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密度磁记录用Co—Sn替代钡铁氧体微粉的结构与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玻璃陶瓷法制备的BaFe12.2x(Co-Sn)xO19的Co-Sn替代钡铁氧体微粉的磁性作了介绍,研究了微粉粒子的晶化过程:微粉的磁性对粒子形态、结构及Co-Sn替代量x的依赖关系;微粉矫顽力与温度的依赖性;测量并讨论了粒子表面自旋对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XRD法分析和介电测量结果表明,SAG法Ba1-xSrxTiO3(x=0、0.3、0.5和0.7)微粉和陶瓷的室温结构为立方相.其居里温度明显低于相应Ba1-xSrxTiO3晶体或常规工艺陶瓷的值,但居里温度仍随着Sr2+含量的增加而线性下降.晶粒含杂质Fe3+以及表面富钡可能使其晶格立方化,从而使居里温度下降以及三方-正交和正交-四方铁电相变消失.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共沉淀工艺制备了可望用作高密度垂直磁记录介质的Co-Sn替代钡铁氧体系列微软样品BaFe_(12-2x)Co_xSn_xO_(19),其中x可取值为0,0.2,0.4,0.5,0.6,0.8,1.2.给出了最佳制备条件:反应温度t=80℃,体系的pH值pH=11.8,热处理温度T_h=925℃。对所制备的系列样品进行了透射电镜(TEM)观测和x光衍射(XRD)测试,给出了颗粒的形貌和大小以及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宏观磁性进行了测试,给出了宏观磁性与替代浓度关系。  相似文献   

4.
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Pb_(0.95-x)Ca_(0.05)La_xTi_(1-x/4)O_3(X=0.05~0.2)系统的微粉和陶瓷,该材料密度可达理论密度值的90%以上。研究了该陶瓷的物理和电性质,所测得热释电系数p=2.20×10~(-8)~3.17×10~(-8)C/cm~2·K,并具有负温度系数效应。讨论了对应Ti—O_I伸缩振动铁电软模和O_I-Ti-OII、(Pb、Ca、La)-(TiO_3)的弯曲振动红外和远红外吸收光谱。根据陶瓷极化前后XRD谱强度的变化,计算了该陶瓷极化后电畴在空间的择优取向分布。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Bi1.8Pb0.2Sr2Ca2Cu3Ox和Bi0.9Pb0.1Ba0.1Mg0.1Sr0.8CaCu2Ox超导样品,并研究了Ba,Mg掺杂对Bi系超导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及电阻-温度关系的测量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a和Mg元素可以有效地抑制Bi系2212相的生成,促进2223相的形成,并能提高超导材料的Tc。  相似文献   

6.
高Tc超导体的室温飞秒时间分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室温下YBa_2Cu_3O_(7-x)(x=0.1,0.4,0.8)和PrBa_2Cu_3O_(6.9)外延膜的飞秒瞬态反射谱。结果表明,瞬态反射信号△R(t)的符号和弛豫时间与载流子浓度密切相关,对超导的YBa_2Cu_3O_(6.9),样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去氧处理或者用Rr替代Y后,△R(t)的符号由正变负,弛豫时间由小于100fs增加到大于1ps,说明在高Tc氧化物超导体中,载流子浓度的减少使载流子-声子耦合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四氯化钛、氯化钡、氯化锶分别作为钛、钡、锶源,用草酸作沉淀剂,首先在65℃反应制得Ba_(1-X)Sr_XTiO(C_2O_4)_2·4H_2O先驱物,在5O℃烘干后,再于800℃的烧1小时,得到Ba_(1-X)Sr_XTiO_3白色粉末。经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当x分别为0和1时,产品分别为四方晶系钛酸钡和立方晶系钛酸锶,其它为由四方晶系向立方晶系过渡的固溶体。晶胞参数计算可知,该固溶体为完全互溶固溶体,结果符合Vegard定律。电镜形貌分析证明粒度为0.3~0.5μm。制陶试验证实,BaTiO_3纯相掺锶后,居里点普遍前移,介电常数均有所提高,当产品组成为Ba_(0.9)Sr_(0.1)TiO_3时,居里点前移20℃,介电常数为7400,比钛酸钡纯相的介电常数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8.
基于碘量法测定高温超导氧化物氧含量的方法,总结出固溶化合物Sm(1+x)Ba(2-x)Cu3On的氧含量n随固溶度x变化的规律性;从理论分析和实验测定得出在固溶区域内,Sm(1+x)Ba(2-x)Cu3On的氧含量n与替代程度x呈线性关系,超出固溶极限x0,直线斜率将发生明显变化。此结果与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对(Ca,Na,Ce)P_2O_7紫外荧光粉的制备,组成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该荧光粉的最佳组成为[Ca_(2-x-y),Na_(x),Ce_(y)]P_2O_7,其中x=y=0.185;该荧光粉在254nm紫外照射下,能发射出波长范围在300~400nm,波峰在335nm的紫外光,这种波长范围的荧光粉是制造黑光灯的良好材料。还对该荧光粉的形成和发光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Bi1.8Pb0.2Sr2Ca2Cu3Ox和Bi0.9Pb0.1Ba0.1Mg0.1Sr0.8CaCu2Ox超导样品,并研究了Ba、Mg掺杂对Bi系超导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及电阻-温度关系的测量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a和Mg元素可以有效地抑制Bi系2212相的生成,促进2223相的形成,并能提高超导材料的Tc.  相似文献   

