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古地温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在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对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的古地温状况进行了探讨。选用的几口研究井的镜质体反射率对数值与深度呈线性关系。研究认为,本区中、新生代各自具有较简单的受热史,不存在明显的温度间断和畸变。但中、新生代之间具有明显的温度跃变,表明中生代地层因地壳抬升曾一度受到剥蚀。文中根据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对部分井进行了剥蚀厚度的恢复。文中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中、新生代建立了几口研究井的镜质体反射率与古地温之间的关系式,并进而确定了各井不同地质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值。结果表明,本区中生代地温梯度略高于新生代。新生代早期地温梯度较高,中期稍有下降,晚期复又回升,呈现明显的“马鞍形”演变趋势。本区新生代平均古地温梯度与今地温梯度接近,故在研究有机质演化史时基本上可用今地温梯度代替新生代时期的古地温梯度。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古地温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音查干凹陷的热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补测数据进行了古地温恢复、剥蚀厚度等方面的详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现今凹陷地温梯度为3.06℃/100 m,低于二连盆地平均水平3.50℃/100 m,且地温梯度随构造部位的不同而各异。②洼陷镜质体反射率最大,热演化程度最高,具备了大规模生烃的条件,其中阿二段是凹陷生烃的主力层位。③古地温恢复的结果是凹陷的古地温梯度为5.21℃/100 m,明显高于现今地温梯度。④赛汉塔拉组沉积以后,凹陷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剥蚀厚度从850 m到3 970 m不等,生油门限变浅。新生代以来地温梯度减小,生油过程中断。⑤凹陷地质背景决定了白音查干凹陷生油层大部分处于低成熟阶段,断裂带处于凹陷油气运移的指向处,大套地层遭受剥蚀,盖层及油气封堵条件遭受破坏,使低成熟—高成熟原油遭受降解氧化,形成次生降解稠油。  相似文献   

3.
使用镜质体反射率法,首次系统地对吐鲁番-哈密盆地进行了古地温梯度的求取和剥蚀厚度的恢复。在此方法使用中应注意:①选择各地区标准Ro-深度曲线;②建立本区的镜煤反射率与最大埋藏温度的回归方程;③判断地层补偿和温度补偿状况;④与包体测温等其他热指标相对比。计算出在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期间,台北凹陷西部和托克逊凹陷古地温梯度平均为2.9℃/100m,台北凹陷中部为3.3℃/100m,台北凹陷东部和哈密凹陷介于4.5~4.9℃/100m。盆地中部广大地区地层为补偿和超补偿状态,盆地两边山前带现仍处在欠补偿状态,中生界剥蚀厚度在800~2500m之间  相似文献   

4.
沾化凹陷构造—热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利用EASY%Ro动力学模型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进行热演化模拟,通过对沾化凹陷四个洼陷20口井的单井热史模拟分析了该区新生代的热演化状况.研究表明,沾化凹陷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其古地温是逐渐降低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地温梯度为3.8~4.8℃/100m,此后其地温梯度缓慢降低至现今的2.9~3.6℃/100m.并且其内部的各洼陷之间的热演化历史存在差异,在整个新生代演化历史中,埕北洼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最高,其次是孤南—孤东洼陷,桩西—五号桩地区最低,而渤南洼陷则介于它们之间.新生代以来,沾化凹陷岩浆活动(构造-热事件)十分强烈,且这种岩浆活动受基底断裂的控制.各洼陷热演化特征有一定的差异是由于它们处于不同构造部位并且受不同方向和不同发育时间的断裂控制而造成的,也即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球物理、钻井等资料,运用地层对比、孔隙度拟合以及盆地模拟的原理与方法,恢复出济阳坳陷西南端沙三段(Es3)剥蚀地层厚度及原始地层厚度,进行构造沉降量和拉张系数计算,探讨沙三段沉积期盆地构造活动特征及主控应力场。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期,济阳坳陷西南端沉积中心的延伸方向宏观上呈NE-SW向展布,局部表现为近SN向延伸;该时期盆地的伸展强度并不均匀,表现为中部强,向NW、SE方向减弱;伸展作用宏观上受控于NW-SE向伸展应力场,可能受基底断层走滑的影响,局部伸展受控于近SN向应力场;济阳坳陷沉积中心展布方位前后经历了不同阶段近EW向、近EW与NE向共存及NE向展布的递进演变过程,但最终受控于NW-SE向伸展应力场。  相似文献   

6.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方法研究东营凹陷古地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应用镜质体反射率(Ro)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方法及研究现状,并以东营凹陷的具体数据为例进行了热史反演.研究表明东营凹陷的古地温梯度从古到今基本呈降低的趋势以及弧线形的演变特点.