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对分析5个产地枫香树脂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质量分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枫香树脂资源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相同月份5个不同产地的枫香树脂为原料,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对枫香树脂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鉴定、质谱定性,最终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挥发性成分中共解析出64种可能的化合物,在广西桂林(GG)、广西百色(GB)、广西隆林(GL)、江西九江(JJ)、福建顺昌(FS)枫香树脂的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44、41、44、37和32种化合物。5种枫香树脂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化合物,其中以萜类化合物为主,质量分数的均值为84.33%。其中GG的枫香树脂萜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91.96%), JJ枫香树脂的质量分数最低(66.26%)。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挥发性成分及质量分数具有较大的差异。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以及樟脑烯,这几种挥发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在5个产地枫香树脂的挥发性成分中差异明显。β-石竹烯在GG、GB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23.45%和25.39%;α-蒎烯在GL、JJ及FS的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18.32%,23.12%和20.96%; β-蒎烯在GL和JJ的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较高, 分别为15.6%和15.45%;D-柠檬烯在JJ和FS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12.69%和10.21%;樟脑烯在FS和JJ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均较高,分别为11.40%、8.18%。【结论】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挥发性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化合物成分组成及其质量分数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山松松针挥发性成分,并与马尾松松针对比,以期为黄山松松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黄山松、马尾松松针的挥发性成分,并对两者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从黄山松和马尾松松针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59种和42种化合物。两种松针中含有共有成分36种,占各自总峰面积的90.26%(黄山松)和96.09%(马尾松)。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α-蒎烯,黄山松松针中α-蒎烯含量(质量分数)为24.08%,马尾松松针中α-蒎烯含量(质量分数)为36.25%。黄山松松针中鉴定出23种独有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伞花烃(5.67%)。【结论】两种松针主要挥发性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明显; 黄山松松针含有更多种类的挥发性成分及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高璇  屈恋  赖芳  马丽 《广西科学》2017,24(4):396-400
【目的】利用GC-MS对窿缘桉叶、果实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窿缘桉叶、果实中提取挥发油,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水溶性挥发组分。【结果】窿缘桉叶得油率为0.95%(以鲜质量计),其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桉叶素(38.82%)、α-蒎烯(13.52%)和对伞花烃(12.04%);其蒸馏残液中的水溶性挥发成分主要物质为(1R,2R,3S,5R)-(-)-2,3-蒎烷二醇(14.75%)。果实得油率小于叶,为0.52%(以鲜质量计)。果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β-石竹烯(13.07%),其蒸馏残液中的水溶性挥发成分主要为α-松油醇(25.33%)。【结论】窿缘桉果实挥发油的油相成分中含有大量石竹烯,作为药物原料具有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由土壤环境和根系代谢活动共同作用产生,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解析牡丹野生种在引种地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有效利用微生物资源和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改良牡丹野生种的土壤环境、实现优质种质资源广谱性种植奠定基础。【方法】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狭叶牡丹(P.potaninii)、紫牡丹(P.delavayi)、黄牡丹(P.lutea)、紫斑牡丹(P.rockii)、杨山牡丹(P.ost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稷山牡丹(P.jishanensis)和卵叶牡丹(P.qiui)9个牡丹野生种根际土壤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并分析其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通量测序共获得606 536条序列和99个OTU聚类,隶属于24门、84纲、154目、280科和603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杨山牡丹根际微生物群落包含的物种数目最高,Beta分析发现四川牡丹、紫斑牡丹、黄牡丹、杨山牡丹、紫牡丹和大花黄牡丹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更为相似。