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于志江 《科技资讯》2009,(23):105-106
卢龙迄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商时期卢龙地属孤竹国的国都,位于河北省东部、燕山南麓。户龙古城的营造思想和方法有别于中国古代“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中有国,成因各异,可简括三。一是纯自然地理意义下主权平等的“国中之国”。在广袤的南非版图上,沿着马洛蒂山脉和德拉肯斯堡山的南非中心地带,镶嵌着微型的山地小国莱索托。19世纪初,一场席卷南部非洲的“部落战争”开始加速南部非洲从“部族”走上“国家”之路。南部索托族人在首领莫舒舒一世的率领下进入山区,开辟家园,建立王国,国名为莱索托。由于莱索托地处秀美的非洲高原,又是南部非洲为数不多的君主制国家,世人皆称它为“天空中的王国”。莱索托是南非的“国中之国”,它被南非环抱,但凭借天然的地理屏障,依靠东部山地和高原,门户主…  相似文献   

3.
维持近一个世纪之久的上海租界,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是近代中国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的一个"窗口"。上海租界期中国报刊事业开始向近代化起步与衍变,初步具备了近代社会的新的特征。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办报,宣传西方基督教思想企图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他们的办报活动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催生了近代大批著名报人。"租界"这片"国中之国"在西方成熟报刊体系影响下,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媒介集团化经营、出版自由和商业经济的先进资本主义性质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描写自然,抒发诗人情怀和志向的“托物明志”类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生动丰满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为传唱。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和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托物明志”类诗歌在“形象群体”相互关系上以及“形象”、“诗人自我形象”和“诗歌主题”相互关系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68-74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治世和盛世: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之冶”。三大盛世以清代“康乾之治”最为持久。“康乾之治”实际上经历了三代皇帝,即康熙、雍正、乾隆。因此正确完整地说,应称“康雍乾之治”。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雍正帝在位十三年,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合计一百三十四年,恰好占有大清朝立国二百六  相似文献   

6.
孔子被后世推崇至圣,成为“万世师表”,决不是一种历史的或然,也不是时代统治者个人的一时爱好,而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的发展必然,是历史诸要素合力的结果。当然,孔子思想的合理性及其学说的实用性是这种结果的内因,而其首开私学,并极力普及、推广其学说思想的有效途径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别直接推动、成就了孔于在中国文化史上“万世师表”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邓小平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实质是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两宋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两宋时期中日两国“僧使”在佛教文化上互相交流的主要情况,得出中日佛教交流中日文化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中日之间的佛教交往,就没有文化交流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程小青有关中国侦探小说“性别题材”的论述,上承儒家正统文化的性别观,下接“问题小说”的“题材热”,揭示了中国侦探小说与正统文学之间存在着的相互贯通关系。程小青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定位,立足于侦探小说创作实践与批评标准之间的张力,有助于中国侦探小说的研究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乾隆皇帝和叶卡特林娜二世是中俄两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分别继承、发展了康熙和彼得一世的内外政策,把两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向了鼎盛阶段。在中国,从康熙到乾隆统治的一百多年,被史家称为“康乾盛世”。在俄国,叶卡特林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其统治时期被贵族誉为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但从世界历史全局横看乾隆和叶卡特林娜,则两人又不同程度地落伍于18世纪的时代潮流。乾隆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欧先进国家学习,追赶时代潮流的机会。叶卡特林娜二世则竭力维护和加强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延缓了俄国近代化的步伐,对此后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汉族的西域散文中,不乏对新疆的描写。以《大唐西域记》为例,从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新疆的民风民俗、爱国主义思想及民族精神的凝聚过程及其中的新疆各民族神话想象故事的描写,来分析古代汉族西域散文中的新疆想象。  相似文献   

12.
从国家形象宣传片看“国家公关时代”大众传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03年"非典"时期的公关危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上的大国形象塑造,我国的公关能力正在向系统化、成熟化迈进,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国家公关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国家公关的又一次主动出击,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审视,也是其他国家对中国认知的一个途径。国家公关的头等武器就是媒体外交。从传播理念的转变、"议程设置"能力的提高以及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可以看出,大众传媒在国家公关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我国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其中融合着我国众多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可以说汉字的历史,就是我国民族的文化史。研究汉字可以挖掘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就古代"八德"形义的演变,对我们民族道德原生态文化做一些浅析与探微,以期与当代大学生共勉:弘扬民族道德文化,构筑心理道德长城。  相似文献   

14.
民族潜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民族心理现象,属于社会潜意识的范畴.民族精神分析是关于民族潜意识的形成机制、过程及其对民族精神生活的作用和影响的观点和方法体系.民族精神分析研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以及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民族精神分析旨在以民族潜意识的地位和作用为轴心,通过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索,把握民族精神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与超越、理解与沟通、批判与重建、融合与发展.加强民族精神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继刚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4):38-42,65
合理的分工结构,协调的区域发展是一国经济实现长期发展的基本条件。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如何实现西藏经济的腾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西藏在我国经济分工体系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西藏应积极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并指出西藏在参与经济分工中应处理好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家是宪政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主体,它作为社会和政府的统一体,是一个展开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行政国家、立法国家和司法国家.在司法国家阶段,国家概念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宪政体系也因此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7.
清代治藏军事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和论述了清代关于历次对西藏的用兵、治藏军事制度的构成要素、发展阶段和特点、治藏的军事思想以及它的历史影响等问题。认为清代治藏军事是清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的重要制度,是清朝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清代通过用兵西藏,维持了西藏地方安宁,加强边境巡防,抵御外敌入侵,巩固国防,捍卫祖国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在各民族心目中的威望,推进了西藏地方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相互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友好往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百年语文教科书中,西藏题材课文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这些课文对西藏的书写经历了从描述西藏地理风物到展现西藏特色文化,从提醒国家边防安全到关注边疆经济文化发展的演变历程。语文教科书是青少年学生的重要读物,西藏题材课文成为他们了解西藏、熟悉边疆的重要媒介,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素材。西藏题材课文生动形象地让全国的中小学生认识到: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安全稳定,关心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  相似文献   

19.
清前期,清朝逐步实现了大一统,并形成了"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彼时,无论是直省地区还是藩部地带,皆是清朝的领土。在清朝统一和治理西藏的过程中,地处直省边缘、同西藏接壤的四川地区,成为清朝经略西藏的依托,在军事支撑、行政支援、后勤保障、交通联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下直省和藩部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通过对清代二元并存疆域结构及四川在西藏经略中作用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清朝治理西藏的经验和得失。  相似文献   

20.
文化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全面实现人权价值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从国家立法、国家部门立法和地方立法方面,分析了我国多层面、全方位构建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体系,提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立法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理念、拓展内容、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