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工程伦理由微观向宏观转变的视角,探讨工程师伦理责任的扩大化,并结合我国的工程现状,引发我国工程"职业化"理论和建设研究的迫切需要。文章分析了工程"职业化"的内涵,展开我国工程"职业化"专业上的卓越、伦理上的完整和外部建设问题上的研究并提出工程职业自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系统科学研究中出现的复杂体系问题,从体系的定义和系统工程研究存在的不足入手,分析整理了体系工程的定义,提出符合我国研究实践的体系工程概念、内涵及研究目标,并通过对比体系工程与系统工程的不同阐述了体系工程的特性。然后,在基本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概括当前体系工程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体系工程研究的热点领域及技术方向。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体系工程研究潜在的应用领域,展望了体系工程研究的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3.
"技艺"是古希腊哲学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其涵义对于研究者来说不甚明朗。本文选取古希腊"灵魂学"、"自然生成-存在论"及"神学"的视角阐释"技艺"概念之涵义,从哲学理论构思层面解说"技艺"概念之于理论体系的地位与被设置的意义,从而取得其涵义的整体性解说。古希腊哲学对"技艺"概念的构思,解决了多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关联问题,即人类"认知"与"行为"的关联、人类"制作"与自然"生成"的关联、人类"目的"与"善意义"的关联。同时,古希腊哲学也从"灵魂"、"自然"、"善"的角度分别阐释了"技艺"之于"人"的意义,通过"技艺"展示哲学家对"人"生存的"自由"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基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及工程哲学中其他相关理论,对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进行了明确划界,厘清了系统工程中思维方式的僭越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系统工程的逻辑过程置于认知维(系统思维)和实践维(工程思维)的二维结构中进行再认识,最后从工程角度对系统工程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让科技与人文在工程中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从对立走向融合是关系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这两种文化究竟怎样融合?在什么样的场域中融合?则是问题之关键.本文拟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理论框架下,把工程纳入境域化造物行动的存在论视域,通过对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分裂内在深层原因的现象学反思,来探寻两种文化在工程这一场域中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保护"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的一个术语。在外宣翻译实践中,"保护"的英译较为随意,术语概念的系统性要求并未得到严格的遵守。术语引入(汉译)的不当,将会导致相关术语输出(英译)的困难,"保护"的英译即是一例。"safeguarding"与"protection"在术语概念系统中是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厘清二者的汉译,将有助于"保护"的准确英译。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题处于新疆地区工程伦理问题域的最顶端,表现为"国家认同"问题。这些"国家认同"问题包括由民族认同引发的族群、语言、地域、宗教和文化等"空间"割裂现象。基于恩格斯关于工业化改造传统社会的思想,在伦理风险最小化的目标导向下,上述割裂的"空间"通过"一带一路"工程建设重组。从而,使"空间"差异转换为新疆地区与国内中东部地区在工业化发展维度上的"时间"差距。这是一种"宏观的工程伦理"研究新思路,即工程建设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与工程社会学在概念、分析手段和理论基础方面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工程创新是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的综合集成与优化。本文以档案文献和访谈亲历者为基础,从工程本质、工程决策及工程文化层面,阐明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本质上是计算机技术领域中的工程活动,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方针指导下自主实现的渐进性工程创新,是国家意志与团队价值相统一的工程创新。  相似文献   

9.
工程意识是工程人对工程造物活动的看法、态度和行为倾向,任何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工程意识的指导与支配下进行的。工程意识是工程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也具有系统的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工程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工程文化体系中的地位,然后从知、情、意三个结构维度深入探讨了工程意识系统的10个构成要素,最后剖析了工程意识系统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0.
工程可行性研究通常主要关注的是工程中的技术、经济和物质(包括资源能源)方面的可行性,而较少注意到公众对工程活动的可接受性。其结果不仅造成公众对某些工程活动的抵制和不合作,政府、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也因此失去了公信力,并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有必要将公众的可接受性纳入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范围。文章从社会技术系统论出发,以大连PX项目为例,对现行的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向度进行了系统反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可行性概念的特征,指出现有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忽视了对工程中公众可接受性的考量;进而分析可接受性的内容以及工程可接受性中存在的多元价值冲突;文章提出,基于公众沟通基础的可接受性研究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程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从汉语术语城市病的定义出发,探讨目前国内对该词的种种英译,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归纳总结出该词的正确译法。  相似文献   