细菌群落组成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山胡椒的果实和花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了山胡椒果实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山胡椒果实中鉴定出2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主要挥发化合物有顺式-α-蒎烯、(-)-蒎烯、莰烯、α-月桂烯、柠檬烯、(E)-柠檬醛、香茅醛等;从山胡椒花中鉴定出1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主要是桧烯、ɑ-月桂烯、松油醇、8-十七碳烯、桉油精等.将山胡椒果实和花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于了解山胡椒果实和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存在的差别,以及花中独有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云南西双版纳产的海南三七挥发性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51个挥发性成分,主要的成分为α-蒎烯(6.83%)、茨烯(13.00%)、β-蒎烯(18.97%)、茨酮(5.80%)、沉香醇氧化物(5.11%)等.表明云南产海南三七挥发性成分较丰富,多为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蒎烯含量最高,且其中含有多种芳香性物质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白玉兰花和紫玉兰花挥发性成分,结合自动解卷积鉴定系统软件和NIST11质谱数据库,分别鉴定出71种和56种挥发物。其中,41种挥发物为两者共有,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99.25%和96.45%,表明2种玉兰挥发性成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特有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30种和15种。两种玉兰花挥发性成分均以萜类为主,分别为59种和43种,分别占93.28%和89.19%,属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质量分数大于2%且为两种玉兰所共有的9种挥发物分别为β-月桂烯(7.45%,19.04%)、β-蒎烯(18.07%,16.50%)、α-蒎烯(11.38%,16.01%)、桉叶油素(18.09%,14.58%)、邻伞花烃(5.08%,6.55%)、d-柠檬烯(5.14%,5.71%)、γ-松油烯(6.83%,3.19%)、香桧烯(14.06%,2.57%)、α-松油烯(5.10%,2.50%),含量差别较为明显。从挥发物总量来看,白玉兰花接近紫玉兰花的8倍,具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金叶子叶的挥发油,然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首次分析了云南产金叶子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了76个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占总峰面积的97.7%.金叶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橙花醇乙酸酯、反式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α-蒎烯、杜松-1(10),4-二烯、乙酸龙脑酯、三十四烷、古巴烯、(-)-β-蒎烯、石竹烯、榧烯醇、二十九烷、橙花叔醇、α-姜黄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E,4E)-2,4-二烯任醛、(-)-菖蒲烯、α-荜澄茄烯、α-律草.  相似文献   

9.
月桂叶香气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 (SD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分析技术,研究月桂叶的挥发性成分,初步检出36种化合物,其中桉叶油醇、α-乙酸松油酯、α-松油醇、丁香酚甲醚、匙叶桉油烯醇、柠檬烯、γ-松油烯等构成了月桂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感官鉴定及香气活性值的概念,确定了桉叶油醇、香桧烯、α-蒎烯、芳樟醇、蛇麻烯、丁香酚、异松油烯、萜烯醇、β-石竹烯、桃金娘烯醛对月桂叶的香气贡献最大,构成了其主要香气特性即浓郁的清香及芳香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并比较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为两面针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面针果壳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采用MTT法检测挥发油对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腺癌细胞(MCF-7)、肺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MGC-803)、结肠癌细胞(COLO-205)的增殖影响。【结果】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以烯醇类成分为主,其中芳樟醇含量最高,其次为β-蒎烯、β-水芹烯。MTT法提示两面针果壳挥发油可抑制Hela、MCF-7、A549、MGC-803和COLO-205细胞的生长。【结论】不同产地两面针果壳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两面针果壳挥发油对Hela、MCF-7、A549、MGC-803和COLO-205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相结合的方法萃取和分析鉴定了白豆蔻果实的香气成分.使用CAR/PDMS萃取柱时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5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659%;使用PDMS萃取柱时,共检测出25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1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615%.在解析出的所有成分中,绝大部分成分为萜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单萜化合物1,8-桉树脑(两种萃取头分别为63.649%和56.859%)、β-蒎烯(15.479%和20.874%)和α-蒎烯(5.569%和8.610%).  相似文献   

12.
