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过去几十年与农村妇女相关的人权公约、国际会议文书、联大决议及联合国系统有关机构的部门政策进行的系统梳理,揭示了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国际发展范式的流变,国际社会对农村和农村发展中妇女和社会性别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1975—1995年间召开的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将农村妇女问题纳入国际发展议程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北京行动纲领》仍是当下促进农业和农村中社会性别平等和引领农村妇女赋权的主要立法和政策框架。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进入21世纪之后,农村妇女/社会性别问题成为新一轮国际政策干预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中国"三农"政策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两国"三农"政策有着巨大差别.美国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补贴在不断加大,而中国是"取大于予".正是由于中国政策上的这个特点导致了如今严重的城乡失衡问题.文中列举了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政策成因与社会后果,提出了目前应研究和解决的具体问题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道家、道教的性别观是一种强调两性和谐的性别观。在两性地位问题上,道家、道教认为男女同“道”,其社会地位应该是等同的。在看待两性之间的差异问题上,道家、道教强调“阴阳并重”,对男女两性的性别价值同时加以肯定。在两性关系问题上,道家、道教追求“阴阳和合”的境界,亦即男女两性和谐共生、构成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风险社会中的现代危机具有与传统危机不同的特点,而我国的公共政策面对现代危机却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构建包括预警政策、应对政策、恢复政策、保障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系统,才能有效抵御各种现代危机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的女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透视了我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分析了教育领域性别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只有克服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障碍、认清教育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现状与问题、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才能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两性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积极稳妥地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并促进社会进步是一个全球性挑战。智能技术与全球化大生产带来的机器与人竞争、工资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等问题可能会在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导致工人低工资并在长期内处于仅能糊口水平,使得工人阶级陷入一种“悖论性贫困”状态。智能化和全球化及由此带来的阶级固化和阶级不平等深化,导致社会流动性消失,可能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稳定。无条件基本收入(UBI)作为一种应对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以及智能化可能引发的大规模失业和工资长期低位化问题的政策工具而备受关注,其在发达国家被视为应对智能化引起的就业结构挑战和改善现有社会福利制度的工具,在部分发展中国家被视为一种渐进性的减贫政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相对贫困治理将成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挑战。因此,有必要在中国倡导以渐进方式建立无条件基本收入制度,以减少社会不平等,推动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并通过实施无条件基本收入项目为国际相关进展贡献“中国经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之所以肇始于美国,有多种原因。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传统手段已经不够用了。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金融)风险,所能有的惟一选择,是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平时应以经济(或金融)监管为重点,增强有关制度、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或风暴,则重点应是如何联手应对和克服风暴。G20金融峰会及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历史上第一次实行全球性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合作(或国际化政府干预)应对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标志着一个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孕育,并由此培育出或逐步构建出一个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父权文化的根深蒂固及经济体制转型期的社会背景,社会中仍存在大量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由此引发的性别歧视、性别矛盾悖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分析我国两性关系不和谐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性别平等,促进两性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追求男女平等应在承认男女两性差异的基础上赋予他们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提出了实现两性平等的三点建议:以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代替传统性别文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消除性别歧视的相关政策:女性应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赢得家庭和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各项改革,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酝酿着诸多不稳定因素,这极易引起突发性的危机事件。政府如何应对这类危机事件,保证社会稳定,恢复经济秩序,维护其公信力和合法性,便成了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建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与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男女两性和谐.实现两性和谐,需要将社会性别主流化.目前一些法律规范中存在"性别盲点".社会性别是一种视角,通过立法中构建社会性别影响评价制度,对即将通过的法律进行性别影响评价,防止制定出具有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两性的法律,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公众社会性别意识,实现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与公正.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危机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不仅关系到全球化、社会公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公共健康和人类的生存.女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女性一直是饮用水危机的直接受害者.女性与饮用水已成为当代性别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饮用水不仅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还反映出社会制度建构和政策制定的现实,并影响着人类社会进步的未来.毫无疑问,在伦理视域内,以饮用水为媒介来进行性别研究,能够为建设一个平等和公正的未来世界开启新的思路和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退休返聘公共政策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际人口老龄化环境的政策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在老龄化压力严峻、经济准备不足、退休性别不平等的条件下,应积极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将退休返聘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的重要策略,从政府、用人单位和家庭三个层面入手,通过积极的公共服务,规范必要的人力资源,以及引导人性化的家庭关系,改善中国的退休返聘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3.
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中国性别偏好及其产生机制,讨论了性别偏好、性别选择、社会经济发展与现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的影响,并对中国政府治理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成效不明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中国歧视性的性别偏好是制度构建的产物,性别偏好、社会政策供给不足、生育数量限制等使性别偏好提前显露出来,并借助于性别选择提前实现性别偏好成为可能,从而促使了中国出生性别比例的失调。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全球化、文化传播、观念转变等,使得出生性别比回归自然的社会经济条件已经逐渐具备,中国出生性别比拐点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中国,"三农"问题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一个急需妥善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际等各种力量都在探讨寻求破解"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因此,促进和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民、市场和国家之间始终存在着行为和利益边界的调整,这其中必然伴随着某种不协调状态的出现。在当前我国农民、市  相似文献   

15.
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差异和性别角色的冲突,深刻反映出人们头脑中不平等的性别意识。传统性别意识影响下形成的两性人格特征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是男女两性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性别社会差异表现形态的角度,对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两性在社会角色、社会性别意识上的冲突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媒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尤为必要,特别在社会深刻转型和充满风险的当下中国.本文以"媒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为分析框架,从"社会舆论引导"、"政府管理"、"危机事件"三个基本角度,阐述"媒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的必要性".媒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是对流言、谣言传播的有效预防、纠正和瓦解,是对政府信息行为的一种敦促和回应."突发性"体现了危机爆发的不确定性与集中性,要求媒体既要有预防危机继续连锁反应的应对策略,又要建立机动弹性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现代媒介在性别知识、性别影像的建构与传播中存在着将男女两性形象刻板化的倾向,影响了健康合理的现代性别形象、性别关系的建构。赵宝刚的"话题电视剧"对现代社会两性形象、两性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僵化的性别刻板印象,打破了传统二元对立的性别结构与性别秩序,试图建立多元并存、平等和谐、互为主体的现代性别关系与性别秩序。  相似文献   

18.
欧盟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即使在当前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仍坚守其气候政策的底线。究其原因,实现经济利益、降低能源依赖、推动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内部各层面的积极支持是欧盟积极气候政策的内在动力;而国际体系和国际气候机制的结构性特点、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以及拓展"欧洲模式"则是影响欧盟气候政策的外在动因。鉴于相关内外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不仅不会消失,反而有所凸显,未来欧盟继续奉行积极气候政策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性: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社会学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问题不完全是一个科学命题,对食品安全的完整理解尚需要在社会学公共性格局的相关理论中寻找答案。西方社会在自由市场发展的特定阶段,也都经历了食品安全危机的阵痛,其随后应对食品安全危机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公共性结构的调整。克服食品安全危机有赖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形成一种积极沟通的新公共性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食品安全风险也有全球化的趋势,因此,超越民族国家范围的人类安全视野须要被纳入到新公共性格局的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治理失效与社会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国家治理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是与社会经济转型同步进行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面临的社会安全问题与许多国家并不相同。2003年突然而至的SARS危机突显了在全球化时代保障社会安全的重要性及传统的国家中心治理结构的根本缺陷。因此,如何改革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治理结构,在维持国家治理能力的同时,培育和发展更多的治理主体,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互补性的互增强治理网络,以应对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社会安全水平,就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