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药品名称以WHO制定的INN名称为正名,取消拉丁药品名称,改用英文药品名称,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本文就新旧药品名称的一些变化作一简要介绍,以便能对各级医务工作者在今后正确使用药品名称时有所参考。近年来,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其品种数量之多,名称之混乱,给临床应用及药剂管理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随着知识产权及关税协定的逐步解决,进口药品将会有所增加,这将使我国医药市场,特别是药品名称规范化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我国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卫生部设立药典委员会药品名词专业组,组织有关专家对药品名称统一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研究,参照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INN(国际通用名称)名称,在90年版药典的基础上对95年版药典作了明确规定;取消药典二部拉丁文,改用英文名称,并以WHO制定的INN为正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这样,我国药品名称就与WHO制定的INN接轨,使我国药品名称开始走上规范化道路,并规定在1996年4月开始执行。但在近两年多的实际应用中,有些药厂、医疗单位、卫生行政审批单位、部分书刊、杂志在贯彻执行中却不令人满意,为此,本文简要地将一些出现的问题,以及新旧药品名称的一些变化作一介绍,以便能对临床医师、药师、药品生产单位及有关人员在今后正确使用,执行法定药品名称时有所参考。1.药品名称的分类1.1 化学名称(Chemical Name) 因这种名称难于记忆,除制药行业、药物合成及研究部门、药师应掌握外,临床医师只作一般了解。1.2 专利名称(Patent Name) 又称商标名称(Brand Name)或称注册名称(Register Name)。但三者名称并非完全一致,在国际上,专利名称与质量意识是统一的(但应注意的是一个药品可能有几个或十几个专利名称)。1.3 法定名称(Official Name) 又称通用名称(Generic Name)或非专利名称(Non proprietary Name)。是由国家授权的法定机构进行审定而采用的名称。我国药典收载的法定名称有三种形式:(1)中文名称;(2)汉语拼音;(3)英文名称。1.4 国际通用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INN)是由WHO根据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一个药品只采用一个药物名称,而不考虑各国药厂的专利名称。INN通常以拉丁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几种文字发布。我国药典从95年版起采用INN英文名为正名,并以与之对应的中文通用名做为法定名称。2.存在的问题2.1 由于名称混乱,很多药品名称仅一字之差,注意力稍不集中,或业务不够熟练,就有可能发生差错,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危害。如表1:2.2 由于药品名称混乱,形成同一药物,名称不同,重复引进,给医院及医务人员、患者造成诸多不便,使其无所适从,如表2:2.3 有些药厂为了扩大本厂名牌优质产品的知名度,以厂名冠之药品名称之前,注册“专利名称”,使许多性质完全不同的药品仅一字之差,且违反了药品命名原则,又易发生差错,如:2.4 有些生产厂家,没有严格遵照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申报药品名称,违反了药品避免使用可能给患者以有关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治疗学暗示的规定,审批单位有时没有严格把关,致使混乱加重,形成药品名称中“康多”、“宁多”、“灵多”、“定多”、“平多”、“通多”、“痛多”等。如表4:2.5 有的命名甚至言过其实,如脚癣一次净、百忧解、盖天力、痤疮王、灭糖灵等。2.6 由于名称混乱,致使药品价格也产生混乱,易形成质次价高,给医院管理造成一定困难,而且易使患者产生疑虑。2.7 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有些地区、某些医院,其处方、病历药品名称的书写不够规范(也是等级医院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近几年来使用外文书写药品名称的人员愈来愈少,即便使用中文书写药品名称也极不规范,这与国内一些高等级的医院差距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名称混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种类繁多,是世界公认的"园林之母",但由于历史、社会和人为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严重的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各种花卉的拉丁名、汉语俗名等多不尽一致,国内花卉市场上花卉的名称也多混乱。所有这些均给中国花卉的生产、销售、国际交流及科学研究带来了麻烦,甚至造成了损失。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与《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列出了绣线菊属中一些不符合命名法规的种类与品种名称,说明了中国花卉命名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中国花卉名称混乱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花卉名称混乱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种类繁多,是世界公认的“园林之母”,但由于历史、社会和人为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严重的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各种花卉的拉丁名、汉语俗名等多不尽一致,国内花卉市场上花卉的名称也多混乱。所有这些均给中国花卉的生产、销售、国际交流及科学研究带来了麻烦,甚至造成了损失。