以香樟、白楠、琼楠、润楠等4种樟科植物为试材,对其挥发性物质的杀菌能力及叶片精油的含量和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d内平均抑菌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楠(68.99%),香樟(57.36%),润楠(43.44%),琼楠(40.54%);各树种的叶片精油出油率以香樟的出油率(2.47%)为最高,远高于琼楠(0.19%),润楠(0.16%)及白楠(0.14%);精油主要组成成分各有不同,香樟主要含有反式-橙花叔醇(26.77%),芳樟醇(10.35%),白楠主要含有萘的化合物(26.58%),α-蒎烯(8.46%),琼楠主要含有α-蒎烯(13.88%),乙酸冰片酯(6.91%),润楠主要含有癸醛(33.66%);4种精油的抑菌活性测定表明,其抑菌圈均在15mm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干燥方法下西洋参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对烘干和冻干处理的西洋参进行了挥发性成分研究。通过气相保留时间和迁移时间在西洋参中共定性出5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1种醇类、8种酮类、12种醛类、5种吡嗪类、5种酯类、4种酸类、2种烯烃类等。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干燥方法对西洋参的挥发性成分有很大影响。对比冻干处理的西洋参,烘干处理的西洋参中酯类、酸类、酮类、烯烃类、吡嗪类挥发性成分的质量分数上升,而醛类和醇类的质量分数下降。其中,酯类(乳酸乙酯、丙酸乙酯、乙基-2-甲基丙酸酯、乙酸戊酯)、酸类(2-甲基丁酸)、酮类(2-戊酮、羟基丙酮、2,3-戊二酮)、烯烃类(苯乙烯、α-蒎烯)和吡嗪类(2,6-二甲基吡嗪、2-乙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在烘干西洋参中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醛类(辛醛、糠醛、壬醛、庚醛、(E)-2-庚烯醛)和醇类(己醇、(E)-03-己烯-1-醇、(Z)-3-己烯-1-醇)在冻干西洋参中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野茉莉属(安息香属)植物在我国种类多、分布广。分析野茉莉属不同树种不同时期的花香成分,有利于确定野茉莉属植物主要的花香成分含量及其化学结构,为野茉莉花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香料的化学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野茉莉属6个树种花苞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香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萜烯类化合物是野茉莉属6个树种花香成分的主要物质。在不同花期检测到的萜烯类物质大致相同,在每个花期,野茉莉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萜烯类化合物是右旋大根香叶烯,其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 α-蒎烯是大花野茉莉和灰叶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其中灰叶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的α-蒎烯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 罗勒烯是郁香野茉莉、垂珠花、白花龙花香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而郁香野茉莉中的罗勒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 大花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的马鞭草烯酮、白花龙中的石竹烯和α-葎草烯、郁香野茉莉中的(E)-β-罗勒烯、灰叶野茉莉中的α-异松油烯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结论】野茉莉属植物的花香成分种类很多,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丰富。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GC-MS方法对湖北恩施华山松树皮挥发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鉴定出华山松树皮中61种挥发性成分,占总的化合物的95.37%.从挥发性成分的整体分布来看,其化学成分以萜烯类65,77%、烷烃类4.43%、芳香类11.91%、醇类3.2%、酮类1.89%、酚类2.15%等为主;从单体化合物来看,则以蒈烯-323.84%、β-蒎烯18.69%、α-蒎烯14.74%、柠檬烯4.55%、蒈烯(+)-4-2.54%、4-甲乙基-环己-3-烯-1-醇2.02%、对-三级丁基苯酚1.98%为主.  相似文献   

16.
鲜艾叶与干艾叶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比较鲜艾叶与干艾叶的挥发性成分。考察了不同萃取头和萃取温度对艾叶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以选用65 μm PDMS/DVB SPME萃取头和60 ℃水浴加热时萃取效果最好;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共鉴定出5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芳香类和醇类物质,占总峰面积90%以上。鲜艾叶与干艾叶均含有莰烯、1-辛烯-3-醇、α-水芹烯、邻聚伞花素、桉油精、石竹烯等,此外又各自具有特有成分,表明艾叶在干制后其挥发性成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莲雾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莲雾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结果表明:莲雾的主要香气成分为3-蒈烯、2-乙基-1-己醇、石竹烯、异松油烯、松油醇、α-水芹烯、对伞花烃、4-蒈烯、α-蒎烯、己醛等.  相似文献   

18.
运用形态特征观测和组织解剖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芍药(Paeonia lactijlora)台阁花花型中上方花的来源.发现台阁花上方花的各类器官中总是显现出心皮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印迹,上方花的各个器官都带有房衣的变态物,特别是“类子房结构”在牡丹上方花花萼片中的出现和筒状花瓣横切面上两段不同组织结构的存在以及上方花中心皮数目不断增多的特点,认为台阁花中上方花的花萼、花瓣和雄蕊等各类器官都是由心皮原基转化发育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野生和栽培铁皮石斛的挥发性成分.从野生和栽培铁皮石斛中,分别鉴定出97种和80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均占总离子峰的96.0%,具有60个相同的化合物,主要成分均包含芳樟醇、癸醛、对映-海松-8(14),15-二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以期为串钱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87% 和0.16%,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分别鉴定出14和17个成分,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量的93.34%和90.29%。叶片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52.89%)、(1R)-(+)-α-蒎烯(17.28%)和α-松油醇(10.70%); 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38.53%)、(1R)-(+)-α-蒎烯(29.90%)和2-莰烯(8.02%); 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果实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5.2±2.8)mm,而叶片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2.3±1.5)mm。【结论】串钱柳叶片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果实,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桉叶油醇和(1R)-(+)-α-蒎烯,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要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