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东农田黑线仓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研究了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种群内部因素及环境因子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其中4月份的平均胎仔数与当年7~12月份种群数量高峰相关性显著,是预测预报的基础;环境因子中8月份月均气温及极端降水量影响害鼠的怀孕率、胎仔数等,对其种群数量变动有一定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花鼠种群生态学研究(Ⅱ)——繁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山西省隰县地区花鼠(Eutamiassibiricus)种群的繁殖特征.对繁殖期、年繁殖次数、性成熟速率,不同年龄组的性比、怀孕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等做了分析研究.花鼠种群的总性比(♀/♂)为1.07,雌性略多于雄性,但是也随季节和年龄的不同而变化.刚出生的仔鼠性比为1.00,而幼年组则升为1.41,到成年组Ⅰ、Ⅱ组则降为0.92和0.88,老年组则为1.33,说明雌性仔鼠的成活率较高,怀胎、产仔等行为会增加成年雌鼠的死亡率,但雌鼠比雄鼠寿命长.花鼠年繁殖一次,交配、妊娠时间在3月-6月上旬.当年鼠越冬后(从出生开始计算月龄10个月左右)参与繁殖.成年Ⅱ组繁殖力最强,繁殖指数(5.50)高于成年Ⅰ组(4.17)和老年组(4.16).花鼠胎仔数3~7只,平均为5.04±0.13只.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低氧对不同海拔雄性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生殖机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海拔雄性高原鼠兔繁殖期睾丸指数,附睾指数,附睾尾精子数量,精子活率和睾丸组织LDH-C4和LDH比活力及其比值;同时还统计了不同海拔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数。结果显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睾丸指数、睾丸组织LDH-C4比活力和LDH比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海拔高原鼠兔附睾指数和附睾尾精子数量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1);高海拔高原鼠兔精子活率和LDH-C4比活力/LDH比活力均显著高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5);而高海拔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数却显著低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5)。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低氧对高原鼠兔精子生成和精子活率不仅没有抑制,反而明显提高,但低氧对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有显著影响,随着低氧程度提高,胎仔数下降。  相似文献   

4.
在封闭种群中,通过标记重捕和标记夹捕法对农田害鼠的种群数量N,捕获率P和密度D进行了估计.分别为72,0.1528,42只/公顷和85,0.1882,55只/公顷.两种方法间结果差异不大.使夹捕法可用以估计害鼠种群数量,扩大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BALB/c系裸小鼠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分析BALB c系裸小鼠不同胎次的繁殖能力和繁殖规律。方法 以 160只种鼠雌雄各半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繁殖卡的详细资料 ,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BALB c裸小鼠怀孕率 95% ,平均每只母鼠怀孕 (3 0 9± 1 2 3 )胎 ,平均产仔数为 (7 2 1± 2 74)只 ;纯合子数占总产仔数的 50 53 % ,平均窝纯合子数 (3 64± 1 57)只 ;纯合子离乳数占纯合子数的 88 3 2 % ,平均窝纯合子离乳数 (3 2 2± 1 83 )只。其繁殖性能以第 2、3胎最好 ,第 1、4胎次之 ,第 5胎最差。结论 BALB c系裸小鼠在三级屏障系统内生长繁殖良好 ,每只雌鼠最好繁殖 3胎或 4胎即要更换种鼠  相似文献   

6.
大足鼠耳蝠冬眠期储存精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足鼠耳蝠主要分布于中国.为探讨其繁殖对策,对分布于北京房山区的大足鼠耳蝠进行了研究.用冰冻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雌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及雄性的睾丸和附睾,发现大足鼠耳蝠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在冬眠期间都储存精子,储精时间超过40d.这种精子储存的繁殖对策对蝙蝠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加蝙蝠的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黑线仓鼠室内饲养与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黑线仓鼠的室内饲养及其繁殖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黑线仓鼠胆小怕惊,野鼠约25 d方能适应关禁;对植物种籽的喜食性远大于植物营养枝;喜潮湿怕干燥;繁殖温度以19 ℃左右为宜;性活动一般发生于夜间,性交持续时间3~5 s,性周期4.38±0.29 d,孕期21.2 d,每胎仔数平均4.70只,较野外鼠的6.07只低,哺乳期17 d,离乳率89.36%,育幼任务完全由雌鼠承担;室内饲养条件比自然条件下繁殖周期延迟1个月.  相似文献   

8.
