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污水灌溉过程中离子交换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污水灌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土壤与污水间的离子交换问题,建立了符合离子交换实际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物理模型实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定量预测了污水灌溉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即地下水硬度升高和土壤含氮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灌溉可以改良盐碱土,亦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关键在于能否合理灌溉。本文根据平罗县土壤盐渍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防止和治理土壤盐渍化的必要措施为:控制引水总量;完善排灌水系统工程;科学灌溉;兴修渠道防渗工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桂圆树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建立精确灌溉与施肥自动化控制系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精确灌溉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状况,对灌溉量和施肥量可以有效分配,使肥、水达到精确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渗灌高效节水灌溉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有彪  冯乐涛 《甘肃科技》2007,23(5):212-214
渗灌是压力水通过渗水毛管管壁的毛细孔以渗流的形式自下而上湿润其周围土壤。渗灌通过充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水要求,还能够充分利用水、气、肥、温,使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结构,适合于植物生长需求,提高产品综合经济效益。在张掖市党寨乡特定的自然气候条件下,通过渗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法,进行对西红柿、苦瓜等蔬菜瓜果进行灌溉对比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土和壤土的物理性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污水灌溉试验,测定了污水灌溉后这2种土壤的田间持水率和孔隙度,分析了污水灌溉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后污水中的有机物会影响土壤结构,继而影响土壤的持水能力,其中污水灌溉增加了土壤的黏性是使土壤持水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污水灌溉对壤土的持水能力影响更大。这说明在黏粒含量较小的沙土上更适合进行污水灌溉。  相似文献   

6.
白保勋 《河南科学》2013,(10):1628-1630
为了研究生活污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污水灌溉量(0,300,600,900,1200,1500m3/(hm。·week)),进行了生活污水杨树林地灌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污水灌溉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生物量磷含量增加,多酚氧化酶、尿酶、磷酸酶活性增强,在一定灌溉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较低灌溉量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灌溉量过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与酶活性降低,土壤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土壤含水量与氮化合物迁移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蒸渗仪内进行的灌溉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影响溶液中有机质和氮化合物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降雨和灌溉以后,随土壤含水量的上升,微车物活性增强,有机物分解和成氨作用速度加快,COD和NH4^ -N浓度随之增加。NH4^ -N离子浓度的提高加速硝化作用的进行,但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也同时加速了N03^—离子的淋溶和反硝化作用,因此,土壤含水量与N0^3— -N浓度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规模化肉鸭养殖的蓬勃发展,养殖业废水回用于农业灌溉是否可行,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以近年进行的规模化肉鸭养殖环境评价案例为模型,对该行业废水的产生、处理、排放情况进行疏理,并对不同农作物(水稻、棉花)在不同的时期的需水量及灌溉水质进行分析,论证规模化肉鸭养殖场污水用于农业灌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清水灌溉对消除城郊稻田土壤PAHs污染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清水灌溉对消除城郊稻田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作用,提供土壤PAHs污染的工程治理理论依据,以沈抚污水灌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连续清水灌溉0,3,10和30年的污染稻田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样本,测定PAHs各组分含量,分析清水灌溉对消除稻田土壤PAHs总量及某些单一组分的效果。当前沈抚污水灌区稻田土壤PAHs总量在表层为612.3-6362.8μg/kg.干土,在亚表层为319.5—4318.5μg/kg.干土。随着清水灌溉年限的增加,土壤PAHs总量和16种PAHs单一组分含量均不同程度逐渐降低。清水灌溉10年后,土壤PAHs总量接近或低于土壤PAHs环境标准;单一PAHs组分仅菲含量依然高出环境标准。清水灌溉措施可有效消除由污水灌溉所造成的土壤PAHs污染,特别是高环PAHs污染,但是其作用周期需要10年左右或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以3种水源灌溉土壤并进行实验研究,对测定结果做模糊聚类分析,从而为我国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水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肥力,而雨水相应的使土壤肥力大幅度降低.自来水与再生水大部分指标,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弱,而雨水则正好相反.关于再生水和雨水的回收利用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集雨微灌对春小麦产量、灌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1年在黄土高原西北部进行了灌水方式(管灌、滴灌和微喷灌3个水平)和灌水量(0,22.5,45.0,67.5mm4个水平)二因素试验,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尽管灌水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从产量表现来看,其大小顺序依次是微喷灌、滴灌、管灌和对照;灌水量和互作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水有增加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干粒重的趋势;随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减小,而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增加,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补灌能增加小麦的最大灌浆速率.作物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微喷灌67.5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供水效率以微喷灌45.0,67.5mm处理为高。  相似文献   

12.
