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技促进发展》2013,(6):139-139
<正>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的总体要求,截至2010年底,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4%;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217个,启动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完成了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82亿平方米;推动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与改造,完成能耗统计33000栋,能源审计4850栋,公示了近6000栋建筑的能耗状况,对1500余栋建筑的能耗进行动态监测。在北京、  相似文献   

2.
以陕南地区某砖混建筑为例,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利用BIM绿色分析软件Ecotect建立模型A。结合《节能标准》的各种指标限值赋予软件模拟的模型B,进行A、B建筑能耗模拟计算及对比,发现模型B的逐月能耗及全年各项能耗值均低于模型A。研究结果表明:《节能标准》的各种指标限值有利于节能;模型B建筑各项能耗降幅不大,建筑本身能耗除了与建筑围护结构有关系,还与其他因素如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等相关;在建筑节能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墙体、门窗、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吴常军 《工程与建设》2015,(1):46-47,50
文章根据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了绿色建筑中给排水专业设计要点: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利用、非传统水源(雨水)利用、给排水节能节水措施等,并对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小康社会的建成,建筑能耗(超过总能耗的1/3)增长潜势强劲,为此从顶层设计推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评价项目基数小增速快但比例极低(不到新增建筑面积的2%),为充分释放其作为本行业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核心载体功能,绿色建筑会展有利于提升社会不同群体对国家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宣贯、绿色建筑概念的认知、新型绿色技术的了解和把握、企业界高频次全产业链商务合作接触的实现等,本研究对我国绿色建筑会展发展现状的进行了初步调研,旨在提升我国绿色建筑会展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水平,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产业链的全面有机联系,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分步骤实现绿色建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严寒地区典型城市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的采暖能耗,分析二次输配管网及建筑本体的节能潜力.方法选择两家供热公司的两座换热站进行实地测试,对换热站、二次输配管网以及建筑本体3处节点进行数据收集,分析采暖季的供暖能耗水平以及各节点处的能耗损失.通过与《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2016)及《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进行对比,得出各节点处的节能潜力.结果两座换热站间的各节点处的节能潜力差异较大,换热站的补水量处于较高水平.建筑本体单位面积耗热量平均值为0.343 GJ/(m2·a),85.7%的建筑满足过量供热率,换热站的二次输配管网热损失在20%左右,换热站的供暖能耗平均值为0.37 GJ/(m2·a).结论科学评估非节能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和节能量,加强供热运行的管理水平,按需供热,制定合理的运行调节策略,可以挖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6.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及环境排放案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了解建筑能耗和环境排放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的特征与分布情况,根据"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及环境排放模型"中的模型,选择了3栋不同规模混凝土住宅建筑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住宅建筑单位面积全生命周期能耗为1.7 GJ/(m2.a),环境排放质量大小依次为CO2、SO2、NOx、CO和PM10。建材开采生产与建筑施工两阶段能耗与各种环境排放在全生命周期能耗与排放中的比例最高达到80%,节能减排潜力显著。  相似文献   

7.
大型公共建筑的用电量超过社会建筑总用电量的30%,是建筑节能监管和改造的主要对象,但目前大部分公共建筑的实时分项能耗数据还未被掌握。利用数据采集、通讯等相关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一套建筑能耗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对40栋目标建筑进行能耗分项监测,获得了大量的建筑能耗实时分项数据。对建筑的结构和使用信息进行统计,结合获得的实际能耗数据确定影响建筑能耗的诸多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建筑能耗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到影响这40栋建筑能耗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能耗预测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模型对同种功能类型建筑的能耗起到了较准确的预测作用。此模型可为部分公共建筑的定额用能和超定额加价以及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现有建筑模式能耗高、污染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具有能耗低、节能等优势,"十二五"规划以来,绿色建筑在我国快速发展。该文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对绿色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涉及决策、设计准备、设计、施工、动用前准备到保修6个阶段,对推动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自建的居民住宅多采用砖混结构,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节能处理,墙体及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差,门窗气密性不佳,因而由采暖或制冷过程造成的能耗浪费严重。文中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并对建筑围护结构中能耗损失比例较大的外墙、外门窗、屋顶和楼梯间隔墙等建筑构件,结合建筑本身实际状况,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出了节能改造的具体方案。通过调查对比发现,改造后的建筑在节能效率方面比改造前有了显著的提升,改造技术可操作性强,性价比高,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绿色节能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分析中国主要结构类型的居民住房建材使用量、各种类型建材碳排放因子的基础上,对中国各类居民住房单位面积碳排放因子进行了科学评估.同时,综合运用中国1982-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对中国居民住房建筑的固定碳排放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1981-2010年中国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城市地区的居民住房碳排放总量逐步追赶并超越农村地区的.此外,对2010年中国31个省区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量进行的区域分析发现:中国居民住房建筑物固定碳排放总量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总体表现为东南发达省份排放总量高,西北欠发达省份排放总量低;人均排放量以中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省、市较高,西北、东北地区较低,大致可以沿东北--西南走向划界,界线以上区域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均排放量较低,界线以下区域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都较高.对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居民住房建筑固定碳排放的区域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以EBI(Enterprise Buildings Integrator)和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为代表的先进控制技术成为当前楼宇自控系统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潮流,极大促进了新建以及在建绿色智能建筑的建设和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系统集成和使用功能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以某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其楼宇自控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分析,最终通过利用EBI与FCS等技术,将供中央空调、供配电、照明以及第三方协议设备与EXCEL5000 EBI系统相集成,用以监控绿色智能建筑的能耗,实现了多资源的高效运行,从而进一步增强和提高了绿色智能建筑的控制水平、使用功能以及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2.