探索心电噪声与睡眠分期是否存在关联.统计觉醒、浅睡、深睡、眼动睡眠及睡眠时相转换间期的心电噪声分布情况.选取循环交替模式睡眠数据库的失眠组(N=7)与正常睡眠组(N=14)的心电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噪声时段主要分布于觉醒期(失眠组84.2%±16.0%,正常组53.6%±21.9%,P<0.01)与睡眠时相转换间期(失眠组9.4%±12.7%,正常组23.6%±14.0%,P<0.05).睡眠中的心电噪声时段主要分布于觉醒期,其次分布于睡眠时相转换间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精子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研究了几种因子对光唇鱼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唇鱼精子激活与运动的适宜pH为6.5~8.0;pH 7.0时,精子激活率达(93.33&#177;2.89)%、运动时间达(30.33&#177;1.53)s。精子在0.4%g/L NaCl溶液中的激活率达(93.67&#177;1.15)%,运动时间及寿命分别达(36.00&#177;1.00)s及(44.67&#177;1.53)s。精子在0.7%g/L KCl溶液中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分别达(93.33&#177;2.89)%、(55.33&#177;1.53)s及(65.33&#177;2.31)s。精子在(0.1~1.0)%g/L的葡萄糖溶液和CaCl2溶液中均不能激活。精子在室温28~30℃下存放3 h后活力明显下降,在低温4℃下存放5 h后活力与鲜精相比无显著差异。CF-HBSS液及1.0%g/L NaCl溶液可作为精子保存用稀释液。  相似文献   

10.
银胶菊在不同入侵生境中的繁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胶菊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 在耕地、草地、疏林及公路旁 4个入侵生境中的种群密度、花序数量特征、种子产量、种子千粒质量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生境中银胶菊的密度、头状花序数、结实率、种子产量和种子千粒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密度变化范围为 (10±2)~(80±24) 株/m2; 头状花序变异范围为 (2 618±843)~(14 539±3 296) 个/m2; 平均结实率为 (43.8±5.6)%~(82.5±2.2)%; 平均种子产量的变异范围为 (10 308±1 036)~(60 361±14 661) 粒/m2; 种子千粒质量为(0.34±0.06)~(0.46±0.01) g。其中, 生于公路旁生境的种群, 密度最大, 但结实率和种子千粒质量最小; 生于耕地和疏林下的种群, 密度较小, 但结实率和种子千粒质量却最大。根据繁殖特征, 探讨了银胶菊在不同生境中的入侵能力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邓燕红 《科技资讯》2008,(8):241-242
通过2004年~2007年连续四年在重庆三峡库区7个主要淹没区县的系统监测,重庆三峡库区的害鼠种类以褐家鼠、黑线姬鼠、鼩鼱、小家鼠、黄胸鼠5种为主;害鼠种群数量表现出春季小高峰和秋季大高峰的周年变化特征;以溴敌隆为杀鼠剂,采取竹筒毒饵站投放毒饵的技术,农田平均防治效果为83.55%,农舍平均防治效果为88.2%。  相似文献   

12.
