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具理性为世界"祛魅"所依赖的栽体经历了科学--技术--工程的发展路径,以现代科技为手段的工程以及工程活动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栽体,也成为工具理性"祛魅"的重要渊薮.失去价值理性的工程必将指向一条没有主体性的不归路,从价值理性出发的工程伦理,是通过工程为世界"赋魅"的重要维度.马克思、恩格斯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为工程伦理纠偏工程活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工程合理性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物"工程本应是能全面满足和实现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实践,然而,现实中的诸多工程活动却因为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而致使它的精神价值维度被遮蔽了,成为一种偏重于满足物欲的不合理性活动.这种不合理性可以从社会学那里找到它的根源,"交往合理性"也正是从社会视角去试图弥合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背离.与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一样,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给融合这两种理性的努力作出了哲学基础上的保证,然而单凭道德上或是哲学上的重构并不足以消除工程的异化现象,工程理性的实现还须诉求于一定的制度与法令.  相似文献   

3.
西方工程哲学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其内在的演进逻辑.在对西方工程哲学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西方工程哲学沿着这样一条逻辑线索发展:纯粹理性的"悬置"使古代工程观成为"具身"关系直接的外在表达;工具理性的彰显使近代工程思想成为"他异"关系的表述;理性向经验的回复使现代工程哲学到来.  相似文献   

4.
系统思维与方法论的发展体现了工程管理中决策者的价值理性和伦理意识的不断强化。在处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时,以系统工程方法论为代表的硬系统思维(hardsystemsthinking),表现出较强的工具理性和较弱的社会伦理意识;而以切克兰德为代表的软系统思维(softsystemsthinking)则强调和凸显了决策者的价值理性。因此,决策者在处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时,应该具有一种多元主义的系统思维,在决策中不仅需要工具理性,更需要价值理性和社会交往理性;在工程共同体中,决策者应该具有整体的责任意识和较高的道德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兴起的地球工程研究呈现了一种去情境化的技术科学特征。从福克纳论述的社会性别与工程的关系观点来看,地球工程的这种技术科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一种强调主动性/支配性、客观性和技术性的男性气质,这使得它并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包括社会性别在内的各种差异化影响问题。将社会性别等价值理性纳入地球工程的意义是:实现"具体他者"观念下的非压迫性正义;通过有效干预各种结构性不公正以实现共赢目标;促进地球工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论工程精神     
工程精神是人们从工程活动过程及工程建构成果中凝炼和升华出来的为工程共同体及工程人自身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质,它从根本上影响着工程从业者对工程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工程精神的6个特点和6种功能;然后,从认识论层次、社会关系层次和价值观层次这三个递进的层次,重点探讨了工程精神的10个构成要素,即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理性精神、学习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风险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和进取精神;最后,提出了培育工程精神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高我国科技人员创新能力与转变工程教育理念密切相关,而偏执"工具理性"是理工高校部分师生"创新意识"缺失的思想根源之一。《自然辩证法》案例教学,有助于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主体的自由超越性,它以实践哲学的"主体性"为根基,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并赋予价值理性优先地位。为此,应构建"一个人才,两个理性,三个意识,四个特性和五种素养"的工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程哲学研究有两个主要视角:一个是以"工程"为核心范畴去阐发社会工程哲学,可称为规范性社会工程哲学;另一个是以"社会"为核心范畴来探讨社会工程哲学,可叫做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对于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而言,它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研究,即社会工程的本体预设、社会工程的认识基础和社会工程的价值维度。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去解决社会工程的根源性和基础性问题。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体现了辨证理性的实践自觉,对于超越工具合理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形态学的方法将西方工程伦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理论分析和逻辑整合发现:西方工程伦理形态沿着三条螺旋式上升的主线演变,即"德性-规则-德性"、"道义-功利-道义"和"经验-理性-经验"。西方工程伦理形态的演变,实质是西方工程伦理在思想理念上的演变,在价值行为选择上的演变。伦理形态的演变规律,对于当下工程伦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工程伦理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分析了任楼煤矿F4断层的工程控制概况、断层带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以及断层落差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并根据井巷揭露资料,论证了F4断层不舍水、不导水性,为断层防水煤柱合理留设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存在境域性和社会实验两个基本特性。外在性境域缺失,造成了工程伦理学的实践困境;内在性主体多元,造成了工程共同体责任模糊和关系复杂。因此,工程伦理学的发展路径,必须立足于工程的境域特点,在研究工程师伦理学的基础上,关注其他活动主体的道德困境,促使工程伦理理论与工程境域实践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工程伦理学的起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工程伦理从诞生之初就是以具体化、可接受的规范所构成,然而,这些规范的传统理论框架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越来越难以给予现实的工程实践以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工程伦理规范成为工具性手段而非价值性指引;未能给现实的工程伦理规范设定一致的价值标准;忽略运气对现代工程实践的影响。工程伦理规范必须克服传统理论框架解释的局限性并与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工程实践的复杂性联系在一起。克服工程伦理规范脆弱性的方式,即,生态整合工程与伦理;慎思工程活动中伦理行为的优先顺序,正视责任之于人自由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本质,启发人对真正"好的生活"的信仰与追求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与技术、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关系如何,是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工程伦理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而技术伦理学则是不甚成熟的学科。工程伦理学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现实作用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应加强工程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在价值标准上的模糊性是阻碍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工程伦理教育的价值谱系由自然伦理、商谈伦理和责任伦理构成,其确立的依据主要是当今工程活动中的实践伦理和价值关系。自然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商谈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责任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社会和个体与自我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维度对工程活动进行划分,我们发现由于工程本身性质的不同,对于工程成果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其伦理问题也有很大的不同。从工程本身是否具有生产功能对工程本身的差异作出规定,可把具有生产功能的工程称作动态工程,不具备生产功能的工程称作静态工程。工程运行的主要探讨对象是动态工程。由此出发,对工程运行中的伦理焦点、伦理主体及其职能、伦理要求和品牌战略等作了论述,并结合案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潘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7):40-43,59
本文首先阐述了什么是工程伦理章程以及它在工程职业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分析伦理相对主义,考查工程伦理章程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尝试着提出什么是好的章程。最后,讨论工程职业的形成问题,并提出伦理章程是使工程职业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加拿大的工程伦理学教育,然后分析了工程伦理学对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我国目前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学术建构和制度建构,工程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和理论伦理学的关系,最后笔者认为科技与人文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对工程进行伦理规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首先,以知行合一为伦理尺度能够实现工程与人本身的和谐,这是人的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现实圭臬;其次,以和而不同为伦理尺度能够实现工程与社会的和谐,这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的现实载体;第三,以天(地)人合一为伦理尺度能够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现实表达。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中长期科技规划的理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规划理念反映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科技规划自身规律的理解。从规划文本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建国以来中长期科技规划功利性理念占主导地位。功利性理念源于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结果,并由中国科学技术的实际状况决定。中国科技规划采取功利性理念是种现实性选择,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偏失,在谋求近期效用的同时,却不利于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对科技规划功利性理念的理解要做精细化分析,同时需要引入更多地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20.
Hydrolevel事件,被称为美国工程史上的水门事件,是一个以小见大,全面检视美国工程伦理状况的好案例。本文详尽地还原了H事件的事实真相,纠正了一些对它的误解,并将其背后众多的伦理意义展示出来,结合中国的实际,探讨了对于工程实践的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