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药枕     
枕头是人们睡眠时必不可少的“伙伴”。枕头与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对枕头医学都有过研究,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论述。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和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都载有用决明子、苦荞皮、绿豆皮、黑豆皮和合菊花同作枕,可“至老明目。”清代吴尚先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为祖国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它涉猎内容非常丰富、有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尤其是阐述了气象对人体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气象的概念和变化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风云激变的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对《水浒》作过一段“终于是奴才”的论述。在“四人帮”肆虐的七十年代中叶,我国展开了一个规模空前的“评《水浒》”运动。全国大小宣传机构都毫无例外地引用了鲁迅先生这一论述。当时的《红旗》杂志认为,鲁迅先生这段论述“完全正确”。我们一些同志便完全根据这一口径来大写文章。这样一来,“奴才”一  相似文献   

4.
“鼎足对”亦称“三枪”、“救尾对”,就是以三句为一组,互为对仗,犹如鼎的三条腿。周德清《中原音韵》、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曲律》中对之都有简略的论述。鼎足对在元曲中运用得很广泛,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如: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卧闲草堂”的评点(以下简称“卧评”)是我国古典小说理论研究领域尚待开掘的一处丰富的宝藏。“卧评”对《儒林外史》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其中关于作品情节结构的剖析,对我们理解或研究整部作品都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本文试从四个部分,针对上述问题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6.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说:“最近读了中国大使送来的《邓小平文选》,邓小平的很多论述对我很有启发和教益,希望‘全国运动’的领导干部都能读一读这部书。”  相似文献   

7.
对《论语译注》中的三个句子“斯害也已”、“末之也已”、“其终也已”的解释与杨伯峻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对《论语》和《左传》中所有“也已”句分析后认为在《论语》时代,“也已”已经结合为一个语气词,它们不应拆开解释;其二,“已”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也”与“已”的结合处在动词“已”逐渐虚化的过程中;第三,“也”置于主语后表提顿只限于特定的句子,而论语中这三句都不符合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目的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孔子删诗”说,但还未提出“删《诗》”一语。西汉末东汉初,《论语讖》在删减《诗》《书》章句文献的风气下,首次提出孔子“删《诗》”一语,此说得到王充、班固、应劭等东汉学者的接受而成为学界共识,并对汉代《诗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1990,1992年曾先后在咸宁师专学报对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提出过一些商榷性意见。我们认为《概论》中值得商榷的问题较多,所以又一次提出一些商榷性意见,也在本学报发表。 《概论》第五章“词法”分“词法”(上)和“词法”(下)。前者论述“词”的结构,后者论述“词”的语法范畴。我们认为两部分的论述中,都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概论》在“词法”(上)中的论述的目的是企图说明汉语的词与印欧语系诸语言(如英语、俄语、法语、拉丁等)的词的结构有共同的构词规律。 《概论》在148页“词素”的标题下说:“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包含有意义的单位……词素可以根据它们的作用分成两大类:(一)词根词素,它的意义是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二)附加词素,它是依附于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将风应用于医药卫生保健事业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内经》成书以前,已经普遍应用.《左传·昭元年》云,“天有六气,……淫生六疾.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故内经以风来论述风与风病的内容相当普遍,后世各代医家,宗《内经》学说,对风的内容各有发挥,积累了大量资料,风与风病对中西医结合有一定意义,借此谈谈管见,以期指正.  相似文献   

11.
在《中庸》一书中 ,居有核心地位的两个范畴 ,就是“中庸”和“诚”。本文对“中庸”和“诚”的道德义蕴 ,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 ,对《中庸》包含的其它伦理思想 ,如“五达道”、“三达道”、“慎独”、“内省”、“忠恕”等 ,亦有简明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服饰描写绝非可有可无之笔.考证《诗经》服饰,于诗义往往有豁然开朗之明。本文即通过对狐裘的考释,证明《都人士》中的“都人士”绝非“都人之有士行者”(郑玄语)的庶人;而《旄丘》中最难解的一句“狐裘蒙戎”正是黎国大夫争当新主的形象描写;通过对“帨”的考释,廓清了《野有死麋》中有关帨为何物的种种龚葛莫辨之说。  相似文献   

13.
史立臣 《科技智囊》2012,(1):I0021-I0023
临近2011年年底,国家相关医药行业的政策频频出台,比如科技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十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其重点之一包括要进一步加大医学领域的科技投入。即将出台的医药政策,还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这些国家规划和政策都是新医改进一步深化的明显信号。  相似文献   

14.
苏轼(公元一○三六——一一○一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县人。北宋时的“一代文豪”苏东坡,对自然科学仍有较大贡献。在此,我们仅择其要者叙列于后,是为初探,一公元一一○○年前后成书的《苏沈良方》,就是苏东坡与伟大的自然科学家沈括共同完成的一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医学著作。(一说《良方》为沈括所写;一说《良方》为苏沈合作,今人尚有专文考察《良方》中各篇分别为二人写作的文章。)苏、沈二人不仅“博学善文”,而且精通医理、熟悉药物。东坡所以留心医学,是出自于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  相似文献   

15.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是柳永歌咏杭州西湖的词章《望海潮》(东南形胜)里的名句。对“桂子”一词,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唐宋词选》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宋词一百首》都径直注之为:“桂花”。其实不确。“桂子”一词,最早似出自唐、宋之问《灵隐寺》诗中“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一联。《南部新书》里有段话与“桂子”的含义有关,兹引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难经》是一部重要医典。它和《内经》在祖国医学中居同等重要地位。关于《难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说法不一。皇甫谧著的《帝王世纪》说:“黄帝有熊氏命雷公,歧伯论经脉,傍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旧唐书·经籍志》说:“《黄帝八十一难》二卷,秦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专业背景是医学 ,业余时间研究医学人文 ,因而对马特·里德利的《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一书 (以下简称《基因组》)有学理上的关注 ,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首先 ,这本书揭示了当今生物科学的神奇魅力 ,通过阅读 ,读者会发现生命科学不仅是“顶天立地”的 ,而且是“纵横捭阖”的。“顶天立地”指的是生命科学探索的内容与方法既是尖端的、前沿的 ,冲击着当代科技的最高峰 ,同时又是世俗的 ,生活的 ,与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息息相关 ,每个人都乐于了解、谈论 ;而不像其它的尖端科技 ,普通百姓只是把它看成是科学的业绩、人类的荣誉 …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一系列重要观点的论述,充满了辩证逻辑思维;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而且是一部新时期的“思想创新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讨论诗歌传统表现方法——赋、比、兴的某些文章中,常常是比、兴并提而侧重谈比,略于谈兴。其实,这是不尽恰当的。兴,作为一种表现方法,它是和赋、比并列的。在著名的《毛诗序》中,兴就被列为“六义”之一。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篇》,对兴也专门作为一个方面加以论述。朱熹的《诗集传》也是对《诗经》中每一首诗的赋、比、兴方法分别作出解释。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强调的仍然是“比、兴两法”是诗歌创作“不能不用”的方法。这些都说明兴是不可忽视的表现方法之一。这里,想以《诗经》为例,对它作一些粗略的论述。作为诗歌的表现方法,和赋、比一样,兴也最早出现于《诗经》。在《诗经》中,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十三岁的际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也有一首歌,歌名为《读你》。这里的“读”不只是“看”的意思,还应有“了解”的含义。初中、高中课本里都选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稍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