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0年代以来兴起的治理理论对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为满足公众的多元需求,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应将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纳入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并建立多元主体的优势互补机制、竞争机制和有序运作的监督机制,以最佳的规模和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
合作治理的本质是民间社会力量与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多元主体供给已成为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供给主体平等合作的关系是确保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有效展开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由于中国传统的体制惯性和官本位意识等因素,政府对社会组织在人、财、物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重构多元主体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既要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又要引导社区层面的积极参与,以形成社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皖江城市带分析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在理清本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城乡供给不均衡和地区差距过大的基础上,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匹配、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扭曲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垄断三个方面重点分析皖江城市带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困境.应通过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建地方激励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四条路径来建设皖江城市带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与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是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普遍共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行政化供给、市场化供给和社会化供给三大类七种模式,各种模式的特色和应用领域各不相同。实践表明,政府本身的认识和能力已成为制约公共服务供给成效的关键因素。由于各地农村的差异,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面临以下困境:服务目标上,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目标;供给主体上,政府缺位、市场参与动力不足和社会组织不成熟;供给方式上,难以有效开展公私合作;供给机制上,难以协调公共性与逐利性。为摆脱困境,政府主导下公私合作是必然趋势,政府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规范自行行为、完善市场建设,处理好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与监管关系,注重引导和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选性。但在公共服务实践中,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仍不乐观。即使是公共服务业改制较早的广东,非公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业的规模与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需要从合法性建设、理念提升、组织创新和开拓特色服务等方面增强非公营部门在公共服务中的竞争力,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协调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创了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新纪元."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的普遍存在,表明任何单一主体都无法充分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摆脱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途径,并非是在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需要三者紧密合作,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与协调机制,才能共同完成公共服务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型方式.以石家庄和上海两地为研究对象,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购买主体、承接主体、使用主体和评估主体四个维度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管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政府购买服务虽在各地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监管权力分散和评估机构专业性差等一系列问题.研究指出,为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健康发展,急需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明确监管的主体、内容和运行机制,建立多元主体监管体系、加强过程监管、完善评估机制.通过以上的制度约束和体系构建,完善政府监管力度,从而确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最终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能平等地享有政府为其提供的基本的、最终结果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其范围和衡量标准要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而定,其追求的是最后结果的大体均衡。目前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六个方面的原因是: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导致供给不足、公共服务管理主体职能交叉且缺乏沟通、缺乏统一明确的公共服务供给标准和相关制度规则、政府传统的职能导向型行政模式以及利益诉求机制的缺乏。最后提出了实现当代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已引起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采用文献回顾和比较等研究方法,以公共服务网络治理的内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等为研究对象,详细评述了国外现有研究对什么是公共服务网络治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进行网络治理的实践,并以此为我国提供启示与借鉴,即:我国公共服务改革须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基础,关键是要处理好多元主体间的责任关系,通过使用商议和信任等机制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诉求,实现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存在的逻辑起点和职责是为农村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切实让农民享受到公共服务所带来的实惠;但目前一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遭遇了财政短缺、供给能力弱化、供给结构失调及公共行政精神迷失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从“整体政府”的视角对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予以探究,并以“整体政府”理论所注重的协同合作、公平正义公共服务价值取向为最终价值追求提出乡镇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路径。  相似文献   

11.
政府财政权作为公权力必然处于天然的强势地位,需要宪法和法律的控制;但从服务政府的角度来讲,政府作为保护公民权利提供服务的“供应方”,必须保障政府享有足够的财政权以维护自身的运转并提供有效的服务。论题主张根据新宪政理论构建服务政府财政权,即在控制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各级政府与其义务或者责任相匹配的权限以保障权力。服务政府的政府财政权应从两个维度进行建构:一是政府职能;二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在社会发展与稳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表现在供给主体单一、资金不足;提供者与生产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提供者与生产者同一、供给效率低下等方面。解决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问题,政府要转变职能,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公共服务提供者与生产者相分离,改变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建立信息渠道,完善居民参与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高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多,中国养老服务模式面临新的挑战,社会
各界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对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券制度的
简单评述,找出此项制度在实践中的不足,指出养老服务券在市场供给载体、政府与政策层面、受惠群体等方面存在
的问题,并借鉴中国其他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券制度的实践经验,对优化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券制度提出几点政策性思
考:一是积极宣传消费理念,鼓励老人购买社会服务;二是完善社区服务支撑体系,增加服务供给载体;三是大力推行
一卡通,扩大服务券使用范围,这些建议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型政府有三个方面内涵,第一,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法治的政府。把公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组建起来。第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宗旨是为公民服务,以公民为中心。第三,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责任型政府,通过宪法,让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防止无政府状态,促进公共利益。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宪政目标是建立民主政府,法治政府,有限与有为平衡的责任型政府。通过完善现行宪法,重视法治建设理念;建立多元的权力制约模式;做好政府职能定位;扩大公民权利等措施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完善公务员制度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绩效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转变公务员观念,完善各项制度,推行配套法规,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要全面把握服务行政的基本内涵,必须理解:政府为什么应该服务、政府应该服务什么、政府应该怎样服务、什么是服务行政以及服务行政的特征。其中,服务行政的定义和特征是核心。服务行政是政府行政应遵循“以民为本”的理念,将“服务”作为核心价值目标,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的一种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服务行政的基本特征是:强回应性、便民、公正、公平、透明、责任、高效。  相似文献   

17.
政务大厅在积极开展创新实践的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部门协调难、窗口忙闲不均等诸多问题。量化政务大厅的服务效能,有效识别影响服务效能的关键因素,对于更快更好发挥大厅在"放管服"改革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献回顾与理论推演相结合提炼出大厅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以及效能影响因素指标,基于普查数据量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服务效能,构建回归模型,同时考虑大厅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分别从总体和分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模式、生产要素、服务内容均会对大厅服务效能产生影响,且各区域大厅的具体影响因素和因素的影响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应因地制宜开展大厅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大厅建设标准制定;落实审批事项全面进驻大厅,丰富大厅服务种类,优化服务结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共同趋势。为顺应世界改革潮流,加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中国"十一五"时期政府转型的明确目标。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具有内在价值统一性,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增强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行政文化:服务型政府的灵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把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服务型行政文化所体现参与性、开放性、法理性和效益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民本"、"透明"、"法治"、"有效"要求的应有之义.笔者从行政价值观、行政政绩观、公务员的行政人格和行政制度体系这四个着力点入手来塑造服务型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府转型的若干概念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是中国改革与发展进程在当前阶段的迫切要求。在中国,这是创造性的新事业,也是中国政府所面对的重大挑战,从而也就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和模糊的东西。因此,有必要明确弄清关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政府、政府转型、公共政策及公共服务评估等概念的准确含义,以便正确解读公共服务型政府新理念,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这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够促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