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的病理特点,胆囊粘膜上皮增生、上皮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的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6例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8例胆囊癌以及从16例XGC中选出有胆囊粘膜上皮增生者9例,进行PCNA、Ki-67、p53检测.结果 9例XGC中PCNA,Ki-67和p53标记均为阴性;6例上皮不典型增生中Ki-67和p53为阴性,PCNA4例阳性;8例胆囊癌中6例PCNA阳性,5例Ki-67阳性,7例p53阳性.结论 胆囊粘膜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的鉴别主要依据组织学特征,PCNA,Ki-67和p53标记对三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VEGF 和 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学分级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2例乳腺癌及其中48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31%,癌乳腺组织中则为12.50%,两者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43%,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则为8.33%,它们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VEGF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说明VEGF和PCNA阳性表达作为乳腺 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25例维、汉民族乳腺癌中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53及Ki-6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且在浸润性导管癌中P53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分级、转移呈正相关,与民族无关。随组织学分级增高,P53及Ki-67阳性表达增高。淋巴结转移者P53及Ki-67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P53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可能在乳腺良性病变恶性转化及乳腺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hTERT、P53、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及正常淋巴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取自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NHL组织标本3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P53、PCNA的表达,并取正常淋巴结组织15例作对照。结果:NHL组织中hTERT、P53、PCNA阳性率分别为71%(25/35)、43%(15/35)和86%(30/35)。正常淋巴结组织依次为27%(4/15)、0%(0/15)和32%(6/15),NHL组hTERT、P53、PC2N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淋巴结组(P〈0.05)。NHL组hTERT、P53、PCNA在恶性程度高的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00%、69%、100%,在恶性程度低的组织中分别为68%、21%、74%,P〈0.05。35例NHL组织hTERT与PCNA两者表达一致者(均阳性)25例,两基因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hTERT、P53、PCNA的表达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组织,并与病理分级之间有正相关性,hTERT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myc和谱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小儿肝母细胞瘤(HB)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小儿HB组织中C-myc和PCNA的表达,结果HB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C-myc阳必一表达率分别为81.8%(18/22),和33.3%(3/9),PCNA在HB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15/22)和阴性(0/9),HB组织中C-myc和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还肝组织(P<0.05),C-myc和PCNA阳性表达率与HB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临床分期愈晚期,C-myc和PCNA阳性率愈高,结论:C-myc和PCNA在HB中的表达与HB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C-myc及PCNA对估计HB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B1、癌基因C-erbB-2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进行cy-clinB1、C-erbB-2和ER、PR表达的联合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yclinB1过阳性表达率为84.62%(55/65);乳腺纤维瘤组织CyclinB1表达率为13.3%(2/15);淋巴结转移患者CyclinB1蛋白的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CyclinB1的表达与C-erbB-2表达具有相对的一致性,CyclinB1的阳性高表达伴随ER表达降低,但与P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yclinB1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过表达cy-clinB1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提供帮助.CyclinB1与C-erbB-2和ER、PR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指导乳腺癌的化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bcl-2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癌基因 bcl-2原位杂交技术对50例胃癌、20例胃溃疡及20例胃正常粘膜中PCNA、bcl-2的表达进行原位观察,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12例胃癌、8例胃溃疡及10例胃正常粘膜中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探讨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发现PCNA和bcl-2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及bcl-2原位杂交阳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胃溃疡中的表达;TUNEL染色阳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密度显低于胃溃疡及正常胃粘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PCNA的表达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而bcl-2的表达无显差异;Ⅰ、Ⅱ、Ⅲ级胃腺癌及不同临床病理分期(pT1、pT2、pT3)中PCNA及bcl-2的表达无显差异。因此,PCNA、bcl-2的高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减少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cl-2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但与其发展及预后关系不大;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不同宫颈病变中人类乳头状病毒(HPV)16/18感染与Ki-67表达的关系和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14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进行HPV16/18型检测和Ki-67抗原表达的观察。结果HPV16/18型阳性者60例(52.63%),其中慢性宫颈炎(CC)9.38%(3/32)、子宫颈尖锐湿疣(CCA)Z7.27%(6/22)、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78.57%(22/28)、子宫颈浸润癌(ICC)90.06%(29/32);Ki-67抗原阳性表达为61例(53.51%),其中CC12.5%(4/32)、CCA31.82%(7/22)、CIN71.43%(20/28)、ICC93.75%(30/32)。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HPV16/18阳性率和Ki-67表达率逐渐增高。CC与CCA比较,HPV16/18和Ki-67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但良与恶性宫颈病变比较,HPV16/18和Ki-67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HPV16/18感染阳性的宫颈病变进行Ki-67检测,在预测宫颈良恶性病变的准确度上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D44v 6、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的关系。通过对113例NSCLC患者CD44v 6、Ki-67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关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CD44v 6的阳性表达率69.03%,Ki-67的阳性表达率61.06%;CD44v 6、Ki-67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转移方式均无显著关系(P0.05),与NSCLC转移相关(P0.05)。其中,CD44v 6阳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76.92%,阴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14.29%;Ki-67阳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71.01%,阴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36.36%。