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机岩石学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有机岩石学主要研究沉积有机质的原因,产状,结构和演化历史,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特别是在烃源岩评价中的作用,已从仅是研究的工具发展为常规的手段,其最大特点在于从显微层次来认识和分析非均质性的沉积有机质特征,成因和演化与烃类形成的关系。文章综合评述了有机岩石学在研究有机质赋存形式,有机成熟度,有机质类型,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烃类排出,运移和聚集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有机岩石学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岩石学主要研究沉积有机质的成因、产状、结构和演化历史。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特别是在烃源岩评价中的作用。已从仅是研究的工具发展为常规的手段。其最大特点在于从显微层次来认识和分析非均质性的沉积有机质特征、成因和演化与烃类形成的关系。文章综合评述了有机岩石学在研究有机质赋存形式、有机成熟度、有机质类型、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烃类排出、运移和聚集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点和有机组分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光、透光、荧光和透射电镜相结合,全岩光片和干酪根光片相对比的有机岩石学方法,对我国不同时代碳酸盐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点和有机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碳酸盐烃源岩有机组分分类。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因和演化期次,利用岩石学,有机岩石学,他该套沥青砂岩中沥青的表观特征,显微特征,沥青反射率和荧光特征,以及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序列,成岩阶段划分等,认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中有灰黑色至褐灰色于沥青,软沥青和稠油,宏观上,有均匀分布(块状)和非均匀分布(斑状,又分为顺层状,透镜状,裂缝状等)二种,微观上可分为充填状和侵梁状,砂岩的成岩序列为:机械压实(颗粒塑性变形)→粘土膜形成转化→石英自生加大,铝硅酸盐溶解→连晶状方解石沉淀→石英压溶加大→方解石向铁白云石转化→绿泥石沉淀,其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A亚期,早成岩B亚期,晚成岩A亚期和晚成岩B亚期,沥青反射率BRo反映了沥青的形成受热作用影响不大,BRo大小实上反映生物降解各强弱,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是由较强的生物降解作用而造成的,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等资料证明,沥青砂岩的形成烃类多期次注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光、透光、荧光和透射电镜相结合,全岩光片和干酪根光片相对比的有机岩石学方法,对我国不同时代碳酸盐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点和有机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碳酸盐烃源岩有机组分分类。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伊犁盆地侏罗系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和生烃潜力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有机岩石学及地化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八道湾煤中镜质组、壳质组含量远远高于西山窑组;反映生烃性能的有机地化指标也优于西山窑组.认为八道湾组煤属较好的煤成烃源岩,而西山窑组煤相对为较差的烃源岩.八道湾组虽然富含有利生烃组分,但由于成熟度偏低,煤系地层中砂岩比例较高,不易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7.
全岩分析与干酪根分析是有机岩石学研究烃源岩的两种分析方法。笔者在简述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对比了两者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认为在显微组分特征、成因与分类,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烃类生成与运移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中,全岩分析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且快速、经济、直观,较干酪根分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目前虽还不能完全取代干酪根分析,但全岩分析必将发展成为今后有机岩石学研究的必需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因和演化期次 ,利用岩石学、有机岩石学的方法 ,研究了该套沥青砂岩中沥青的表观特征、显微特征、沥青反射率和荧光特征 ,以及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序列、成岩阶段划分等 ,认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中有灰黑色至褐灰色干沥青、软沥青和稠油 .宏观上 ,有均匀分布 (块状 )和非均匀分布 (斑状 ,又分为顺层状、透镜状、裂缝状等 )二种 .微观上可分为充填状和侵染状 .砂岩的成岩序列为 :机械压实 (颗粒塑性变形 )→粘土膜形成及转化→石英自生加大、铝硅酸盐溶解→连晶状方解石沉淀→石英压溶加大→方解石向铁白云石转化→绿泥石沉淀 ,其成岩阶段可划分为 :早成岩 A亚期、早成岩 B亚期、晚成岩 A亚期和晚成岩 B亚期 .沥青反射率 BRo反映了沥青的形成受热作用影响不大 ,BRo大小实际上反映生物降解程度的强弱 ,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是由较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而造成的 .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等资料证明 ,沥青砂岩的形成是烃类多期次注入的结果 .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机岩石学和全岩热解分析方法,对三水盆地SB 01孔的有机质类型进行了研究。根据有机质类型及分布特征,结合岩性变化和已有的其它古气候证据,分析了岩芯沉积时期的古气候演变过程。有机岩石学分析显示,SB 01孔岩芯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类型以II型(包括II1和II2型)为主,少量为I型,偶见III型。热解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较低,有机碳在热演化过程中损失不大。I、II1和II2型有机质类型分别指示干旱、干燥和温湿的气候条件。莘庄组艮坑段顶部以II1型有机质类型为主,表明其沉积时期盛行较为干燥的气候条件。〖XCchen1.TIF;%89%89〗心组红岗段亚段A的有机质主要为II2型,夹有含I和II1型的层位,反映温湿气候条件占主导地位。亚段B的有机质类型为II2与II1(或I型)交替出现,反映温湿与干燥(或干旱)气候条件的快速波动变化。亚段C下部主要为II1和I型有机质,中上部以II2型有机质类型为主,指示其气候由前期的干燥(或干旱)条件转为以温湿条件为主。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下古生界碳酸盐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研究渤海湾盆地各主要油气区下古生界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显微组分分类体系。同时,从生源分析的角度全面论述了研究区主要显微组分在全岩及干酪根中的循环及热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生排烃特征、发育古环境、有机岩石学及原油特征等手段,探讨歧口凹陷沙一段低熟烃源岩生烃、排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沙一段低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具有集中排烃、高效排烃的特点。