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10Zn,C12Zn及二元体系非等温固-固相变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具有层状钙钛矿结构的两种热致相变材料四氯合锌酸癸铵n-(C10-H21NH3)2ZnCl4和四氯合锌酸十二铵n-(C12H25NH3)2ZnC14,并在两种材料的乙醇溶液中结晶出一系列二元混合体系.对纯组分及各个二元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了热分析曲线,采用Kissinger和Ozawa两种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非等温固-固相变动力学,计算了固-固相变过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热致相变贮热材料四卤合金属酸(Ⅱ)二烷基铵具有层状钙钛矿结构,通过晶型有序-无序转变能可逆地固-固相变贮热. 合成了两种材料四氯合锰酸十二铵n-(C12H25NH3)2MnCl4和四氯合锰酸十四铵n-(C14H29NH3)2MnCl4,并在两种材料的乙醇溶液中结晶出一系列二元混合体系. 对纯组分及各个二元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了热分析曲线,采用Kissinger和Ozawa两种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材料的非等温固-固相变动力学,计算了固-固相变过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随着C12Mn质量分数的增加,二元体系表观活化能Ea值呈波动变化. CnMn及二元体系的反应级数均接近于1.  相似文献   

3.
长链脂肪酸可作为有机固 -液相变贮热材料 .利用 Kissinger及 Ozawa两种非等温动力学模型 ,处理了几种具有偶数碳原子长链脂肪酸的 DSC实测曲线 ,计算了固 -液相变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 .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使用美国 PE公司的 DSC- 7型差示扫描量热仪 .以α- Al2 O3 作参比物 ,扫描速率分别为 3,5,7℃ /min,样品、参比物均在 2 .2 mg左右 ,采用密封铝坩锅 ,在空气气氛中进行测试 .1 .2 药品实验所用试剂为癸酸 ( CR) ,月桂酸 ( CR) ,棕榈酸 ( AR) .2 结果及处理2 .1 实验结果对试样癸酸、月桂酸、棕榈酸分别测得 φ=3…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将不同含量,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接枝到以聚醚型的聚氨酯(PU)上,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固-固相变材料。并通过红外光谱法(I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来研究合成材料的结构与相变行为。结果表明,PEG成功地接枝在高分子链PU上,且具有较好的相变焓,适合的相变温度,并当PEG分子量相同时,随着PEG含量的增加,相变材料相变焓增大,热切热稳定性有明显改善,当PEG含量相同,PEG分子量在600~2000时,随着分子量的增加,材料的相变焓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高分子量聚乙二醇(PEG)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1,4-丁二醇(BDO)为硬段,采用两步溶液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固-固相变储能性能的聚氨酯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分析了该材料的形态结构和相变行为,并对其储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型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相变焓较大,相变温度适中,热性能稳定,相变过程中不产生液体,其相变实质是聚氨酯软段PEG由结晶固态转变为非晶固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乙二醇(PEG)为主体,加入无机纳米材料蛋白石(Opal),制备出的新型的有机-无机体系的聚氨酯/Opal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利用了IR、^1HNMR、DSC、POM、TG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型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变焓值、适宜的相变温度、热性能稳定和相变过程中不产生液体等特点。同时,加入天然纳米无机材料蛋白石后,不仅提高了材料的相变焓值,而且提高了其结晶性能,促使其结晶速率加快,结晶呈现出很规整的球晶状态。  相似文献   