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与《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列出了绣线菊属中一些不符合命名法规的种类与品种名称,说明了中国花卉命名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中国花卉名称混乱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花卉名称混乱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创建于1956年,北京市卫生局直属单位,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病学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主要承担除结核病以外的37种法定传染病的临床诊治、预防及教学与科学研究任务,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肝胆病和感染性疾病专科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及标兵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对照西药通用名称命名原则、《中医药法》有关规定、中医药学名词定名原则及流程,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主张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定名原则,保护中医药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中成药品牌,不能割断历史,不能丧失知识产权,改名不能一刀切等。同时认为中成药改名还需要从法律、经济、民众等多维度加以考量。指出关键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科名称翻译的规范对于学科发展、中医学术体系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翻译的混乱桎梏中医的国际发展。项目组在遵循中医术语对应性、同一性、系统性、简洁性、约定俗成、回译性、民族性等英译规范原则的基础上,参考英文学科命名习惯,广泛收集国内外标准词典及教材等资料中学科名称对应的英译名,结合中医学科的分科特点和术语的语言结构进行分类处理,择优选取推荐规范英译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冠病毒疾病自发现以来,其术语名称不断发展完善,最终汉语名称确定为“2019冠状病毒病”,简称“新冠”,英语名称确定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简称COVID-19。文章通过阐述英语、汉语新冠疾病术语的命名发展过程,梳理出新疾病名称的命名大致经历范畴化、信息回避与综合三个发展阶段,这种动态的命名机制对新传染性疾病命名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1932年,由中国当时的教育部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涉及了92种元素名称,其中85号、87号和91号元素没有定名。在制定元素名称时,确立元素定名取字,应依一定系统,以便区别。元素名称固有汉字有金(Au)、银(Ag)、铜(Cu)、铁(Fe)、锡(Sn)、硫(S)、铅(Pb)等,这些元素名称用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如:《汉书·食货志》《说文解字》《神农本草经》等都有记载。这些字的字形结构也成为制定新元素名称的  相似文献   

9.
天然化合物是新药的源泉,数量很大,名称混乱,须进行规范化以利信息传布,避免误导。提出了规范化的化合物命名原则和命名方法,并举出实例进行阐释。对一些难度较大特殊化合物之名称进行追根溯源,做出了规范的命名。天然化合物名称按其规范化程度可分为三类:正名(规范名)、异名(非规范名)、误名(错误的名称,禁止使用,并在其名后注上"误名"二字,加以防范,以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0.
术语的命名应与汉语环境相适应乃国人之共识,原无可非议。但制定科技术语除应考虑其与汉语环境相适外,还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国际性、简明性、习惯性(约定俗成)等多项原则,此外还应考虑到修辞、音节等各个方面,如果片面强调其中之一而不顾其他,必将局限于一隅而忽视全局,给科技术语工作带来不利。《术语命名须应对汉语环境》(以下简称《汉语环境》)一文中对防火墙、以太网等术语提出的异议恰好表明了该文中的众多论点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11.
中药名是中药的符号表征,是外界了解中药的认知起点,是外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民体验认知的心智入口。文章在体认术语学视域下对中药转喻命名的体验性和认知性进行了阐释。研究发现,中药转喻命名的体验性体现在命名需要仰仗命名者的经验体系;中药转喻命名的认知性体现为命名过程是一个主观化的认知加工过程。对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事物进行命名时,要让这类事物的名称呈现中国深厚的精神文化积淀和传统文化魅力。此外,除了强调命名的文化性,还要追求命名的规约性,要促使二者达成一种有机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术语学理论为出发点,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命名过程展开分析。文章认为,术语集和系统术语集是科学语言的两个功能性子系统,作为系统术语集要素的名称需要借助术语或属概念名称进入学科概念系统之中,名称的命名需要找到所指称概念在相应概念系统中的位置,进行跨学科和跨语种的协调,尽量采用中立的语词。随着新名称在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传播,它们都将归为统一,科学命名的最终结果难以改变“新型冠状病毒”被大众接受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从疾病命名的方式中发现了疾病命名所依据的六个基本要素,并通过对疾病名称释义元素的分析,得出三点结论:1.命名方式所依据的六个基本要素同时是疾病名称释义的基本元素;2.疾病名称的命名依据一定是释义的必有元素;3.疾病性质是所有疾病名称释义中的必有元素。结论反映出词语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借助文章结论检查和完善词典释义。  相似文献   

14.
