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前小麦品种问的遗传相似系数达0.8以上,造成杂种优势幅度降低,缺乏强优势组合,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和扩大基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德恩 《科技资讯》2006,(17):153-153
目前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达0.8以上,造成杂种优势幅度降低,缺乏强优势组合,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和扩大基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遗传距离和典范遗传距离预测小麦杂种优势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以遗传距离和典范遗传距离预测小麦杂种优势,比较两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方法简便,所选杂交组合的优势与实际符合,因此认为,遗传距离是预测小麦杂种优势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由于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及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为阐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杂种优势研究有了新进展,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从遗传差异,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效应、基因网络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小麦性状间杂优表现及其强优势组合选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麦以“源、库、流”概念分类性状类型间杂交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小麦性状类型间杂交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且性状配合力表现与杂种优势趋势相吻合。利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趋势指导强优势组合选配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生物学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对其形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植物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证实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对杂种优势都有所贡献,并克隆了水稻第2染色体上控制产量杂种优势的QTI。位点qGY2-1.建立了水稻、玉米、小麦和拟南芥等植物重要杂种优势性状的转录和蛋白质组表达谱,发现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表现为加性和非加性等差异表达模式,这可能与等位基因变异和表观遗传调控有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解析是未来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最近在拟南芥生长杂种优势研究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T型杂交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T型小麦三系已经配套,农艺性状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近年来试配的杂交组合来看,杂种优势不够明显,在生产上难以利用。现在急需选配强优势组合,并对T型小麦的杂种优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在生产上广泛利用。为了予测杂种优势,国内外学者在许多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植物同工酶的发现,为分析鉴定植物的杂交组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最早应用同工酶研究杂种优势的是1960年Schwartz,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双列杂交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生长优势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尾松6×6全双列杂交的不同组合,其11年生子代在生长性状及其杂种优势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亲本遗传距离与子代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发现:亲本的ISSR遗传距离(0.266 0~0.467 0)与子代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及其杂种优势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遗传距离与正、反交子代材积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01和0.597,表明随着亲本间遗传距离的增大,子代各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将呈线性增加。马尾松亲本遗传距离与子代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遗传距离与子代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表明根据亲本遗传距离对子代杂种优势进行预测比直接预测子代生长性状更可靠。根据这一结论,优先选择树高、材积等经济性状优良同时遗传距离较大的杂交亲本,有望提高子代杂种优势幅度并获得材积性状优良的子代。  相似文献   

9.
离子束生物技术改良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设想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遗传改良,有可能为进一步利用水稻强大的杂种优势效应和深入研究水稻无融合生殖现象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技术思路是,瞄准2个总体目标(挖掘水稻的产量潜力和简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确定);采用3种有效技术(离子束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多倍体诱导技术);确定4个研究方向(直接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增产潜力、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强大杂种优势效应、固定其杂种优势效应和深入研究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殖发育特性);达到5个预期目标(探索物种形成的途径、研究生物学特性、寻找遗传变异规律、挖掘潜在利用价值、建立新的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杂交水稻推广以来,对粮食增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杂种优势只能在一代中表现出来,第二代则不能利用,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手段,杂种一代则又是极为丰富的育种材料。MACKEY1976提出:“杂合性不是杂种优势表现的必要条件,纯合性也不排除表现杂种优势,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经常能在纯组合中固定下来,而不损失它  相似文献   

11.
简讯     
“鹅掌楸种间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产业化开发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南京林业大学施季森教授、王章荣教授、季孔庶教授等完成的“鹅掌楸种间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产业化开发利用”研究项目,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研究针对鹅掌楸遗传资源濒危现状,根据地理上远距离植物种间杂交可能产生杂种优势的理论,首次揭示了地理隔离的鹅掌楸属两个物种间不仅具有良好的可配性,而且创造了具有十分显著的杂种优势的鹅掌楸新种;揭示了杂交鹅掌楸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和生理生化机理;通过种群生殖生态和种群生态学研究,揭示了鹅掌楸自交不…  相似文献   

12.
以福寿螺的7个近交系为材料,按半双列杂交配制组合,观测了这些组织的幼螺成活率和成螺体重,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7个近交系的α-酯酶和淀粉的酶谱,估算了同工酶基因座的Nei氏遗传距离以及幼螺成活和成螺体重的杂种优势率,讨论了Nei氏遗传距离与这2种杂种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73年,苏联在乌克兰以夫·雅·尤里耶夫命名的作物栽培、选种和遗传科学研究所,举行了农作物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和生物物理基础的会议。来自苏联科研、农业和教育部门35个单位的选种、遗传、生理、生化和生物物理领域的1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加会议。会议讨论了象杂种优势这种复杂生物学现象的不同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他们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的成果。夫·格·夏赫巴佐夫报道了关于杂种优势的一些新特性,从而提出杂种优势的生物物理假说。他认为,决定具有杂种优势的有机体的生活力的重要遗传机制,就是同源染色体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14.
塑料薄膜简棚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多年来一直采用小麦“三系”和化学杀雄两种途径。1985年赵明和李振桥等同志发明了利用塑料薄膜简棚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杀雄方法,开创了一条新的杀雄途径,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这种杀雄方法的原理仍需进一步研究,在生产应用的各个技术环节尚需进一步完善。本试验是在过去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深入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利用通过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方法获得的小麦Rab类GTP结合蛋白基因片段为探针,筛选普通小麦品系3338三叶期叶片cDNA文库,获得了一个小麦Rab家族基因TaRab.同源性比较和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与拟南芥Rab类GTP结合蛋白基因具有9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结构分析表明,它具有GTP结合蛋白4个典型结构以及Rab家族成员特有的YYRGA结构域.半定量RT-PCR表达检测结果显示,TaRab基因在叶片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其他组织器官.研究还发现,该基因在三叶期、分蘖盛期的根系和叶片中为杂种下调表达.采用电子定位方法,将TaRab基因初步定位在7B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和C-7DS5-0.36两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对Rab蛋白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杂种优势,是夺取农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我国杂交小麦的研究和利用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化学药物去雄是大量配制小麦杂交种子的一个新途径,按照毛主席“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我省从一九七二年开始由杭州大学生物系、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市农科所小麦组、建德县农科所等单位共同进行“小麦化学药物去雄”的研究。三年来,经过药物筛选,反复实践,初步认为“乙烯利”(2—氯乙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7个小麦亲本和所有组合的21个杂种在4个环境中的6个性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系数和非模式均方的遗传效应是不同的;在亲本对后代的影响方面,回归系数的作用明显大于非模式均方;回归系数的杂种优势较突出,而非模式均方的超亲遗传更明显;两种参数的育种应该采用不同的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目前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提出小麦的杂种同象是普遍的,明显的和有利用价值的。目前我国在“三系、”两系”和化杀方面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实际应用还存在一着差距,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两系”的利用和化杀药剂的研制和利用方面。  相似文献   

19.
活性基因效应假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前人的研究和杂交育种实践,结合基因组印迹的遗传理论,提出杂种优势产生的活性基因效应的假说.认为生物体的基因分为活性基因和无活性基因两类,杂种优势来源于活性基因的加性效应和互作效应;并将杂种优势部分为一般杂种优势和特殊杂种优势两部分,这有利于对杂种优势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皱纹盘鲍杂交群体与自然种群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技术对皱纹盘鲍自然种群和杂交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共检测到173个位点.在自然种群和杂交群体之间及两个杂交群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并得到一些群体的特异性片段.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了各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遗传杂合度、Shannon多态性指数和群体问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自然群体,从遗传多样性角度揭示了皱纹盘鲍杂种优势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