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得到的抗小麦白粉病衍生系忻麦818和忻麦6160进行了根尖染色体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研究.核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忻麦818、忻麦6160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可见二者都有很强的细胞学稳定性.忻麦818与中国春杂种F1 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0.01Ⅱ+1.98 Ⅰ,说明忻麦818可能是一个双体异代换系,然而忻麦6160与中国春杂种F1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19Ⅱ+1Ⅳ,在每个细胞中均有四价体出现,说明忻麦6160可能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  相似文献   

2.
节节麦-小麦双倍体的合成、形态及细胞学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节节麦×小麦杂种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细胞学观察表明,胚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稳定(2n=28),杂种胚培养植株和胚再生植株花粉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构型平均分别为15.30Ⅰ+6.35Ⅱ和15.40Ⅰ+6.28Ⅱ. 杂种F1自交不孕,与小麦回交结实率0.88%,F1花粉可染率为2.30%. 利用改良浸根法对杂种F1加倍处理,加倍率为80%. 节节麦-小麦双倍体穗形偏向小麦,后代染色体数目2n=40~59,其花分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存在6~7个单价体、20~21二价体、1~2个多价体. 两个组合的双倍体平均结实率为73.33%、67.19%,单株最高结实率可达93.8%. 通过连续选择,可选育出结实率较高、稳定的节节麦-小麦双倍体或部分双倍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小白菜与大白菜亚种间杂交及回交世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发现杂种F1花粉可染率90.7%,表现出较好的育性;回交BC1-3花粉可染率升高,表明育性逐步提高.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染色体行为细胞数占总观察数的89.1%,这解释了F1具有较好育性的原因.杂种F1减数分裂各个时期会出现不正常现象,如双核仁、配对紊乱、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丢失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杂种F1育性低于正常二倍体的原因.14.3%的BC1花粉母细胞会出现不正常现象,而BC2-3已经相对正常,极少观察到减数分裂不正常现象,表明在回交过程中染色体稳定是一个快速的过程,这与表型及育性调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黎渊珠 《科技信息》2013,(8):279-280
[目的]探讨植物远缘杂交不育的原因,以期为后期作物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常规的压片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加倍一代株系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结果发现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加倍一代株系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分裂现象,即发现在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加倍一代株系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些染色体行为不规则的现象,出现如:单价体、四价体、多价体、染色体桥及染色体断片、落后染色体、微核等一系列异常现象。[结论]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加倍一代株系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高频率异常现象的发生直接导致其大部分花粉发育异常,表现出远缘杂种的不育。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黑麦未经组织培养直接结实杂种及幼胚无性系变异再生杂种为材料,观察再生杂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Ι染色体配对情况,发现杂种幼胚无性系变异再生杂种中存在一些配对频率大幅度提高的突变体,表现在有多个二价体及三价体、四价体.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未经组织培养直接结实杂种及高配对无性系杂种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无性系变异提高了W-R、R-R间的联会,表明组织培养对小麦和黑麦染色体配对造成了一定影响;进而利用基因组AFLP技术研究亲本和两种类型的杂种DNA序列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种类型的杂种F1代均发生了广泛的基因组改变,主要表现为小麦、黑麦两亲本片段的缺失,且高配对无性系杂种基因组的变异大于未经组织培养直接结实杂种.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高配对变异的分子机理并利用该变异进行染色体重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芥蓝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减数分裂进行了观察。在杂种中期I的花粉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稳定为21,有5种染色体配对构型,二价体数变化为0 ̄3。由杂种的平均配对构型为18.84I+1.04Ⅱ+0.03Ⅲ表明,杂种染色体配对程度很低。由于芥蓝和诸葛菜染色体组内都有部分同源性,因而推测芥蓝与诸葛菜染色体组之间的部分同源性极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2n=4x=52,品种为泗棉2号)×松散棉(Gossypiumlaxumphilips2n=2x=26)种间杂种三倍体F1(21=3x=39)的形态性状遗传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结果表明,杂种一代有一定的优势,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杂种F1染色体行为不规则,每个细胞染色体平均构型为17.13Ⅰ+10.88Ⅱ+0.04Ⅲ。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6个山羊草,与普通小麦属间杂种F_1代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阐述了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比较了亲本和杂种的花粉粒育性。对观察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1)山羊草与普通小麦属间杂种F_1代的减数分裂行为是极不正常的,但各杂交组合间有一定差异。(2)同一个山羊草种,不论是作父本还是作母本,二个杂交组合核质背景的互相调换,对杂种F_1代减数分裂的异常效应是相近的。(3)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的异常导致花粉粒的败育。此外,讨论了减数分裂末期Ⅰ和末期Ⅱ染色体发生异常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黄牡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遗传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牡丹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发现在其减数分裂中存在诸如单价体、四价体、多价体、同源染色体联会不分离,后期Ⅰ~Ⅱ染色体桥及染色体断片、落后染色体、微核等一系列异常现象.统计了异常现象出现的频率;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分析了黄牡丹在野外结实率低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经检测,在正常的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um L.)中有细胞并合发生,细胞并合仅存在于减数分裂的凝线期,核物质从一个花粉母细胞到邻近花粉母细胞的转移是通过胞质通道进行的.细胞并合的发生是自发的,且在花粉母细胞中有方向性,本次调查中未观察到花粉败育现象,具细胞并合的植株结实也未受影响.中期I一些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变化,这造成一些花粉母细胞在后期I时出现非正常分离.由于异常花粉母细胞很少,孟德尔分离比例仍然成立.这被认为是在常规遗传分析中不能检测出细胞并合的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2.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设施工程技术》CAI课件的制作方法 ,阐释了该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积分号下取极限或逐项积分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勒贝 格积分极限理论基础上,研究在弱条件下极限与积分交换顺序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20.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