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4月12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已经成立15个工作小组,展开IPO第二轮财务检查工作,检查重点在于贯彻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督促保荐机构等的履职责任.30家被抽查企业以及券商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在内的中介机构们将迎来严厉的抽查.  相似文献   

2.
为了遏制新股炒作,沪深交易所于2013年底出台了相关规定将新股上市首日申报价格限制为不超过新股发行价的144%(本文将其界定为"IPO首日限价政策")。本文以2009~2015年1194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IPO首日限价政策对投资者"炒新"的影响。研究发现:IPO首日限价政策加剧了新股上市初期的炒作,它使新股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实际首日收益率、连续涨停次数以及实际换手率;IPO首日限价政策也助推了次新股炒作,它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波动率、换手率以及股票定价,导致次新股股价长期居高不下,进而削弱了新股实际首日收益率与未来市场表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拓展性研究还发现,在IPO首日限价政策实施后,具有炒作概念的新股其炒作现象反而更严重;2014年推出的IPO发行定价管制与IPO首日限价政策产生了政策叠加效应,强化了后者的负面影响;此外,IPO首日限价政策还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同步性。综合来看,IPO首日限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事与愿违,它不仅未能抑制新股炒作,反而对投资者"炒新"产生了"刺激效应",不利于新股价格发现,并降低了股票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IPO以及交易监管制度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在实践上则为完善IPO监管制度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IPO抑价,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低估现象,即新股发行定价低于新股市场价值,表现为新股发行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上市首日即能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大量的研究发现:成熟市场的发行抑价程度低于新兴市场的新股抑价程度,这表明成熟市场的新股发行价格更接近市场价格。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全球的股票市场,而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文章考虑我国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改革构建实物期权模型,得到“窗口指导期”和注册制市场化定价两种情形下创新型企业的最优上市时机和企业价值,探究新股发行定价改革对IPO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改革提高优质创新企业IPO估值,提升优质创新企业的上市积极性,并通过降低优质创新企业等待上市期权成本和上市阈值,激励其较早上市。本文的结论为我国全面推进注册制,提高上市企业质量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买壳上市要规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企业上市的方式有直接发行上市(IPO)和间接买壳上市两种。发行上市是拟上市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后,向社会公众和机构投资者发行新股,使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对于期待上市企业而言,上市门槛较高,时间跨度较长,主动权较小。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以“反向收购”或资本置换等方式将自己的有关业务和资本,注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后IPO抑价与大股东的减持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改后IPO公司大股东可能存在后市减持的动机。通过对股改前后在A股上市发行的555只新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改后第2~第10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新股IPO抑价率越高,并且在上市后第13个月的股价相对市场指数下跌的幅度越大,而股改前则不存在这样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后新股大股东在12个月限售期满以后可能存在减持行为,而为了给后市减持提供更高的获利空间,大股东可能拉高新股的首日价格,从而造成了极高的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可操控应计利润的角度,分析了实施保荐制度对IPO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与实施保荐制度前相比,实施保荐制度后改变了公司选择会计政策的时机,在上市辅导期即IPO前两年,IPO公司更加偏好激进的会计政策,可操控应计利润显著提高;在上市持续督导期即IPO后两年,IPO公司的可操控应计的检验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可操控应计利润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衡量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定价效率的相对效率标准,采用1995~1999年和2001~2005年沪深市场的IPO数据,对两种发行制度下的IPO定价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审批制下新股发行价只能反映发行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该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供求状况,说明IPO定价效率有限;而核准制下新股发行价不仅反映了新股定价的上述影响因素,而且反映了发行公司的规模、未来的成长能力和该股票的发行方式,说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提高,IPO定价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9.
保荐制度是证券发行上市重要的辅助制度,而保荐制度的实施最终是依靠具有专业保荐代表人的作用不可忽略,保荐代表人的行为以及对其行为的监管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对保荐代表人行为的信用监管以及法律责任约束机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实际,分析了我国保荐代表人行为监管制度的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IPO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尽人意的现状,综合考虑拟上市公司、保荐人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采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框架比较了有无保荐制的发行制度下的社会效益最优模型。理论上,通过求解各模型的均衡解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适宜的监管函数下保荐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然而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国内IPO保荐制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方面表现堪忧,主要原因在于监管行为的力度不足以对各方参与人形成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1.
细分IPO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指标,从一、二级市场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基于2012年~ 2015年间138只创业板IPO新股样本进行研究,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定价明显偏高,新股定价前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加剧了发行价格超出内在价值的程度,由此导致较低的定价效率.隐性市盈率上限的窗口指导抑制了一级市场定价泡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级市场定价泡沫越大的新股在上市首日产生的超额收益越高,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随机边界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不同定价方式下的IPO定价行为,以及相应时期内IPO抑价的成分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之前中国新股发行价格存在与成熟资本市场相反的显著下边界特征,其主要根源在于此期间中国采用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方法的制度化特征;实施询价发行后中国IPO定价开始出现与...  相似文献   

13.