宁夏贺兰山岩羊春季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体观测垂距法对贺兰山春季岩羊种群数量、性别、年龄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春季岩羊种群密度为(13.13±2.27)只/km^2,总数量为(11 161±1 930)只,1997—2005年春季岩羊数量累计增长了50.48%,年平均增长率为6.01%,比1983—199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3%有明显降低.2005年春季成体与幼体个数比为3.44∶1,成体中雌性与雄性个数比为1∶1.04,群体中混合群占59.6%,雄性群占19.3%,雌性群占21.1%,独羊占8.2%,群体大小范围为2~28只,平均为6.6只.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我们利用人工巢箱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对大山雀亲鸟营巢投入对繁殖功效的影响开展了初步研究。大山雀平均巢材重量为33.90&#177;13.44g,不同繁殖个体的巢材重量存在极显著差异(t=18.336,Sig=0.000),表明大山雀不同个体的营巢投入不同。大山雀种群内个体的繁殖时间存在明显差异(Z=1.422,Sig=0.35),但巢材重量与大山雀产首枚卵日期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较晚繁殖的个体并未减少筑巢投入。大山雀巢材重量与窝卵数(r=0.292,P=0.034)和出雏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294,P=0.033),巢材越重,窝卵数越大,出雏数越多,表明大山雀能通过调节营巢投入增加窝卵数和提高出雏率。但巢材重量与雏鸟出飞数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可能存在其它生态因子影响大山雀育雏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 ,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繁殖场现圈养了大熊猫 4 2只 ,雄性 18只 ,雌性 2 4只 .0~ 1岁的 11只 ,2~ 4岁的 12只 ,5~ 10岁的 8只 ,11~ 15岁的 7只 ,16岁以上的 4只 .育龄雌性大熊猫 11只 ,有生育史的 9只 ,育龄雄性大熊猫 6只 ,4只能进行自然交配 ,2只可供采精 .从 1986~ 2 0 0 0年 ,共繁殖大熊猫 3 3胎 ,5 0仔 ,存活 1岁以上的3 6只 ,存活率为 72 %,其中单胎 17胎 ( 5 1 5 %) ,双胞胎 15胎 ( 4 5 5 %) ,三胞胎 1胎 ( 3 %) .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 ,每年春季 3~ 4月发情交配 ,8月 ( 3 0 49%)和 9月 ( 4 8 88%)产仔 ,每胎平均产仔 1 5只 ,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 1 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仔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 ,妊娠期平均是 13 7 4± 19 3d ,初生幼兽的体重平均为14 2 6± 3 9 4g(N =13 ) ,最轻的只有 5 3 5g ,最重的 2 16g .即使是同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也有很大差异 ,1999年 8月2日大熊猫白雪产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分别为 5 3 5g和 15 0g ,相差近 3倍 .性成熟的年龄 ,雌性是 5 7± 1 1岁 ,雄性是 5 8± 0 5 8岁 .  相似文献   

15.
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的白鹭繁殖行为和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2 0 0 1年 3月至 7月对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鸡屿岛的白鹭 (Egrettagarzetta)繁殖行为和繁殖力进行了研究 .白鹭集群、择巢、筑巢于 2月中旬至 3月中旬 ,3月底部分亲鸟开始产卵和孵化 ,4月中旬雏鸟开始出壳 .白鹭窝卵数为 4.43± 0 .6 8(SD)枚 ,孵化期为 2 3.2± 1.4d ,孵化率为 88.5 0 % ,窝雏数为 3.8± 0 .8只 ,育雏期 2 8~ 35d ,雏鸟成活率为 87.7% .每年每只白鹭的繁殖力为 1.96只雏鸟 ,每巢成功繁殖 3.37只雏鸟 .鸡屿岛白鹭繁殖前期的种群数量为 5 0 32只 ,繁殖结束时亲鸟和成活雏鸟数量共 135 0 6只 .本文分析影响白鹭繁殖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白鹭繁殖期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探讨猪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与否对其体外受精和孤雌激活后早期发育的影响.从屠宰场收集猪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42-46h后分为3组:排出第一极体组、没有排出第一极体组和对照组(不挑选第一极体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或化学孤雌激活之后放入胚胎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于第48h和第168h统计分裂率和囊胚率.