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a-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了纤毛虫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皮层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和背皮层表面微管等结构,以及皮层纤毛器微管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该游仆虫背皮层表面网在形态上与嗜银网相一致,也是一种微管类细胞骨架;与其他几种游仆虫比较,前仔虫口纤毛器和背皮层纤毛器微管的形态发生存在不同的模式,其形态发生可能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种的分类依据之一.此外,与FLUTAX(fluorescence taxoid)标记方法相比较,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能较清晰地显示游仆虫背皮层表面微管网及早期发生的额腹横棘毛原基和背触毛原基,推测该游仆虫的细胞背表面微管网与其他微管结构其微管蛋白组分可能存在差异,且形态发生中伴随着皮层纤毛器微管的组装和成熟,其微管蛋白组分同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是新型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它以其独特的抗癌机制成为全世瞩目的化疗新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的化疗,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其过敏反应发生率很高,达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多数为1型变态反应。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低血压休克、  相似文献   

3.
正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基因TEKT4所发生的遗传变化与对乳腺癌化疗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抵抗有关,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13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邵志敏教授和余科达副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紫杉醇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它通过诱导和促进癌细胞中微管的生成,阻止微管正常生理聚集来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和纺锤体形成,致使快速分裂的癌细胞被限制在有丝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顺)-3-(氮代亚甲基)-6-甲基-硫色满-4-酮(CMMT)对猪脑微管蛋白体外聚合-解聚的影响。方法温度变化过程中,用酶标仪测定体外微管蛋白溶液的吸光度的变化。结果CMMT能明显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结论CMMT对微管蛋白聚合-解聚的影响很可能是其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血浆β-微管蛋白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否可以为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生物学方面的帮助.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11例AD、11例VD和8个正常老年人血浆β-微管蛋白和APP的水平.结果:(1)血浆APP含量AD患者(84.36±41.34)的高于VD患者(56.34±18.68)和正常人(43.25±27.67), P<0.05;(2)血浆中β-微管蛋白含量AD患者(105.91±41.25)高于VD患者(64.36±28.27)和正常人(52.25±11.11), P<0.05;(3)V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APP和β-微管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中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1(P<0.05).结论: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VD患者,对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的测定对AD的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株新的紫杉醇产生菌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南方红豆杉皮层分离到一株瘤座孢,其发酵提取物经TLC、HPLC分析以及抗瘤和促微管聚合活性测定,结果提示可能存在紫杉醇或紫杉醇类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干涉相差显微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显示,腹毛类纤毛虫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包囊形成和解脱过程中,细胞微管胞器始终处于非装配及装配的功能活动状态,脱包囊过程中伸缩泡的运动对细胞充分吸水用于微管胞器的再装配及细胞运动起了关键的作用,细胞内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相伴发生变化.其中,微管胞器去分化时,细胞形成毛基体非吸收型包囊,细胞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整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其细胞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β-、α-和γ-微管蛋白基因,但α-、β-微管蛋白基因的起始拷贝数远大于后一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微管胞器再分化时,伴随着伸缩泡的剧烈伸缩运动,口纤毛器和体纤毛器微管先后形成,细胞在包囊内做旋转运动并脱囊而出,迅速转化为营养细胞,期间细胞内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从小到大增加的趋势,其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β-、α-和γ-微管蛋白基因,而前两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起始拷贝数远大于后一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形成包囊和脱包囊过程中,伴随着皮层微管胞器的不同分化,细胞内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始终处于不同的功能活动状态,其中作为微管组织中心主要组分的γ-微管蛋白也始终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Spastin、Katanin60和Fidgetin是3种重要的微管剪切蛋白,它们的突变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然而,这些微管剪切蛋白如何调节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尚不明确。果蝇的昼夜节律行为主要受位于大脑腹外侧的4对神经元LNv的控制。LNv神经元具有简单的形态,并且其轴突末梢会随着昼夜节律而伸缩。本研究利用LNv神经元作为模型,探讨不同微管剪切蛋白在神经元形态发育中的功能差异。我们发现,在LNv神经元中组成性表达Spastin会导致轴突和树突的发育异常,并且抑制神经肽PDF的转运;在成虫时期特异性表达Spastin会引起神经纤维的退化。而在LNv神经元中过量表达Katanin60或Fidgetin则不会影响LNv神经元的形态和神经肽PDF的转运。我们的结果揭示了不同微管剪切蛋白在不同神经元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9.
