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针对刨刀破碎煤岩的能耗及产尘问题,通过刨刀不同刀间距的测试试验,研究了不同煤岩(抗压强度为4 MPa、8 MPa、12 MPa)对刨煤机刨刀阶跃破碎参数和产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刨刀刨削不同煤岩,煤岩发生三次阶跃破碎的切深与刀间距成高度线性相关;当煤岩抗压强度为4 MPa时,刀间距对阶跃破碎推力、阶跃破碎量影响不明显,这是由于刨刀受随机载荷较大所致,而当煤岩抗压强度大于8 MPa时,刀间距对阶跃破碎推力、阶跃破碎量影响较大,并成高度线性相关.刨刀间距与产尘量成反比,当刨刀间距达到30 mm时,破碎煤岩的单位比能耗最小.  相似文献   

2.
某玻璃表面要求光滑,无折光现象,这需要经过打磨,抛光来实现。而打磨,抛光前,玻璃又须经过表面刨削加工,刨削越光则越易于打磨,能节约抛光时间,提高工效。这里便提出了如何提高刨削玻璃表面光洁度的问题,我们应用了“0.618”法。一、影响表面光洁度的因素及其范围:1.刨刀角度:由于玻璃硬度较低,采用“P18”刀具材料,角度磨成光刀形式,即刀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省坚硬薄煤层爆破开采技术研究分析,提出了煤层硬度系数不同,其研究侧重点不同.对于f=3左右的煤层,重在研究提高块煤率;f=4-6及以上的煤层,重在研究提高回采率.调研分析了生产实际中特别坚硬煤层爆破效果差的原因,并进行现场实验,提出了提高特别坚硬煤层爆破效果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刨煤机比能耗最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滑行刨煤机无用功率,提高刨煤机运行能耗利用率,选择刨煤机的刨削深度、刨刀间距、一次循环刨头采高、刨刀宽度为设计参数,以刨煤机刨削机构比能耗最低为优化目标,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对刨煤机刨削机构进行参数优化,优化结构表明:在刨削结构刨头外形尺寸不变且结构强度满足的条件下,刨煤机刨削结构的比能耗减少了7.89%,破碎率上升了1.45%,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种具有刨皮、修磨刀刃和拈毛的家庭多用途果菜拈刨装置。本拈刨有一个多功能用途的基板(1),基板上有弧形刨刀刃(3),用于刨削果菜瓜皮;挖眼刃(4)用于挖除果菜上大小不同的菜根及烂眼;齿(5)用于除鱼鳞;刨丝刃(6)呈长方形,交错排列;磨刀器(7)的开口呈“R”形;(8)为直刨刀刃。拈片(9)点焊式铆接在基板(1)上,拈片钳口(10)和基板与  相似文献   

6.
针对SPH与FEM的各自特点,采用SPH与FEM耦合的方法进行切削加工数值模拟。在变形比较小处采用FEM,以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在变形较大处采用SPH,以避免网格畸变造成计算困难。在ABAQUS软件环境中,建立了弯颈刨刀对45号钢切槽的SPH-FEM耦合模型,模拟了刨削过程材料的应力、切削应力,验证了耦合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如何判断在各种加载下的断裂模式:I型还是Ⅱ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传统的断裂力学最为突出的误解是将剪切下的断裂误认为是Ⅱ型断裂.通过对Ⅱ型加载裂纹尖端的应力研究表明,在裂纹尖端周围同时有周边(拉或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存在.对于脆性材料,当裂纹尖端的最大周边拉应力大于最大剪应力时,只有Ⅰ型断裂可能发生.Ⅱ型断裂试验及研究表明,Ⅰ、Ⅱ型断裂发生是有前提条件的.Ⅰ型断裂发生的前提条件是:1),fθmax/fθmax<1,或2),fθmax/fθmax>1,但fθmax/fθmax1和fθmax/fθmax>KIIC/KIC·fθ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剪应力强度因子,fθ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拉应力强度因子.KIC和KIIC分别是材料的拉伸断裂韧度和剪切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不同硬度,不同光洁度的高铬铸铁试环对磨不同硬度的丁腈橡胶试块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研究作出了环与块间的摩擦系数和滑动速度关系曲线(f—n曲线)和三组不同材料硬度,不同光洁度匹配情况下的磨损曲线。初步得出了高铬铸铁材料硬度、光洁度与丁腈橡胶材料硬度的合理匹配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表层纳米化铝合金材料显微组织的观测, 从实验(压缩实验和纳米压痕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该材料的微尺度力学行为. 在实验方面, 测量了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和硬度-压入深度曲线; 针对压缩和压痕两种实验特征, 采用微结构构元模型和应变梯度理论, 对该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和硬度曲线进行了预测和模拟; 进而确定出相关的材料参量及模型参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层硬度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煤层硬度多等级识别方法,将煤层硬度划分为6个等级进行识别.以采煤机截割电机和牵引电机的定子电流信号及调高油缸压力信号作为识别信号,利用小波包分解提取各个信号的特征量,并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进行训练和测试.经过实验,在仿真数据条件下本文提出的煤层硬度多等级识别方法对硬度等级的识别准确率为96.7%,在实机数据条件下识别准确率为93.3%,验证了该煤层硬度识别方法的有效性,为采煤机自适应截割过程煤层硬度高精度识别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刨煤机刨刀三向载荷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刨刀是刨煤机直接落煤的工具,其工作载荷是刨头和刨煤机设计的依据,为获得合理的刨刀参数,在确定了刨刀三向载荷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刨刀三向力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分析其三向载荷的特征,研究了刨刀间距、宽度、截深、截角、槽形以及煤质因素对刨刀载荷的影响,得到了刨刀三向载荷特征,为确定刨头的参数和设计高质量刨煤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薄煤层刨煤机开采适应性和实测困难问题,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刨煤机适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级多层分解,以目标系列之间的关联度作为目标函数,根据归一公式进行量化递归运算,分别计算出各级的隶属函数,进而建立薄煤层刨煤机适刨性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并应用于实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行,适刨性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旋耕机单刀切削阻转矩的一种三参数模型和旋耕机组耕耘转矩的仿真模型,并对旋耕转矩作了仿真试验。这种仿真试验的方法可用于旋耕机的设计和机组的匹配。  相似文献   