从而表明镜质体反射率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为古地温场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镜质组反射率在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推算古地温和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含煤及油气沉积盆地研究中常用的镜质组反射率方法及其适用性,阐述了各种镜质组反射率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准确的测定方法是保证镜质组反射率数值正确的前提;采用镜质组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必须基于对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的完全理解,避免因其多解性造成分析结果错误;当油浸镜质组反射率值超过4.0%,原则上该参数不再适合于古地温推算及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将镜质组反射率方法用于含煤沉积盆地固体有机质演化阶段分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库车坳陷发育两套膏盐岩,东部发育于新近系吉迪克组,西部发育于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较薄部位膏盐岩可达几十米,较厚部位可达三千米以上。依据库车坳陷膏盐岩发育的特点,分别针对东、西部含盐地层建立简化模型,将地层划分为7个层位,依据库车坳陷膏盐岩发育层位设定西部模型第四层为含盐地层,东部模型第三层为含盐地层,运用该模型进行热演化模拟,探讨膏盐岩对地温及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性的影响机制。模拟结果显示:由于膏盐岩的良好的导热性,使盐下地温相对脱盐地层同等深度地温大大下降,盐上地温相对提高,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滞后。定量地分析盆地西部大北2井膏盐岩对烃源岩热演化和地温影响程度发现:膏盐岩厚度每增加100m,盐下地温下降0.9~1℃,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热演化滞后0.026%~0.019%,这有利于库车坳陷的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9.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方法研究东营凹陷古地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应用镜质体反射率(Ro)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方法及研究现状,并以东营凹陷的具体数据为例进行了热史反演.研究表明东营凹陷的古地温梯度从古到今基本呈降低的趋势以及弧线形的演变特点.从而表明镜质体反射率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为古地温场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西湖凹陷的古地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西湖凹陷HY14-1-1井的岩心和岩屑样品中的磷灰石进行了系统的裂变径迹测定,并对该井所代表的西湖凹陷地热史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深度为2000-3900m,相应的古地温为70-125℃,古地温梯度为2.8℃/(100m)。西湖凹陷主要生油岩是下第三系暗色泥页岩,其大量生成油气的温度约为90℃,生油门限是2800m左右。西湖凹陷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为单峰分布,说明此地区自第三纪以来仅经历了一次热事件作用,且与该地区大地构造活动一致。这说明此方法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使用镜质体反射率法,首次系统地对吐鲁番-哈密盆地进行了古地温梯度的求取和剥蚀厚度的恢复。在此方法使用中应注意:(1)选择各地区标准Ro-深度曲线;(2)建立本区的镜煤反射率与最大埋藏温度的回归方程;(3)判断地层补偿和温度补偿状况;(4)与包体测温等其他热指标相对比。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A)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原理及研究现状,并以东营凹陷的具体数据为例进行了热史反演。研究表明东营凹陷的古地温梯度基本呈降低的趋势以及“马鞍形”的演变特点。从而表明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为古地温场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矿物学、钻测井资料和地震信息,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之间Ⅱ级不整合样式及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不整合为无黏土层结构,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和岩性叠置关系,可形成4种不整合组构样式.不整合组构样式平面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呈线性运移、局部富集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成熟度指标在恢复地层整合面剥蚀幅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剥蚀幅度的恢复是反演盆地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前提条件。利用黄骅坳陷现数十口探井钻到的古生界的地层资料,采用频数颁上统计的方法建立该区综合地层厚度剖面 ,在此基础上,试用镜质组反射率R0法,对该区上、下古生界地层之间假整合面的平均剥蚀幅度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并以分子级成熟度参数C29TS/C30H对所得结果加以验证,表明黄骅坳陷上、下石生界间假整合面的最小平均剥蚀幅度为440m,同时,也说明该方法简便可行,有值得参考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济阳坳陷的深反射/折射地震测深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地温场资料和地震波速度(υp)与放射性生热率(A)的实验关系,建立了二维稳态热传导模型,模拟了济阳坳陷岩石层温度分布.研究表明:壳幔边界温度与地壳厚度密切相关,地壳厚度大的地区壳幔边界温度相对较高,约为600~650℃,地壳厚度小的地区壳幔边界温度相对较低,在510~550℃之间;该地区居里面深度在30km左右,与Moho面的深度近似;计算得到该地区热岩石圈厚度在81-102km之间,其分布形态与莫霍面的分布形态相近.  相似文献   

16.