沙一下段烃源岩发育的环境主要为干旱气候下的咸水环境。藻类及显微组分中的矿物沥青基质是低熟烃源岩形成低熟油气的物质基础。歧口凹陷存在大量未熟-低熟的原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富黄“新”探区烃源岩生烃潜力以及区内含油层系的石油来源问题,采用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手段 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黄探区长7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I- II1 型为主,有机质成 熟度高,为好烃源岩;长6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I -II2 为主,次为I -II2 型,有机质成熟-高成熟,为中等-好烃源 岩;长4+5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高,有机质类型以III 型为主,次为II2 型,有机质低熟-成熟,为非-差烃源岩。 长4+5、长6 原油性质相近,为陆相淡水湖泊成因的中等成熟油;长4+5、长6 和长7 烃源岩对长4+5 和长6 油藏均有 贡献,但长7 烃源岩贡献最大,长4+5 暗色泥岩的贡献较小。研究区三叠系长7 烃源岩的发现,拓展了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7 有限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对指导油田的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的手段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和长8油层组原油,进行地球化学精细定量分析,研究了长7段暗色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并对长8油层组原油展开精细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与盆地本部长7优质烃源岩具相近似的电性、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长8油层组原油在母源性质、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而与长7段烃源岩有相近似的特征,二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长8原油来自长7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32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开展了有机岩石学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反射光、透射光特征,烃源岩有机质赋存形式划分为有形态有机质、无形态有机质和次生有机质,有机显微组分划分为5组12组分,以腐泥组无结构藻类体和沥青质体为主,次生组含量普遍较高,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壳质组含量极少;依据有机质组分荧光性、含量、形态等特征,有机显微组分在岩石矿物中具有5种赋存状态,有机显微组分类型及含量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与所赋存的岩石岩性组分、结构、构造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腐泥组无结构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等富氢有机组分与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呈正相关关系,为该区主要的生烃有机组分。  相似文献   

15.
新疆胜利和田探区南部下二叠统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下二叠统克孜里奇曼组(P1k)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新疆胜利和田探区南部的石炭-二叠系海相烃源岩开展了系统研究。有机岩石学分析表明,该套烃源岩具有陆源和海相有机质双重输入的特点,有机质呈现偏腐殖的特征,干酪根以Ⅲ,Ⅱ型为主,与碳酸盐岩通常具有的较好有机质类型存在一定差别。有机地化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并且指示出沉积环境并非严格的强还原环境。分析认为造成有机质类型较差的原因主要有3种,即陆源有机质输入、宏观藻类的贡献以及沉积环境充氧造成的有机质氧化。根据以上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化分析的结果,结合碳酸盐岩孔隙度低,排烃较晚的特点,确定该套烃源岩以生成轻质烃类为主。塔西南地区广泛发育有石炭-二叠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该套气源岩对于区内天然气的勘探具有一定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共和盆地下白垩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和盆地下白垩系烃源岩分布在贵德坳陷,预测烃源岩面积1 500km2,平均厚度200m。在万秀剖面中,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万二段和万三段下部,厚232m,烃源岩类型主要为滨浅湖相-深湖相黑色泥页岩和灰色泥岩,其有机质丰度达中-好生油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型,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均大于0.7%,94.3%的样品热解峰温大于435℃,达到了有机质热演化的成熟至高成熟阶段,并且万二段优于万三段。研究表明,共和盆地白垩系烃源岩为一套好烃源岩,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7.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及烃源岩厚度特征分析表明,平地泉组发育湖相泥岩,在凹陷内分布广泛、厚度大,为东道海子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凹陷东北部滴南地区平地泉组烃源岩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Ⅲ型,热演化达到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平地泉组门限深度为2 350m,生油高峰深度为2 900m左右。结合邻区资料,认为东道海子凹陷主体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达到生油高峰-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8.
IMMATURE OIL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WELL YI18 IN CHINA [1]. FROM THEN ON, MORE AND MORE IMMATURE OILS WERE DISCOVERED IN JIYANG SUPER-DEPRESSION, FOR EXAM- PLE, SOUTHERN SLOPE OF DONGYING DEPRESSION, GUNAN SAG IN ZHANHUA DEPRESSION, TAOERHE, DAWANGZHUANG…  相似文献   

19.
应用岩石热解实验、显微组成分析、元素分析、镜质体反射率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方法,研究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母质沉积环境,对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不同层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流二段下部油页岩有机碳含量最高,类型为Ⅰ—Ⅱ1型,且普遍达到成熟水平,是研究区最有利的烃源岩层段,流二段上部油页岩次之,流三段烃源岩是好的烃源岩,而流一段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流沙港组以弱还原—还原环境为主,除流一段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外,该组烃源岩既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输入,又有一定数量的陆生生物来源,尤其是流二段下部油页岩有机母源中藻类输入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