14.
圆盘犁犁体的工作方式和受力特点与其它触土部件有较大差异。本文从仿生学角度出发 ,基于土壤动物体表非光滑构成脱土原理 ,在标准型普通圆盘犁犁体上堆焊仿生几何非光滑结构单元 ,从而对圆盘犁犁体进行仿生设计制作 ,使之既满足耕作要求 ,又能减粘脱土 ,降低耕作阻力。文中确定了仿生几何非光滑结构单元的类型、数量、尺寸、分布和材料 ,分析了制作工艺方法 ,指出了具体的工艺流程 ,并制作完成了试验用仿生圆盘犁犁体 ,为仿生圆盘犁减粘降阻试验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煤体水力割缝中瓦斯突出现象实验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室内1:1大煤样水力割缝抽放瓦斯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水力割缝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现象,依据煤体特性、应力状态、应力水平、水射流压力、瓦斯压力等实验结果,并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水力割缝中煤与瓦斯的突出机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滚筒采煤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单一牵引调速影响截割性能的问题,对采煤机的变速截割进行了探索研究.考虑变速截割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按截割阻抗的大小对煤层硬度进行了平均划分;综合考虑不同截割性能指标的要求,对其进行加权平均作为优化目标,对截割运动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由截割阻抗变化引起的不同工况的调速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截割性能最优的变速截割调速控制策略.研究结果可为采煤机高效变速截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崔庙矿薄煤层诱发冲击矿压的原因,验证了薄煤层深部开采时具有冲击矿压现象,实验研究了薄煤层的冲击矿压危险性与煤岩体的结构特征的关系,即组合煤岩试样的冲击能指数随着顶板与煤样高度比值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煤岩高度比减小,组合煤岩单轴抗压强度增大,煤层厚度的变化对煤体中的应力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探讨了薄煤层应力分布及转移规律和冲击矿压机理,即煤层越薄,煤体承载能力越强,越不容易产生应力转移,由于开采煤体,引起峰值应力区垂直应力升高,水平应力对煤体约束减小,导致冲击矿压。文中以崔庙矿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设置切顶巷和顶板深孔爆破降低了冲击危险性,取得了显著效果,验证了薄煤层开采切顶巷防冲技术和顶板预裂爆破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虚拟综采工作面难以构建实时动态煤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采煤机行走轨迹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建立了初始三维地质模型和动态三维地质模型,并提取了目标煤层的轨迹曲线,为采煤机提供了目标截割路径;基于当前工作面采煤机的实际截割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三种采煤机截割方案,分别是采煤机记忆截割、人工干预的采煤机记忆截割和采煤机自主截割;建立了真实的虚拟综采工作面,构建了三种方案的实际煤层形态,并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煤机自主截割方案构建的实际煤层的总体平均误差为15.73mm,能够实现较小的割岩量和较高的回采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刨煤机的动力学行为,提高刨头的设计质量,以拖钩式刨煤机为例,对刨头作运动学分析,得到各转动角度与刨头结构和受力之间的关系。将欧拉角应用于刨头的有限转动分析,通过对两组角度表达式进行模拟,建立了刨头有限转动的运动学方程以及各个转角的数学表达式,求解得到了各个转角以及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由欧拉角的变化规律,可以确定刨头的姿态,从而能够实现刨头姿态的准确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