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西湖凹陷的古地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湖凹陷HY1411井的岩心和岩屑样品中的磷灰石进行了系统的裂变径迹测定 ,并对该井所代表的西湖凹陷地热史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西湖凹陷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深度为 2 0 0 0~ 390 0m ,相应的古地温为 70~ 12 5℃ ,古地温梯度为 2 .8℃ / (10 0m)。西湖凹陷主要生油岩是下第三系暗色泥页岩 ,其大量生成油气的温度约为 90℃ ,生油门限是 2 80 0m左右。西湖凹陷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为单峰分布 ,说明此地区自第三纪以来仅经历了一次热事件作用 ,且与该地区大地构造活动一致。这说明此方法是可信的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成熟度指标在恢复地层假整合面剥蚀幅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剥蚀幅度的恢复是反演盆地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前提条件 .利用黄骅坳陷现有数十口探井钻到的古生界地层资料 ,采用频数分布统计的方法建立该区综合地层厚度剖面 ,在此基础上 ,试用镜质组反射率 R0 法 ,对该区上、下古生界地层之间假整合面的平均剥蚀幅度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并以分子级成熟度参数 C2 9Ts/C3 0 H对所得结果加以验证 ,表明黄骅坳陷上、下古生界间假整合面的最小平均剥蚀幅度为 440 m,同时 ,也说明该方法简便可行 ,有值得参考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库车坳陷发育两套膏盐岩,东部发育于新近系吉迪克组,西部发育于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较薄部位膏盐岩可达几十米,较厚部位可达3 km以上。依据库车坳陷膏盐岩发育的特点,分别针对东、西部含盐地层建立简化模型;将地层划分为7个层位,依据库车坳陷膏盐岩发育层位设定西部模型第四层为含盐地层,东部模型第三层为含盐地层,运用该模型进行热演化模拟,探讨膏盐岩对地温及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性的影响机制。模拟结果显示:由于膏盐岩的良好的导热性,使盐下地温相对脱盐地层同等深度地温大大下降,盐上地温相对提高,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滞后。定量地分析盆地西部大北2井膏盐岩对烃源岩热演化和地温影响程度发现:膏盐岩厚度每增加100 m,盐下地温下降0.9~1℃,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热演化滞后0.026%~0.019%,这有利于库车坳陷的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红岗阶地和华字井阶地含片钠铝石砂岩中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伊利石和高岭石组成.采用比较岩石学和数值模拟方法,比较红岗阶地青山口组和华字井阶地泉头组含片钠铝石砂岩与对照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含片钠铝石砂岩中绿泥石缺失,高岭石和伊利石质量分数显著增加;绿泥石溶解和高岭石沉淀作用发生在深大断裂附近,深大断裂是幔源CO2运移的主要通道;CO2充注引起注入点附近砂岩储层中绿泥石溶解和自生高岭石沉淀以及长石的高岭石化;长石等可溶性矿物的溶解,为伊/蒙混层向伊利石转化提供必需的K+,促进伊/蒙混层向伊利石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孔雀河地区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孔雀河地区各构造单元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镜质体反射率(Ro)、矿物包裹体、EASY%Ro等方法。结果孔雀河地区古生代地温梯度大于中生代,新生代地温梯度最低,地温梯度演化历史呈现缓慢下降的特点;总结出3种类型烃源岩生烃类型:①古隆起区早期一次生烃型;②草湖凹陷持续生烃型;③孔雀河斜坡一次生烃过成熟演化型。结论古隆起区油气成藏关键时刻在中晚奥陶世,孔雀河斜坡为早海期,草湖凹陷具有持续成藏特征,以上认识对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