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创新试题     
1.作为熟语之一的歇后语,它运用谐音双关、比喻或用典等方式,含蓄幽默、形象生动、饶有风趣的表达一定的意义。一般说来,它由前部分“语”和后部分“义”组合而成,前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后部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是现代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校园歇后语在语言特点、构成机制、形成原因等方面与传统歇后语存在些许差异,所以可以称作是一种"准歇后语"。通过分析校园歇后语在语法和修辞上的特点、构成机制、产生的原因等内容,从而对校园歇后语这一语言现象做出较为全面的阐释,丰富对校园歇后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浅谈歇后语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的发展趋势是要言简意赅,于是产生了多种的语言形式。如成语、俚语、谚语、歇后语等。歇后语既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又具有形象幽默、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的特点,能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使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歇后语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劳动人民以著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熟知的事物和现象作比,通俗形象地去说明生活的事理和斗争的经验。如“梁山泊的军师——(吴)无用”、“肖何月下追韩信——连夜地赶”、“秋后的蚂蚱——蹦跳不了几下”、“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歇后语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本意。在运用时,往往只说前一部分,即比喻部分,故意省去(即歇去)后一部分,即本意部分,让人去领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从歇后语的定义、构成、特点、分类、歇后语名称的英语翻译以及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汉语歇后语的英语翻译。  相似文献   

5.
歇后语是流行于民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它有喻意和谐音两种类型。歇后语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它既能反映和记录物质文化,也能反应和传承精神文化。在语言系统中,尤其是词汇系统中,歇后语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英汉歇后语探析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歇后语在英语语言学中还没有它的学名,但歇后语并非是汉语的专利,英语也有歇后语。从词语的理据、修辞手法、句法结构和文化意蕴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歇后语进行初步的探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7.
<正>刘大为教授(2004)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对钱钟书先生的“凡喻必以非类”、“同类作比即比较”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对此笔者深有同感。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比喻这个根本问题。修辞学界对比喻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比喻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笔者认为,修辞教学中产生的比喻划界上的不同意见,大多源于对比喻的这两个构成条件的不同理解。本文拟以“A像B一样”(A代表本体,B代表喻体)格式为例讨论比喻的两个构成条件以及辨识比喻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基本的修辞方式,比喻是如何工作的?就是说,比喻产生效用的内在机制或它存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传统比喻理论大都认为比喻就是在两个相异的事物间寻找共同点,通过一个熟悉的事物去理解另一个不太熟悉的事物。这一认识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其粗糙处在把比喻的两造看作两个“事物”。“事物”是客观的。两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何以能互相说明呢?新批评派的理论家们看到了这种缺陷,起而矫正,不是从客观事物的角度而是从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及这种反映的符号表现即语象的角度去研究比喻声认为比喻是“语境问的交易”,即用比喻…  相似文献   

9.
隐涵理论中的关联理论强调了语境和认知因素在理解隐涵现象中的重要作用,为修辞现象提供了科学的解释机制。关联理论对反语、夸张、比喻、婉曲、双关、歇后语等修辞手法的解释力说明了其在解释隐涵现象上的优势和正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在对歇后语进行中韩翻译时需要灵活性和艺术性,当然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针对歇后语中韩翻译中的问题,探索适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有一种类似汉语歇后语、能表达双关和幽默的语言形式:Tom Swifties。它的语义建构机制与汉语歇后语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采用谐音法、语义双关法、拆字法以及典故法等基本语义建构模式。由于它和汉语歇后语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可以将其翻译为“英式歇后语”。对Tom Swifties语义建构机制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这种幽默手法。  相似文献   

12.
赵娜娜 《科技信息》2007,(23):221-222
歇后语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成分,它的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歇后语的特点、结构以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呈现歇后语意义形成的动态过程,丰富了歇后语的研究,为人们对歇后语的欣赏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歇后语具有阐释力;同时提出歇后语是认知语言学的三种认知现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三峡把歇后语叫“谈局”。谈局的名称从不见经传,却比歇后语更恰当,谈局把三峡方言方音利用到极致,达到了诙谐风趣的喜剧效果,它是民间作家公开进行的妙趣横生的口头文学创作,是有特色的三峡文化,它是野性的,也是文明的,是原始的,也是现代的,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高建坤 《科技信息》2011,(22):I0175-I0175
汉语歇后语是中华语言的奇葩,反映了汉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文章探讨了歇后语的英译名,从修辞方面对歇后语进行了分型,分两部分探讨了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A像B一样C”式比喻性短语作状语的句子中,C与A、B之间的语义搭配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情况。C与A、B之间既可以都构成正常搭配,也可以只与其中一个构成正常搭配,而与另外一个形成超常规搭配。与此相对应,比喻句中本体、喻体的构成也并不完全一致。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转换生成语言理论,结合比喻句中的语义搭配来分析比喻中本体的位置及比喻的不同作用。在划分比喻本体和喻体时,要注意其形象的完整性,要和全句的语义搭配关系、语法结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划分的方法和标准也应具体句子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7.
比喻在古典诗歌中虽属常见,但由于它的格式丰富多样,其修辞效果又与某些辞格相近,故常被人们误认或误判。要真正认识比喻在古典诗歌中的作用,首先要弄清比喻的基本格式及其变化形式;其次要注意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对比喻和借代、用典作出明确界定;再次是要从摹状事物、表达感情、阐明事理三个方面来认识比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初探     
在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运用汉语的特有形式,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丰富了汉语森罗万象的语言宝库,而歇后语就是我们祖国语言中常用的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方式之一。黄克诚同志在《丹心昭日月,刚正垂千秋》(《人民日报》一九七九年一月三日)一文中说:“彭老总对部属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他自己也风趣地说:‘我这个人爱批评人,是高山倒马桶——臭名远扬’。”加点的就是歇后语。 歇后语,修辞学上也有人把它列为藏词的一种。藏词有藏前语、藏后语之分。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的“谁知他将到而立之年”的“而立”系来自《论语·为政》中“三十而立”,现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理论来解读歇后语这种中国独有的产物。歇后语最大的特征就是引起快乐,而它引起快乐的原因是提供了一条释放人们被压抑的冲动、本能的有效途径。具体是通过谐音、胡说、废话三种歇后语技巧来做到了心理消耗的节省,从而产生了快乐。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语言的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修辞的运用,而“比喻”是修辞中最活跃的一类,要真正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那就应深入了解“比喻”的方式,形成过程中的思维特色,以及“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