7.
长链脂肪酸体系固—液相变动力学参数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Kinssinger和Ozawa法处理长链脂肪酸体系固-液相变的DSC数据,估算出其相变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两种动力学计算结果均显示,长链脂肪酸固-液相变的表观活化能与(平均)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从苯甲醛甘油缩醛出发,经聚乙二醇单甲醚端基改性,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含有双羟基并带有MPEG相变单元的新型单体,并通过逐步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通过红外、核磁、DSC表征了制备的新型相变材料的组成结构和相变行为.结果表明该相转变材料拥有较好的相转变特性.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二元体系固液相变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地控制脂肪酸贮能材料的相变过程,用差示扫描量法(DSC)研究了癸酸(CP)与硬脂酸(SA),月桂酸(LA)与豆蔻酸(MA)、棕榈酸(PA)二元体系的热力学性能,确定了低共熔混合物的组成、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运用Kissinger方法计算了CP-SA、LA-MA、LA-PA低共熔混合物固液相变过程的活化能及反应级数,结果表明:反应级数为1左右,活化能为199~226 kJ/mol,为脂肪酸、二元体系在民用建筑和调温纺织中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DTA-TG热分析技术研究了无机塑晶材料Na2WO4的热性能。实验数据表明,Na2WO4的固-固相变焓总和为164.1J/g,是一种有前途的固-固相变贮能材料。固-固相变的机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Na2WO4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晶型由低对称的晶系向高对称的晶系转变,同时引入振动和转动无序,从而吸收热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聚乙二醇端基改性,合成了一种新形的聚乙二醇功能化合物.其组成结构通过红外、核磁进行了表征.利用合成的新形聚乙二醇功能化合物与三价铕离子的配位作用,获得了一种新形的Eu-PEG聚合物基周-固相转变材料.该种固-固相转变材料的组成结构和相变特性通过红外光谱和DSC曲线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种固固相转变材料拥有较好的相转变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具有相变特性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作为工作物质,二醋酸纤维素(CDA)作为基体骨架,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连接剂,利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将MPEG接枝到CDA骨架上,得到均匀的接枝共聚物溶液,未接枝上的MPEG与接枝共聚物上的MPEG支链存在分子间的互相作用,所以所得溶液是共聚共混体系的溶液。采用干法纺丝成功制得了纤维。对纤维进行的DSC测试表明,该纤维在常温范围具有较高相变焓和较适宜的相变温度。  相似文献   

13.
对二酯酸纤维素(CD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接枝共聚物进行了FTIR,DSC,^1HNMR和^13CNMR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1538cm^-1出现酰胺II带氨基甲酸酯的吸收峰,在1604cm^-1出现芳香环的吸收峰;从DSC分析可知,由于MPEG被固定后,链段运动自由度受到限制,使得MPEG的实际的相变焓比理论相变焓小;用^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这种CDA和MPEG的接枝共聚物,并确定了^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这种CDA和MPEG的接枝共聚物,并确定了^1HNMR和^13CNMR谱中各谱峰的归属,证明了MPEG是通化学链连接到CDA上。  相似文献   

14.
NaOH/KOH二元体系蓄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NaOH/KON二元体系蓄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 相变材料(PCM)的熔解和凝固等现象,获得了二元体系组成对相变点的影响曲线图,计算了PCM的固-固相变潜热和分别处于液相,混相和固相状态时的导热系数。实验表明,二元体系的相变包括固-液相变和固-固相变,这两倍分的相变潜热值较大;相变过程中会有空穴的产生和不凝气体的存在;NaOH/KOH二元体系导热系数的实验值小于理论值,这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相变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可以调节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的新型功能性路面材料,其中,沥青混合料骨料级配对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调温性能有何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选择两种复合定型相变材料(CPCM)石蜡/膨胀石墨/高密度聚乙烯(简称为PHDP)和道路温度调节材料(简称为DTC)两种相变材料,首先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试验,对CPCMs与沥青之间的反应进行了定性分析。其次,分别制备级配类型为AC-16与AC-20的相变沥青混合料,通过路用性能试验和调温试验评价不同骨料级配对相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与调温效果影响影响。结果表明,两种CPCM与沥青之间均为物理反应;相比级配类型AC-16,AC-20可以显著提高含PHDP的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调温效果,但是对于含DTC的相变沥青混合料的改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对苯二胺及芳酸或芳氧乙酰等为原料,PEG-600为催化剂,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10个新的亚苯基-1,4-二芳酰基及二芳氧乙酰基二硫脲衍生物。用元素分析,^1H NMR及IR鉴定了其结构,并对合成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相变储热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变储热材料研究与开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系统地介绍了各类相变储热材料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实际应用,概括了固-液、固-固相变材料特性及应用上的不足和解决方法,对相变储热材料的应用前景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