12.
从汉语术语"城市病"的定义出发,探讨目前国内对该词的种种英译,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归纳总结出该词的正确译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是为纪念龚育之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龚育之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学术论争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和中国的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得出在处理哲学与科学、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若干历史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育之为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制定的三条指导原则,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龚育之开创的学术事业发扬光大是对其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4.
《考工记》角度概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缺乏360°圆心角分度体系,《考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人如何处理他们在有关生产活动中所遇到的角度问题的例证。本文认为,《考工记》中已经有了表示抽象的角的概念的专有名词,有了一些用作技术规范的特定角度。这些角度是通过对规或矩进行几何操作而得以实现的,是被构造出来的。传统所谓的倨句磬折矛盾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初唐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成玄英的自然观,是中国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的创造性认识收获。既深刻地总结了魏晋玄学与前代道教的思想成果,又深刻地影响启迪了宋元老庄学的精神成长。人文蕴藏着自然的准则的判断以及围绕自我存在问题的中枢展开的系统分析,其丰富遗产值得我们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认真反思总结。  相似文献   

16.
龚育之先生是一个具备创新性思维,并且善于运用创新性思维的人,创新性思维是他成就事业的关键性因素。创新性思维贯穿龚育之先生整个学术生涯,他的超前思维、求异思维、融合思维、多维思维,是其创新性思维的集中表现。龚育之先生的创新性思维,来源于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来源于他那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来源于他深厚的理论功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16世纪中国和欧洲与音乐有关的数学理论的不同传统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欧洲,对诸如2~(1/2)这样的无理数的考虑对乐律的划分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后来的学者很难突破毕达哥拉斯的樊篱,马若利科的工作就是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尽管古希腊的传统为多数学者所遵循,我们在16世纪还是看到了一些例外,例如西蒙·斯蒂文就提出了平均律的理论。 在中国,不存在那种对无限小数的禁忌,因此中国学者在发展音律学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要比其欧洲同行小一些。在16世纪,除了程大位遵循传统的损益方法,即利用整数和基于整数的有理数制定音律外,又出现了由朱载堉创立的平均律。 在欧洲,从古希腊发展而来的音律理论主要不是直接建立在音乐家的工作基础上,而是由一种称为独弦琴的弦乐器的理想模型所决定。 在中国,音乐家似乎比其欧洲同行更坚持理论。此外在中国,编钟的调音问题容易导致平均律的出现和对双调和谐问题的处理。无论如何,中国的音律理论主要基于管乐器,即称为十二律吕的一套律管。作者提到,在《汉书》中可以找到当时的中国人已经运用了律管旋宫转调的近代方法的证据。 在欧洲有关于星际球体运动发声的音乐理论;在中国则有关于空气的音乐理论,也就是所谓的候气说,它与寒暑干湿等季节性因素以及“地支”有关。   相似文献   

18.
传统术语学的基本观点是“概念先于名称”。术语工作具有规定性、共时性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对术语进行人为干预,达到术语的标准化。随着术语学的发展,“从概念出发”的论调遭到后世术语学家的诟病,他们对术语标准化提出了批评,并从文化、交流、认知角度进行了研究。术语标准化的主要问题是术语的单义性要求和人文社科术语的标准化。中医术语呈现极鲜明的人文性,解决术语单义性要求的问题和人文社科术语标准化的问题有利于中医术语标准化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莱布尼茨创立了与当时渐居主导地位的机械论相对立、以单子为基本范畴的有机论哲学。莱布尼茨的单子有机论并非是毫无根据的玄想,而是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显微生物学的发展是十七世纪生物学的突出成就,莱布尼茨正是在吸纳显微生物学新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单子有机论。单子哲学不仅有着显微生物学基础,而且还蕴涵着与后来生物学发展成果相契合的重要思想。从生物学角度透视单子哲学,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一玄奥的理论,而且对当代哲学乃至科学的发展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绿色消费的生态哲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绿色消费是一个全新的消费理念。它既是时传统消费模式的反思批判,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有必要通过对绿色消费可持续性的生态哲学反思以及时现实格局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消费重要性的学术探讨,来更深刻地认识这一全新消费模式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