学事业、提升涉外办学水平、加强高端引领、推介优秀中国文化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策略,践行“全面国际化”理念、提升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引起了学界的“范式热”,但也造成了理解和应用范式的“模糊化”现象。事实上,范式的理解和使用宜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进行,且应认识到其在不同学科存在不同表现形式和性质。就高等教育研究而言,在世界观层面存在着学科范式和领域范式,两者共存共荣;在方法论层面,则存在着实证主义范式与非实证主义范式、单学科研究范式与多学科研究范式,彼此互补并立。因此,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应正确理解其内涵,慎用、慎言“范式”。  相似文献   

12.
青年毛泽东对“力”观念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物力”“体力”“心力”三重向度。就国家层面而言,“物力”的进步将带来国力的增强和民族地位的提升。就个体层面上说,“体力”是个体存在的直观确证,“心力”则进一步对个体的存在方式作出形上追问。他对“力”观念的哲学沉思旨在从社会历史动力的追寻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双重维度展开,不仅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中心问题作出哲学思考,而且有着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可能的前驱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论科研与教学的双向驱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科研的异质同构19世纪,洪堡在柏林大学进行改革———教学与科研统一,被人们视为“开创了世界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篇章”。从那时起,高等教育史一页页翻到今天,“教学、科研是高校两项不可偏废的任务”,“把高校办成两个中心”,“高校必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这些,已成为共识。但是,国内高教界在理论上对此的反应,却较为冷淡,与西方热烈的争议形成明显的反差。事实上,历史和实践迫切地要求人们回答:教学、科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科研对于教学究竟有哪些作用?教学对于科研究竟又有哪些作用?其理由、依据又何在?国外…  相似文献   

14.
国际众筹情境下,创业者面临项目竞争性与合法性缺失并存的双重压力,如何进行最优区分定位,是决定项目融资绩效的关键。基于最优区分理论,以国际众筹平台Indiegogo 2012—2019年的7 31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际众筹项目独特性与融资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单一维度上,中等程度的项目独特性能显著提升融资绩效;(2)在跨维度上,较高程度的创业者相似性与中等程度的项目独特性形成互补协奏效应,这种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融资绩效,而类别独特性则负向调节了项目独特性与融资绩效的倒“U”型关系;(3)跨层次最优区分协奏模式的形成受到制度范式的影响,项目层面的制度范式发挥了较强的制度约束作用,降低了项目的独特性,而类别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制度范式则有助于提高项目的独特性。建议创业者基于国际众筹情境,根据“个体—项目—类别”层面的跨层次最优区分定位,选择最优的战略模式,进一步提升项目的融资绩效。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 2 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跨文化交际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进行文化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差异性 ,特别是“文化殖民主义”操纵文化、教育话语权的不平等国际格局下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 ,存在着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对国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进行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战略是对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新,打破了传统重点大学建设较为固化的生态格局,将极大解放和发展高等教育生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部省合建”政策是中国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双一流”战略在特定范围的延伸。“部省合建”高校作为中西部高等院校排头兵、区域高等教育先行者,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战略引领下,“部省合建”高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现状,抓住发展机遇,明确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及国家重点战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症结性问题,是对国外理论的移植性依附与对国内改革现实的简单性盲从。这种“依附”性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学者所言的教育研究范式的“自我殖民化”。而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盲从”现象则集中表现在:宏观层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观念依然束缚着我们的头脑;中观层面,僵化教条的教学模式依然在低水平上运行;微观层面,沿袭于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课堂教学形式依然充斥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因而,需要我们以“无立场”的思想理路去“穿越”流俗。真实的“无立场”思维要求我们以类似现象学的方式,“朝向事情本身”,即我们在以各种现成的理论观点(别人的,别国的)解释事件的同时,更要以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新的观点和策略进一步促进问题的转化和深化,也才是我们所言的一种思想方式。从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需要出发,自觉而主动地研究中国地域化之间的问题表征与根源差异,进而寻求“问题本身”的解决战略与策略,这才是研究者需要确立的“本土生长”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 ,包括高等教育在内都将全面应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本论文从三个层面展开 ,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入世”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依法治教的进程 ,以及贯彻《高等教育法》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问题 ;介绍了《WTO协议》中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相关的国际法框架 ;说明了中国“入世”后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进一步依法治教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实践,也是推动中医药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依托已建成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通过创新中医药海外推广模式、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扩展传播渠道、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多方面实践,形成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范式,助力中医药文化产业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
“哈军工”(1953—1970)作为新中国最高军事科技学府,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哈军工”的创院院长,陈赓大将的教育思想明确了“哈军工”的办学方向,铸就了“哈军工”的辉煌。陈赓的教育思想体现为:“两老办院”,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形成严谨严密严格的学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又红又专;重视科学研究,锚定前沿抓尖端。陈赓的教育思想对源自“哈军工”的高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都成为国防科技领域的著名高校。陈赓的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