过去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纳西族东巴文采取了不同的定名,曾有学者提倡使用“纳西象形文”,但这个术语并没有广泛流传,建议以符合命名原则并且约定俗成的“东巴文”作为统一的名称。  相似文献   

15.
过去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纳西族东巴文采取了不同的定名,曾有学者提倡使用“纳西象形文”, 但这个术语并没有广泛流传,建议以符合命名原则并且约定俗成的“东巴文”作为统一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关病毒和疾病的命名与传播在中国国内和国外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值得思考。文章基于术语应用的过程性特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视角,侧重新冠肺炎相关术语在西方的命名、传播和建构过程,指出由于相关术语在命名过程中没有及时将学理、人文以及语言原则有机结合,在西方出现了消极传播和建构,有损中国的文化安全。在今后的病毒与疾病术语应用中,应该从文化安全视角进行密切观察和积极介入,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名翻译属于术语翻译的范畴,术语翻译需遵循透明性、一致性及准确性原则。然而,目前中国大陆很多高校校名英文翻译普遍存在不规范、不一致、不准确等问题。因此,如何对高校校名翻译进行规范与统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访问各大本科层次院校官网,共得到1225所高校的中文校名及其英文译名(部分校名无英文翻译),通过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得出目前中国高校英文校名命名的规律及其翻译规律,并以“理工”与“师范”两类院校为例,尝试给出恰切译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药国际交流增加,中草药药名能否精准表达不仅关系到国际科研工作者能否进行正确的科技交流,而且关系到临床用药安全问题。文章调查了科技期刊英文交流中有关中草药药名的使用情况,系统归纳出目前存在的6大常见乱象,即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名称相近、基原植物交叉且名称重叠、药材英译混乱、药味写法不一致,举例分析其表述缺陷并说明英文如何精准表达。最后,提出英文科技交流只有综合使用中草药的法定药材名、植物学名、拼音和异名,结合英文使用习惯,才能提高药名的精准表达,提高英文论文的国际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传教士组织益智书会与中国学者杜亚泉的中文无机物命名方案及其异同,指出:两套方案都以确定物质的属名及一套定性词头为主要特征;两者都尽量利用中国传统物质名词来制定属名,出发点虽然良好,但未能准确反映出西方无机物命名的分类思想;前者所确定的词头与西方化学名词的定性词缀相对应,沿袭了西方名词本身存在的混乱和弊病,无法传递出关于化合物组成的准确信息;后者确定了一套与元素化合价严格对应的词头,通过掌握元素周期表等基本化学知识就能由名及物,可以间接反映出化合物的组成。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讨论了类属式命名方案的影响及未得到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医常采用自然语言描述疾病症状,导致症状命名不统一,影响数据挖掘分析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该研究主要以中医临床专病诊疗数据为研究对象,示范性地探索和整理了临床诊疗数据中术语该如何规范化的问题,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规范化整理症状术语,在首选术语制定过程中引入术语属性和术语间关系的概念,解决了症状间多词一义、多义一词的问题。参照ICD-11中文版整理了疾病诊断术语;参照《中国药典》规范了中药药名;按照“治愈”“好转”“未愈”分类整理疗效评价术语。最终整理获得症状术语558条,其中首选术语164条,同义术语394条;诊断术语23条;疗效评价术语21条,规范后的数据可用于数据挖掘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