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毛泽东在1920年的湖南“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中提出的“湖南自治”和“湖南共和国”思想是他在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现实政治状况和湖南历史地理状况后提出的一种政治改革方案和国家模式构想。这一思想反映了他反帝反军阀、重视人民群众、重视实际斗争等基本思想倾向,同时也具有曲解民族自决理论、提倡狭隘地域主义、推崇自然经济等局限性,是青年毛泽东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时期思想模糊混乱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2.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社会激变的产物。它酝酿于五四前(1918年7月),成立于五四后(1919年7月)。它的宗旨是:“本着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的中国”。信条是:“奋斗、实践、坚忍、俭朴。”其宗旨和崇尚的信条反映了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求知、求新、求变革的愿望。“少中”发展的会员需五人介绍,经评议部通过方为认可。“少中”初期尚能保持一定的质量,最盛时会员达一百零八人,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赵世炎、恽代英、杨  相似文献   

3.
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史称“五四时期”。这个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他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他后来发展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铺下了最初的奠基石。 那么,毛泽东是怎样由一个普通农民子弟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转变的标志是什么?我  相似文献   

4.
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已经六十周年了。在五四时期发生的文学革命运动,也经历了同样的岁月。六十年采,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正在胜利地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样地,六十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天,我们在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于继承和发扬五四文学革命的光荣传统,更好地发展当前的社会主义文艺,仍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陈望道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时期,他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金刚”,《共产党宣言》全文第一位中文译者,也是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员,中共主办的上海大学的校务负责人之一。而浙江第一师范,则是陈望道初出茅庐的第一个战场和第一个舞台。在这里,陈望道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战斗活剧,促使他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在一生的战斗生涯中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后,独具个性的青年毛泽东在时代的召唤下,从早年“圣贤救世”的救国之梦中走出来,经过对各种主义、思潮的研究和探索,亲历了湖南“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两次政治实验的失败,最终选择了唯物史观作为根本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从此毛泽东一生的信仰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相似文献   

7.
对于青年学生、青年知识分子,“一二·九”运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节日.青年学生,青年知识分子是时代的脉膊,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新军,青年学生运动和中国社会的改革运动总是密不可分的.远的不讲,中国近代史上的“公车上出”,“戊戌变法”、一直到现代史上的“五四”、“一二·九”、天安门广场的“四五”运动,无不都是这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既是政治救亡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在实施“科教兴国”的今天,弘扬“五四”精神要由注重弘扬“五四”的政治斗争精神转而弘扬“五四”作为思想解放运动所蕴育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以及勇于探索、除旧布新的精神和着眼青年、张扬青年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青年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三条途径方家喜(91历①)毛泽东在1921年元旦以他在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的发言为标志,完成了他的世界观的伟大转变,从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变成为逐渐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读书、实践、思考是青年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三条基本途径。读书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任务,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社会主义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是过去青年历史责任的继续和发展。回顾历史上青年走过来的艰苦曲折的道路和光荣革命传统,可以激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它之所以能形成大规模的妇女解放思潮,其原因在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推翻封建制度的客观要求;“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今我国妇女运动也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五四”运动的前夕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跃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侵略和压迫,使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生的;同时又是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鼓舞下发生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是,  相似文献   

13.
<正> 毛泽东同志,于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在青少年时代,就阅读了不少中外哲学名著,把研究哲学同改造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刻苦读书,追求真理,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同志经历了世界观的转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摒弃了唯心论、二元论的哲学观点,完成了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一一九一○年,毛泽东同志在东山小学求学时,读的主要是孔夫子的书,但他不喜欢它们。后来他读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和《列强瓜分之危险》等书,激起了他的爱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中国青年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记录着毛泽东同志大半个世纪以来对青年问题的探索足迹,又反映着中国青年近百年来光辉而又曲折的成长历程。它展现出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同时又沉淀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作为“五四”青年的杰出代表,青年毛泽东走出了一条既饱含时代共同精神又极具个人特色的成长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毛泽东和全党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形成了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毛泽东同志对青年的关怀和爱护下,几代青年健康…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中国青年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记录着毛泽东同志大半个世纪以来对青年问题的探索足迹,又反映着中国青年近百年来光辉而又曲折的成长历程。它展现出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同时又沉淀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作为“五四”青年的杰出代表,青年毛泽东走出了一条既饱含时代共同精神又极具个人特色的成长道路工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其他无产阶级领袖一样,他也经历了一个世界观的转变过程。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各种社会思想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就在五四运动前后,周恩来的世界观发生了转变,他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由一个进化论的信奉者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王光祈(1892m1936年),是以“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社会活动家和音乐学家双重身份载人史册的。早在1989年3月,我国著名音乐学家冯文慈、俞玉滋即撰文④指出:关于王光祈的一生,有三个问题值得分析研究。一是,他作为“五四”爱国反帝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后来何以转向以音乐学为终生事业,如此强调音乐在复兴祖国中的作用。二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进人物,在音乐思想上何以如此强调孔子“乐教”,所谓“谐和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少年时,深受传统爱国主义及民主主义的影响,立下了反对封建主义和革新社会的宏伟志向;后来,在五四思潮的作用下,他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并设想通过这个学会来建立一个适合于二十世纪的“少年中国”;为了实现工读互助的理想社会,他又发起了工读互助团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制定和顽布的。“五四宪法”的命运始终与毛泽东本人密切相关。一方面,他对“五四宪法”的文本以及最初的实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科学立宪态度对“五四宪法”影响深远;而另一方面,毛泽东宪法观的固有局限及其蜕变又导致了“五四宪法”文本上的缺陷与实施中的困境,造成了它在当时的悲剧性命运。探究毛泽东对于“五四宪法”的影响.反思其成败得失,对于现时代中国的行宪与守宪,对于“宪政中国”这样一个国人期盼已久的百年夙愿的实现无疑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正确评价他在这个时期的历史作用,对于研究当时革命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四人邦”横行时期,这个问题被弄碍十分混乱,成了理论上和史学研究中一个禁区。“四人邦”被粉碎后,这种影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清除。因此,深入分析五四时期革命运动的特点,认真考察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活动,正确评价他的历史作用,仍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一) 以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而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1911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它是在民族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日益严重的基础上,在新的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的条件下爆发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