①体外受精后,有极体组的卵裂率略高于无极体组和对照组的卵裂率(62.19%&#177;6.99%vs55.40%&#177;6.80%和56.33%&#177;8.17%),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囊胚率分别为4.87%&#177;3.77%,2.33%&#177;1.34%和3.50%&#177;2.96%,有极体组明显高于无极体组(p〈0.05),对照组与其它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化学激活后,有极体组的卵裂率高于无极体组和对照组(75.45%&#177;1.35%vs64.81%&#177;2.07%和69.64%&#177;2.51%,p〈0.05);有极体组的囊胚率也高于无极体组和对照组(24.54%&#177;4.34%vs12.96%&#177;3.99%和18.75%&#177;1.87%,p〈0.05).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比没有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强,但没有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或人工激活后也可以发育到囊胚阶段.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的优势鼠种,是栖息在高寒草甸的关键物种之一,其种群数量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影响深远.然而,目前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模拟研究相对较少,且多是基于经验关系的短期预测研究.根据现有文献数据获取高原鼠兔与鹰类的生活史特征,构建基于过程的高原鼠兔与鹰类耦合的高原鼠兔种群数量预测模型,并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研究.预测结果表明在无外界干扰条件下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处于53只/公顷到278只/公顷之间,属于较高水平;在药物灭鼠80%的情况下,高原鼠兔4年便可以恢复至原本数量的70%,在6年后繁殖至峰值,仅药物灭鼠作用有限;药物灭鼠后设置招鹰架效果不佳,原因在于高原鼠兔繁殖数量大幅超过被捕食数量,天敌捕食没有起到抑制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高寒草地-鼠兔-鹰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中的 3种优势啮齿动物 (小毛足鼠 Phodopusroborovskii、三趾跳鼠 Dipus sagitta和子午沙鼠 Meriones meridianus)及常见种 (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种群生产量进行了研究 .这 4种鼠种群生产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季节动态特点是由其季节性繁殖特性及各季节的种群数量所决定 .小毛足鼠、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的繁殖生产量约占其种群生产量的一半 ( 44~ 4 7% ) ;而三趾跳鼠的繁殖生产量占其种群生产量的 1 4 % ,这与该鼠的低繁殖率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间繁殖特性的差异,本研究以11个不同地理总群的紫茉莉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萌发及茎秆扦插繁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萌发特性存在差异,江苏(JS)地理种群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77.50%和72.00%,福建(FJ)地理种群种子的萌发率和广西(GX)地理种群种子的发芽势最低,分别为22.50%和3.50%。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茎秆扦插繁殖特性也存在差异,北京(BJ)等8个地理种群的扦插成活率相对较高,均高于90%,而JS种群的最低,为46.67%;GX种群插穗平均生根数最大(69.83根),显著高于其它地理种群(P0.05),重庆(CQ)种群的最低(6.57根);GX种群插穗平均根长最大,为2.74 cm,上海(SH)的最小,为1.04 cm。种子萌发率与茎秆扦插成活率间存在负相关,但没有显著性,表明紫茉莉的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权衡。本研究不仅揭示了紫茉莉的繁殖表型可塑性,也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光蜂在田间全年平均寄生率为15.3%,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旬~10月下旬,寄生率可高达41.5%.试验表明,在不施药情况下,日光蜂可以有效控制苹果绵蚜种群消长,效果明显.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数学模型为:Na=0.1246No/(1+0.1246&#215;0.0127No).日光蜂寄生苹果绵蚜的数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日光蜂寻找效应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246/(1+0.1246&#215;0.0127No).日光蜂的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0.40头和194.46头.日光蜂寻找效应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698P-1.0639.不同温度条件下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量有差异,在22℃时寄生量最高.因此,日光蜂的保护与利用,在苹果绵蚜的防治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