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道岔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目前世界上道岔类型很多,它们被铺设在线路交叉地点或分支地点,供机车车辆转线、过轨、越行和调车等使用。这样多种类型,一批优于一批的道岔的出现,不是哪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转8G、转8AG型转向架交叉杆疲劳裂纹的原因分析,阐明如何使交叉杆更加安全可靠及如何延长交叉杆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通过动应力测试得到交叉支撑装置疲劳薄弱部位在线路运行中的应力谱,从而识别出提速货车交叉支撑装置在运用工况下的载荷,为其室内疲劳试验加载提供依据.根据疲劳薄弱部位在室内疲劳试验中的应力谱及该部位典型接头的S-N曲线,按照疲劳损伤等效原则建立交叉支撑装置的寿命预测模型,得到了交叉支撑装置实际运用寿命与室内疲劳试验加载循环次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世军 《科技资讯》2013,(7):107-108
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铁路货车提速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应力测试得出了交叉支撑装置的裁荷情况,结合杆身中部疲劳薄弱部位在实际的线路运行中的载荷情况和受损情况,为交叉支撑装置的室内疲劳试验提供了可靠依据.从疲劳薄弱部位的室内疲劳试验应力谱进行分析,以应力寿命曲线来分析交叉支撑装置疲劳薄弱部位的使用寿命,再根据等效原则,建立了交叉支撑装置寿命预测的模型,能够得出疲劳试验加载次数和交叉支撑装置的实际运行里数的对应关系,对铁路货车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利于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磁浮线经过10多年的商业运行,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急需采取更好的维护保障措施加以保障。道岔作为整个磁悬浮线路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意义非常重要。它担负着正线与支线、正线与正线互相连通的重要职责。道岔分为三个部分:电气部分、机械部分和下部基础。整个道岔系统主要由子系统构成,包括:弯曲梁钢结构(三段)、道岔驱动单元、锁销单元、墩柱、支撑、道岔开关站、供电系统、道岔控制系统、道岔反馈系统、电缆、接地系统、诊断系统、连接支撑。本文以PDCA的循环原理,聚焦于磁浮系统中线路道岔子系统存在的问题,努力通过创新工艺,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专业维护技能。  相似文献   

6.
吴炜 《甘肃科技》2009,25(12):134-136
鄂尔多斯市乌审西街下穿铁路2孔16m框架桥采用顶进施工穿越既有包神线及道岔区,为保证既有线列车在框架顶进施工中安全运营,需对既有线及道岔区进行线路加固。设计采用工便梁及型钢形成纵横梁体系,使之与线路设备形成整体,确保框架桥施工中线路与道岔稳定。重点介绍道岔区线路加固设计及措施,解决了较大跨度框架桥穿越既有铁路道岔区的线路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7.
道岔精调     
何昌彬 《科技信息》2013,(11):362-362,400
在道岔初步组装完成后焊接及锁定前,应对道岔及前后线路进行检查。保证道岔几何形位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精细调整。无砟轨道道岔区的精调和固定采用道岔侧向/竖向支撑调整系统实现,该系统包括侧向支撑调整装置、岔枕端部竖向支撑调整装置和长岔枕区域竖向辅助支撑调整装置,以上装置同道岔区专用测量系统配合使用,完成无砟轨道道岔的精调和固定。道岔安装调试包括道岔第一次精调、道岔第二次精调。道岔第一次精调在道床板底层钢筋网安装完成后进行。道岔第二次精调则在道床板上层钢筋网安装完成、形成钢筋网架并绝缘测试合格后进行。  相似文献   

8.
道岔是铁路线路的重要设备,也是制约列车运行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客运专线道岔由于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道岔在设计、制造、铺设及养护维修方面有较大的区别,道岔的使用性能与道岔的制造、铺设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道岔的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道岔上道后能否满足运营要求。同时道岔初期铺设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将来难以整治。本文主要围绕我局施工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时速350km18号道岔为例,对于每个环节重点分析施工中的铺设质量控制。7  相似文献   