γ—微管蛋白:微管蛋白超家族的新成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微管蛋白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是一种非常保守的蛋白质,可能由多基因编码。γ微管蛋白通常位于微管的负端,是微管组织中心的组成成分,对微管的装配、微管的取向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文中介绍γ微管蛋白的发现、序列分析及其比较、在细胞内的含量和定位、结构和功能模型、以及多基因家族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研究了腹毛类纤毛虫阔口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中由纤毛器、纤毛器附属微管和非纤毛器微管组成的皮层微管胞器.其中纤毛器、纤毛器附属微管包括口围带及小膜托架微管,波动膜及基部微管骨架网,额腹横棘毛、左缘棘毛及基部的前纵维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背触毛及基部的玫瑰花环附属微管等;非纤毛器皮层微管包括背腹面的细小网格状微管,背面的斜向微管层及贯穿于细胞纵长的纵微管层等.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被前仔虫继承,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发生及分化过程中老纤毛器基部微管退化,并且老棘毛及其附属微管可能具有定位和定向作用,但未见直接的物质联系.所得结果为揭示腹毛目纤毛虫皮层微管胞器建构的多样性、细胞皮层微管的分化及其细胞调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微管结合蛋白与微管特异地结合在一起,参与调节微管的结构与功能,目前已成为植物细胞骨架研究的前沿领域。以"临优2018"小麦幼苗为材料,通过免疫印迹实验鉴定了小麦幼苗中微管结合蛋白MAP65s的存在并利用紫外吸收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初步探究了小麦幼苗MAP65s体外对微管聚合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MAP65s蛋白的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管是一种具有极性的、管状的细胞内动态结构,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一些跟微管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时,有可能致使严重的人类疾病的发生.这些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即为微管互作蛋白.影响微管的基因众多,目前发现的影响微管正常组装的蛋白还只是冰山一角,仍有诸多影响微管的互作蛋白等待人类“挖掘”.我们利用已有的果蝇RNAi文库,通过UAS/Gal4系统,对部分基因进行敲减(RNAi),使基因在果蝇幼虫肌肉中特异性沉默,经过免疫染色后观察这些基因功能敲降果蝇的肌肉微管形态,以此来筛选微管互作蛋白.我们共鉴定了541个基因,筛选出微管有表型的40个.其中一些基因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中具有特定的功能.因此,我们的筛选工作不仅为构建微管相关疾病模型提供了铺垫,为微管相关疾病治疗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而且对细胞结构中微管的非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探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微管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降解机制,本文利用微管解聚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结合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体内体外研究技术发现微管蛋白TUA和TUB是通过泛素化/26S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的,同时在26S蛋白酶体调节亚基RPN10突变体rpn10-1的植株中,TUA的降解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别,但是TUB的降解在突变体中被严重削弱,使得TUB在突变体中过量积累.此外,在突变体中分别过量表达TUA和TUB,对转基因植株鉴定表明过量表达TUA促进突变体根的生长而过量表达TUB严重抑制了突变体的生长,说明在突变体中TUA/TUB的比例是失衡的,过量的TUB蛋白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以上结果表明,26S蛋白酶体可以调控微管蛋白TUA和TUB的降解,蛋白酶体调控亚基RPN10可以通过调控TUB的稳定性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4.
驱动蛋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内运输"货物"的分子马达,它沿着微管运动来行使其功能.介绍了驱动蛋白的结构、运动及物质运输机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抑制癌症过程中的作用,并对驱动蛋白及其作用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认识驱动蛋白提供有价值的新信息、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EB1(the end-binding protein 1)蛋白家族是一群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的微管相关蛋白,存在于从酵母到人类的广泛的生物体中.它与微管正极和中心体结合,参与了绝大部分基于微管的生理过程,包括:维持细胞极性,调节染色体稳定性,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定位,将微管锚定到成核位点.自从1995年,Su等人在人细胞中发现了EB1基因,各种生物体中EB1的同源物质被相继报道.十年来,人们通过对不同生物体的研究,试图揭开EB1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它的生理功能.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EB1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本文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对EB1蛋白在调节微管动态、纺锤体定位和染色体的稳定性方面以及它与APC(the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一种常见驱动蛋白(1BG2)和微管蛋白(1TUB)的结晶结构,通过静电计算得到了马达头部和微管蛋白表面的电势分布,并对比晶体结构分析了微管势场对马达头部正电势区域的作用.此外,利用解泊松方程的方法计算了驱动蛋白与微管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并发现马达沿微管轴向运动时所处的微管电势场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与马达步进周期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后,结合计算结果提出了驱动蛋白在静电作用下的运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癌症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尤为重要.由α-微管蛋白(α-tubulin)与β-微管蛋白(β-tubulin)组装而成的微管是细胞内骨架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维持细胞形状、有丝分裂和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本文就吲哚类微管蛋白聚集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归纳并总结,期望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能否作为判断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认知功能的一项外周生物学指标 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和正常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进行检测 ,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结果 :正常老年组的积分光密度 (IOD) =139.70 ,平均光密度 (AOD) =1.0 0 ,显著高于血管性痴呆组 (VD组 )的IOD =12 0 .55和AOD =0 85,P值均 <0 .0 1 结论 :本研究提示血管性疾呆患者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有可能成为判断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认知功能损害的一项外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华美游仆虫皮层细胞骨架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和免疫电镜术,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显示,腹毛类纤毛虫华美游仆虫的皮层纤毛器和非纤毛器细胞骨架中,表膜下、细胞质深部的微管或纤维束,以及纤毛器及纤毛器附属微管等均是以α-和 β-微管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管类结构;中心蛋白定位于纤毛器的基体腔、基体基部近中心端、基体基部近中心端连接及基体中部连接结构中,而在纤毛杆和皮层非纤毛器微管中无中心蛋白成分存在。据此认为,该纤毛虫中,基体部位的蛋白组成机制与纤毛杆及纤毛器附属结构是不同的,非分裂期细胞中定位于基体主体部位的中心蛋白可能与维持相关结构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近来,CAI由于在抗肿瘤活性尤其在靶向恶性肿瘤血管的选择性方面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该化合物提取自药用植物Combretum caffrum,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血管生成和微管蛋白聚合方面的应用前景激发了人们对CAI合成研究的极大兴趣.对CA1化学合成反应的研究作了综述,介绍了利用Sonogashira偶联反应、Wittig反应、Perkin反应合成天然产物Combretastatin A-1(CA1)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