11.
通过减落和电阻率的测量,研究非晶态合金(Fe_(1-γ)Co_γ)_(82)Cu_(0·t)Si_(4·4)B_(13·2)(y=0,0.01,0·02,0.05,0·10)的结构弛豫。在25~350℃温区内,所有合金淬态和经退火处理后的弛豫谱都有两个峰。第一和第二峰的峰位温度或最可几激活能值Q_(mp)对Co含量(y)有不同的依赖关系。在驰豫谱第二峰出现的温区内,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偏离线性,对y<0.05的合金还有小峰出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非晶 Fe_(77.3)Cu_(0.7)Nb_(1.3)Si_(13.5)B_(7.2)合金在400~600℃的温度范围内退火后磁性的变化。磁性测量结果表明,获得高磁导率的最佳退火温度约540℃左右;经 X 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在该温度下退火,非晶态合金已经晶化并形成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 固溶体,其晶粒直径约10~15nm。这种超细晶粒的纳米晶是高磁导率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高温(1173—1473K)固相反应.制备了钠快离子导体NA3.3Zr1.65-XTiXSi1.9 P1.1O11.5系统中X=0-1.65的一系列合成物,研究了该系统的相变情况,探明了在x=0.5-0.9 的组成范围内可制得NASICON单相.其中电导性最好的是X=0.6的合成物.在623k时它的电导 率为18.9S·m-1,在473—673K温区里其电导激活能为41.7KJ/mole.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掺钕钛酸铋陶瓷粉料,对其相组成和形貌进行研究,进而制备块体陶瓷,对其电学性能和疲劳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粉料经550℃烧结后开始结晶,随烧结温度的进一步提高,结晶逐步完善而形成单相层状钙钛矿结构.块体材料的2Pr和Ec值分别为12.56μC/cm2和29.9 V/cm.经过1011次读/写循环后BNT的Pr值基本上没有下降,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Fe_(13.3)Ni_(69.6)Si_(0.9)B_(16.2)合金的居里温度Tc的Cross-Over现象。在宏观态的总动力学是由具有不同驰豫时间常数的微观态动力学的变化的叠加的假定前题下,可用来说明该现象的变化行为。由实验数据得出v_0=10~(12)s~(-1)是合理的参数值,并且Cross-Over效应与微观态的初始值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旋转水中熔体急冷法制备出表面光滑、光泽明亮的Fe_(71.5)Cr_(1.5)V_2Si_(10)B_(15)非晶金属丝。非晶丝的直径为100—200μm,丝的圆度达0.96,线性均匀度达0.98,丝长度大于25m。讨论了喷射温度、喷射速度、转筒速度及冷却液层厚度等因素对非晶丝的长度、圆度及均匀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制高性能非晶丝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8)Sr_(0.2)Mn_(0.98-x)Fe_xCo_(0.02)O_3(x=0.08、0.10、0.12、0.14)晶粉,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表征其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微波网络矢量分析仪测量样品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微波反射率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900℃煅烧3 h的La_(0.8)Sr_(0.2)Mn_(0.98-x)Fe_xCo_(0.02)O_3粉晶平均粒径约100 nm,晶体结构为钙钛矿型;在测试范围内,样品都有一个吸收峰,峰高及频率位置随x不同而异;厚度2 mm,x=0.08、0.10、0.14,大于10dB的吸收带宽达到4 GHz以上,样品既有介电损耗又有磁损耗,但介电损耗要大于磁损耗.  相似文献   

19.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并结合X射线衍射准确判定了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方式,研究结果发现,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从室温时的易面转变到低温时的易锥.  相似文献   

20.
Al-Cu-(Si)-(Sc)-(Zr)合金时效初期微结构演化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模拟加入微合金元素Si,Sc和Zr的Al-Cu合金时效初期微结构的演化过程,分析微结构演化过程中溶质原子偏聚的特征及其与空位的相互作用,讨论Si,Sc,Zi与空位复合体的尺寸及空位周围原子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Sc原子与空位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吸引作用,使得合金中空位的可动性降低,Cu原子赖以扩散的空位急剧减少,从而导致Cu原子簇丛聚程度大幅度降低;微量的Si使Al-Cu-(Si)合金中的空位明显减少,而且Sc与空位的强烈相互作用也使得空位团簇化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