9.
针对线路道岔护轨调整片使用过多,且护轨垫板台板鸭嘴搭接轨面较短,造成线路护轨及护基轨不稳定,给线路的正常行车造成安全隐患;本研究通过长期的线路道岔调查、分析,总结得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以线路道岔实例为参考进行说明,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计算,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道岔是铁路线路中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车辆分路、分线通过等重要任务,是提高车站车辆通过能力的重要铁道线路设备,当道岔磨损程度超出规定的标准要求时,铁路部门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更换道岔施工。通过对近年来道岔更换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查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研判出各个环节安全卡控关键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更换道岔施工全过程有序可控。  相似文献   

11.
以重卡轮毂轴承单元为研究对象,确定温度场分析的边界条件,建立重卡轮毂轴承单元与制动鼓的传热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重卡轮毂轴承单元进行温度场分析,得到重卡轮毂轴承在不同径向载荷和转速工况下的温度分布特征以及紧急制动、重复制动、持续制动3种工况下制动鼓对重卡轮毂轴承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卡轮毂轴承最高温度随轴承径向载荷、转速的增大而升高,且转速的影响更为显著;3种制动工况都会对重卡轮毂轴承温度产生一定影响,但重复制动与持续制动工况对制动鼓与重卡轮毂轴承的最高温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G15上海段的交通流数据和交通事故数据,研究货车比例较高且货车事故率较高的高速公路短期交通流风险预测模型.分别选取整体交通流参数、货车交通流参数和综合参数作为特征变量,通过支持向量机进行建模,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寻优,建立不同时间段、不同风险特征变量的分类模型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前5~10min的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当加入货车因素时,总体的预测精度提高7.1%,事故预测精度提高6.1%,误报率降低4.7%.采用平均影响值法进行货车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货车因素对于预测模型有较大影响.该研究模型可用来开发交通安全预警系统,为高速公路货车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提出汽车八自由度振动系统力学模型,用前后四轮的路面随机激励作为系统输入,用广义拉朗日方程和虚位移原理建立汽车振动系统数学模型。在2种路面和2种车速工况下,对汽车平顺笥及频率响应的模拟,其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该模型对载货货车的平顺性计算和动参数的优化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货车司机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缺少考虑差异化收费政策影响的问题,通过出行费用、出行距离、优惠折扣、收费系数和是否关注差异化收费政策这5个变量刻画差异化收费,通过构建分路段差异化收费条件下货车司机出行路径选择的RF模型。以银昆高速(G85)昭通至水富段及麻水线与昭麻二级路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分路段差异化收费条件下货车司机出行路径选择的RF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优于AdaBoost模型、GBDT模型和传统Logit模型;整体重要度方面,优惠折扣是影响货车司机出行路径选择最主要的因素(38.56%),出行费用(13.55%)、出行距离(10.06%)及出行时段(7.08%)对意愿结果存在显著影响;同时,部分分路段差异化收费变量对货车司机出行路径选择意愿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实现货车轮轴的定期检测,设计了基于ARM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多通道超声波探伤仪。该仪器采用标准C语言编制应用程序软件,其显著特点是数据存储量大、操作简单、流程清晰,用户只需根据仪器界面提示选择相应操作,程序便自动测试并显示测试结果。货车轮轴探伤检测结果表明,仪器对货车轮轴上的缺陷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和定量。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37m混凝土泵车臂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基于AMESim软件建立臂架系统仿真模型。对泵车臂架在水平工况下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试验,将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降低载货汽车空气阻力系数对等速燃耗影响的分析方法,结合实车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重点分析了降低空气阻力系数在EQ1092F载货汽车上所能产生的节油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3 t扫路车的风机选型和风道设计问题,基于NX NASTRAN的流体分析平台,结合风机风压、风量的理论计算与相关的试验数据,建立了风机的气体模型。通过流体仿真,明确了风道流速的分布情况,并对风机与风道的噪声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风机选型与风道设计,吸筒中的风速超过50.8 m/s,满足了吸筒中垂直向上的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19.
避险车道驶入角的大小对避险车道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是影响避险车道功能发挥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分析失控车辆在转弯时的受力情况及运行特征,得出了失控车辆驶入避险车道时的横向倾覆条件和横向滑移条件,保证失控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避险车道驶入角的设置方法,给出了在不同渐变段长度下避险车道驶入角的最大限值。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性分析,说明所给出的避险车道驶入角限值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对目前研发的某高档轻卡进行电气系统主要部件的匹配计算,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的整车各电气部件稳定工作的基础上,对其用电需求、功能和稳定性方面做计算及较核;同时重点介绍了整车组合仪表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