噪声交易者与IPO溢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数学模型分析IPO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对新股首日交易价格的影响.模型表明,持过度乐观预期的狂热投资者愿意为IPO支付较高的价格,来自狂热投资者的需求使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格高于发行价格;正向反馈交易者观察到上市首日交易价格的上涨,会在随后积极加入市场,理性投机者预期到正向反馈交易者的存在,会在上市首日加大对新股的需求,使首日交易价格进一步上涨.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的同时存在使IPO上市首日价格偏离了内在价值,产生了IPO溢价.IPO溢价与投资者狂热程度和正向反馈交易风险成正比,而IPO长期表现则与投资者狂热程度和正向反馈交易风险成反比.噪声交易者的存在能较好地解释IPO首日超额收益和长期表现欠佳现象的并存,也能较好地解释中国IPO首日超额收益在不同时期内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是IPO注册制的本质要求.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背景下,发行上市审核问询能否完善IPO信息披露内容、提升IPO信息披露质量,是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以2019年7月~2021年9月科创板341家IPO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注册制审核问询对IPO信息披露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上市审核阶段,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技术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的招股书,会收到更多的审核问询函.2)注册制审核问询能提升招股书信息披露的程度,问询前后两版招股说明书在文本长度、文本句长、文本可理解性、和文本定量信息上显著增加,总体来说审核问询函对特定主题关注会导致招股书在对应主题信息披露的增加.3)进一步分析表明,审核问询函能降低机构投资者报价分歧度.文章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交易所审核问询发挥的监管作用,同时也丰富了IPO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管理与财富》2009,(6):8-8
自从2008年9月后暂停A股IPO以来,对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讨论、建议层出不穷。证监会采纳市场意见,并推出分步改革措施,日前第一阶段推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其中提出四项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发行制度下我国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1991~2005年首次公开发行并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1230家IPO样本,发现其平均首日收益率高达145.87%,若将15年来中国A股IPO发行审核制度分成4个阶段,其平均首日收益率逐渐下降。多元回归结果表明,西方IPO理论中的“事前不确定性假设”和“投资银行声誉假设”难以得到中国A股IPO市场的证据支持,“市场气氛假设”可能适用于中国IPO市场,而制度变迁是影响我国A股IPO首日收益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宋顺林  唐斯圆 《管理世界》2019,35(1):211-224
新股首日涨停板制度(首日价格管制)类似于向上熔断机制,目的是为了抑制投资者"炒新"。但理论上,涨停板制度可能抑制新股投机,也可能反向助长投机。本文以2006~2017年的2109家IPO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首日价格管制导致IPO溢价更高;新股价值不确定性越大,首日价格管制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大;首日价格管制期间,投资者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更大。此外,首日价格管制还放大了新股上市后的股票换手率和股价波动率,导致新股上市后的股价短期内进一步非理性攀升;但长期来看,新股的换手率和波动率会回归正常水平,新股的股价也会向内在价值回归。最后,本文基于PSM+DID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文章的主要结果,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下询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策略选择,构建IPO定价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国询价制下IPO定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策略行为的演化均衡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策略下的收益差异决定了三者的演化稳定策略:1)如果发行人如实报告并不能得到相匹配的收益,那么之后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将选择粉饰业绩,进而导致IPO市场出现"逆向选择"问题;2)投资者是追求风险报价还是价值报价,取决于新股发行定价与上市后价格之间的净抑价,因而只有压缩风险报价下的净抑价空间,才可能使投资者回归价值报价;3)对于承销商来说,一方面承销收入激励其提高新股发行价,另一方面声誉约束其高定价,因而只有当掠夺的抑价利益不能够抵消声誉损失时,其才采取让渡定价策略,否则采取掠夺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已成为其资本运作与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由于境外上市程序比较简单。尤其美国的IPO发审制度是注册制或备案制,不需要排长队等候,且纽交所及纳斯达克容量大,上市门槛相对较低,如优酷是不符合国内新股发行条件,上市前三年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美国资本市场正是凭借上市的低门槛,将中国一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28日证监会颁布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后,而过高的行业门槛和极低的考试通过率使得保荐代表人极为稀缺,保荐代表人的身份顿时炙手可热,因此在行业内部刮起来一股“高薪挖角风”。然而在现实中,保荐人却常常滥用自身权力,参股保荐的上市公司和即将上市的公司,从而担任了“比赛者”和“裁判”的双重身份,腐败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