表明CD44v 6、Ki-67是NSCLC发生转移的重要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作为一个较好预测其转移扩散能力和预后情况的生物学指标,以辅助指导临床对NSCLC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分析I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ER、PR及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80例I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47例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样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R-B1、ER、PR、Ki-67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SR-B1、ER、PR和Ki-67蛋白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SR-B1、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7. 6%(50/74)、61. 6%(45/73),较对照增生改变子宫内膜27. 3%(12/44)、40. 5%(17/42)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I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 1%(49/73)、83. 1%(59/71),较对照增生改变子宫内膜97. 8%(44/45)、100%(42/42)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中,SR-B1蛋白的表达与ER、PR、Ki-67之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3) ER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的表达随FIGO分级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R-B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 05)。结论:SR-B1的过表达可能参与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ER的低表达可能提示肿瘤分化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53,Ki-67,PCNA在人体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三者在大肠癌中的相互关系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44例大肠癌组织中的p53,Ki-67,PCNA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p53,Ki-67,PCN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无关(P>0.05),且三者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的突变及增殖异常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形成,但对于判断肿瘤预后不能作为单独指标,需结合临床多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对食管癌细胞的超微弱发光进行研究,获得了食管癌细胞增殖与超微弱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组细胞的超微弱发光不同;超微弱发光与细胞的增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体外观察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联合放疗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探讨O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给药组(OA组)、单纯照射组(IR组)、照射与药物联合作用组(IR+OA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OA显著增加射线的杀伤作用,联合组细胞的活力明显下降,凋亡率增高,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和Cdk1的降低,p-Cdk1表达量上升更明显,细胞G2/M期阻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A显著增加射线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yclinB1-Cdk1复合物的表达量减少和活性抑制、诱导细胞阻滞G2/M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胆囊腺瘤和腺瘤恶变与胆囊腺癌的关系。方法:用TJTY-300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25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3例正常的胆囊上皮DNA含量,并用ABC免疫组化法对PCNA进行了测定。结果:(1)细胞核DNA含量、异型性和PCNA指数在正常胆囊上皮-异型增生-腺瘤恶变-胆囊腺癌中逐渐增加;(2)胆囊腺瘤中异倍体比例与胆囊腺瘤的大小、合并胆囊结石有明显的关系(P<005),而与腺瘤数目、组织学类型无关。PCNA指数与腺瘤的大小有关,与腺瘤数目及组织学分类无关。结论:胆囊腺瘤具有明显的癌变潜能,腺瘤的直径≥1cm和伴有胆囊结石时癌变机率更大,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采用RT-PCR方法,分别从人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扩增 Notch1基因,结果表明Notch1基因在人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均有表达.此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特征的35例食管鳞癌、16例原位癌及35例癌周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Notch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Notch1蛋白在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和原位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9%、68.7%,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食管鳞癌组织37.1%(P<0.05),食管鳞癌Notch1蛋白的低表达与肿瘤的直径、分期和发生部位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这表明在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中Notch1蛋白高表达,而在食管癌鳞中Notch1蛋白呈现低表达或不表达.该研究为进一步探明Notch1基因的表达对食管癌细胞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10例维吾尔族宫颈癌和45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基因第四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Arg/Pro(p53 Arg72Pro)3种基因型Arg/Arg、Pro/Arg、Pro/Pro型中Ki-67、Bax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p53Arg72Pro不同基因型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宫颈癌发生机制中的相关作用。结果发现在维吾尔族宫颈癌p53Arg72Pro三种基因型中Arg/Arg型的细胞增殖指数最高62.990±15.0706,而Pro/Pro型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最高66.67%,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53 Arg72Pro 3种基因型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差异,p53 Arg72Pro多态性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P53和PCNA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2例口腔粘膜、口腔白五和口腔鳞癌中P^53蛋白和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在白斑的表达率为52%,在口腔鳞癌的表达率为63%,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和肿瘤分级的增加,P^53蛋白和PCNA的蛋性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P^53  相似文献   

18.
探讨hMLHI、hMSH2、p53和PCNA在OSCC中的表达关系及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巾hMLH1、hMSH2、μ53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4种基因产物在OSCC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其中,中一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均高于高分化癌;hMSH2、p53和PCNA的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高于无转移者。hMLHI与p53/PCNA表达,hMSH2与p53/PCNA,p53与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性。hM—LH1、hMSH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4种蛋白有助于判断OSCC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为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CD44v6、E-cadherin和ki-67蛋白表达,以探讨其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和瘤旁非瘤组织组各组间CD44v6、Ecadherin和ki-67蛋白表达。结果显示,(1)CD44v6、E-cadherin和ki-6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6%和73.8%;(2)E-cadherin和ki-6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和瘤周非瘤组织间的阳性表达率均有差异,其表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浸润转移有关;(3)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与瘤周非瘤组织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与瘤周非瘤组织组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E-cadherin和ki-67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