既有工业建筑屋面与普通屋面相比,单体屋面面积普遍较大,造成雨水径流总量大,洪峰流量高,且由于屋面材料及生产类型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雨水水质污染。基于此,研究分析了适用于工业建筑屋面雨水的低影响开发典型技术,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和屋面雨水收集等。总结了典型技术对径流总量、洪峰延迟及雨水水质净化等方面的控制效果,并进行了适用性评价,为既有工业建筑进行低影响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陈平  孙澄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13):108-116
 近零能耗建筑以实现建筑能耗趋近于零为目标,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建筑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和主要目标。通过追根溯源近零能耗建筑起源与演进历程,讨论了类似概念的异同和发展近零能耗建筑的基本思路,针对研究现状中近零能耗建筑总体策略分类,探讨了便于平衡计量的低耗能与高产能总体策略划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技术框架,阐述了主要技术措施、特征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透明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有重要影响,其中窗墙比和玻璃类型是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针对不同气候区条件下典型城市的办公建筑,采用不同镀膜位置的低辐射中空玻璃,应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分别考虑外窗方位和窗墙比变化情况下,计算房间的制冷能耗、供暖能耗和综合能耗。结果表明:随着窗墙比增大,制冷能耗均增大,窗在南侧房间供暖能耗均减小;哈尔滨外窗在南向时采用A型玻璃更佳,其他方位采用C型玻璃更佳,广州、南京和北京外窗均采用B型玻璃更佳;广州、南京、北京窗在西侧采用B型玻璃且窗墙比为0.7时综合节能率最大,值分别为20.0%、19.2%、15.4%,哈尔滨窗在东侧采用C型玻璃且窗墙比为0.7时综合节能率最大,值为9.6%。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某装配式民用住宅楼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基于调研数据,应用此模型计算出该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并与传统现浇混凝土住宅进行对比分析,作出能比变化曲线。针对装配式住宅特点,建立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装配式住宅围护结构形成阶段三项数据均高于现浇住宅;且能比较高,装配式住宅建造需要消耗大量高品位能源。拆除阶段装配式住宅建材高回收利用率有效降低能耗及CO_2排放量。假定建筑50年使用年限,全寿命周期内装配式住宅总能耗及CO_2排放量分别减少15.0%、12.6%;但能比略高于现浇住宅。建立的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能客观评价两类住宅该阶段在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及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结合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热力学计算模型分析对装配式住宅节能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本效益评价是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按照成本发生时间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分类,建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其中考虑价格、折现率和非年度周期成本发生时间等因素变动所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方法,并对某居住区的节水措施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有效控制成本并提高节约效益,绿色建筑相对普通建筑的增量成本有可能会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得到回收,控制管理成本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筑体形系数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体形系数反映单位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大小,对建筑能耗有直接影响.根据建筑体形系数定义了形状因子f,并基于形状因子分析不同建筑底平面形状特征与极限体形系数和最佳楼层数的关系,结合形状因子分析体形系数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提出计算最佳建筑体形系数和确定最佳节能楼层数、最佳底面形状的方法.推荐采用形状因子小的建筑底平面形状,并且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最佳节能楼层数以降低体形系数,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18.
刘增生  任学甲  孔亚娜 《科技信息》2011,(3):I0288-I0288
莱钢信息能源管控中心工程是高层钢结构民用建筑的技术研究及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活动,阐述了发展我国钢结构民用建筑对推广绿色建筑的积极意义,对钢结构民用建筑在建筑设计上所采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措施、构造手段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钢结构住宅建筑部品生命周期详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钢结构住宅小区内3幢不同层数建筑施工过程的建材耗量、建材来源进行调研统计,并结合BESLCI软件计算建筑结构、围护结构的生命周期能耗及环境排放.结果表明,钢构件、混凝土和水泥的生命周期能耗共占钢结构住宅建筑部品生命周期能耗的60%以上,钢结构住宅施工生命周期能耗仅为常规结构住宅的50%左右,建筑体量对钢结构住宅建筑部品生命周期清单影响不大.同国内外其他学者的钢结构建筑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差异较大,分析发现数据获取的精确性、研究边界划分的合理性及缺少标准的清单分析数据库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办公建筑已有的能耗预测方法中未能考虑到能耗数据的混沌变化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办公建筑运行能耗预测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判断其具备混沌特性,建立混沌理论和支持向量回归的组合模型进行训练,采用Markov链消除组合模型由于参数传递产生的累积误差,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以西安某办公建筑的能耗监测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并与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等其他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Markov修正后的混沌时间序列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高,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方法,且更符合办公建筑能耗的变化规律,为节能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