通辽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污灌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解析不同再生水对土壤中PCBs的影响,选取通辽地区6个不同灌区,分析土壤样品中的48种PCBs,采用环境质量标准和毒性当量因子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CBs总浓度为0.36~2.44ng獉g-1,7种指示性PCBs浓度范围在0.05~0.38ng獉g-1,其中处理后工业废水灌溉区PCBs污染程度最大.土壤中PCBs同系物组成以三、四氯联苯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二氯联苯及五氯联苯.土壤样品中PCBs浓度呈现深层土壤低于表层土壤的趋势.主成分分析发现,污灌农田土壤主要来源于变压油的泄漏及大气的干湿沉降.从整体上看,通辽农田土壤污染水平或毒性当量处于较低生态污染水平,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小,但污水的长期灌溉会增大土壤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中水灌溉对植物及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水、30%二级中水、50%二级中水、100%二级中水灌溉太阳花、虞美人、丹麦草、观叶菊、长寿花等植物.对植物、土壤具体指标的测定表明:植物经不同配比二级中水灌溉长势良好,土壤中的各营养指标明显增加,重金属元素稍有累积,但没有造成污染.二级中水灌溉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施用再生水灌溉绿地时,应定期监测土壤的变化,并结合具体情况对其环境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工业排放污水作为灌溉用水,其含钠量的多少会给土壤和植物不同程度的带来有害影响.本文简述了这一有害影响,并且以钠吸收率(SAR)为依据,分低钠水(S1)、中钠水(S2)、高钠水(S3)和特高钠水(S4)作为评价标准,本文还讨论了SAR与ESP的经验关系式,又以土壤的钠交换率(ESP)为评价标准,对四川省资中县某厂排放废水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该厂排放废水在只考虑SAR和ESP的情况下,一般可用作灌溉水.但有时要注意对ESP极敏感植物的影响.对一般工业排放废水也可采用此方法检验污灌时其废水中含钠量所造成的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Cu元素在玉米体内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u在玉米体内的迁移与累积。方法采取自植玉米,分为对照区和污染区,对污染区的玉米人为施加模拟污水,分别采集污染玉米和对照玉米在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部位作为样品进行Cu元素含量分析。结果Cu元素在玉米各部位的平均累积量M=mCu(Ex)/mCu(CK)值为:根(M=2.29)>茎节(M=1.55)>茎(M=1.18)>籽实(M=1.15)>叶(M=1.05)。结论污染区玉米成熟后籽实中重金属Cu元素的含量很小,没有超标,可以食用。而根部含量很高,为净化土壤中重金属Cu元素污染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赞比亚铜带地区水、土壤和食物中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因为赞比亚铜带地区小户农民利用污水浇灌农田对健康带来的影响。方法对该地区的水、土壤和食物按月进行采样,共计采集水样71份,土壤样49份,农作物样65份。采用标准方法分析土壤和水样中的生物可利用重金属元素,通过消解法分析农作物中的重金属总量。结果及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地域的水、土壤和农作物已经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此研究结果将用于促进赞比亚铜带省的采矿区对食品质量以及与重金属污染的粮食作物消费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使用矿区废水作为农用灌溉用水,控制和减少污水对农作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