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针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原理和实验条件,并对标准物质进行了测定和精密度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0IL400系列红外测油仪是国家规定的标准分析方法(GB/T16488-1996),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测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实验常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红军 《广东科技》2013,(12):256-257
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监测管理是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自然、人为等的因素容易导致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实验分析出现一些问题。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从乳化现象、分析试剂的精制、实验器皿及试剂使用方法以及硅酸镁的应用等方面针对这些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石油污染物在浅层孔隙介质中的吸附与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天津浅层孔隙含水介质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特征和油类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运动规律,利用宝坻和大港地区两个钻孔岩芯配制7个土样,以柴油类比石油,进行了室内静态吸附实验与动态淋滤实验,结果表明:(1)该地区浅部不同岩性地层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模式符合线性等温吸附模式,(2)石油类污染物在淡水区含水层中迁移10m需要700d,在咸水区含水层中迁移10m。需要500d,个别地点石油的超标不会造成大面积污染。  相似文献   

4.
引言近年来,应用合成的大网状高分子微球、吸附富集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树脂吸附法),已成为气相色谱测定中重要的一种预富集方法。树脂吸附预富集法,由于操作方便,特别适于含有低浓度(PPb~PPt)有机污染物的大体积采样。因之,此法在饮用水及地表水的有机物探查与监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室曾应用 GDX—502分别富集测定水中痕量苯胺类、芳烃类、硝基芳烃类,以及酚类等有机物。并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测定染料、医药、化工废水和江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验对红外与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石油类方法的检验,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提取—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武举 《科技资讯》2009,(19):129-129
以四氯化碳作为提取剂提取土壤中的油类物质,采用超声波萃取、硅酸镁吸附后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能够满足监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用浸渍和吸附两种方法分别制得含Pt量7.0%(重量)的Pt—NaY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峰宽化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氢化学吸附三种方法测定了Pt粒大小,讨论了Pt在NaY中的分散性及三种测定分散度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东北某石油采区由于输油管道锈蚀而发生石油泄漏,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含水介质的吸附作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该地下水石油类污染场地水化学测试结果,结合其典型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以最大吸附量、吸附速率、吸附动力学常数等为定量指标,分析该地区的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动力学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与含水层介质的比表面积成正比,吸附作用主要为物理吸附作用;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等温吸附规律为非线性等温吸附;由Langmuir 模型结果可知,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烃的吸附量及吸附速率由大到小顺序为粉土、粉砂、细砂.实验结果为研究石油类污染质在含水层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修复技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柱吸附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高分子多孔小球 GDX—203对食用合成色素胭脂红、亮蓝、靛蓝及柠檬黄水溶液的吸附曲线及吸附容量。结果表明在本文所述条件下 GDX—203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与此同时测定了对上述物质的回收率。对几种市售饮料及糖果中的色素进行了分离、富集和测定,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纳米磁种材料表面改性及其水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日益严峻,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水处理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超导磁分离技术具有低投资、低成本等优点.磁种是利用超导磁分离法处理含非磁性污染物废水的关键材料.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技术制备了Fe3O4纳米颗粒,利用等离子体有机聚合法和化学植入法对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制备出麦秸杆纤维素自组装和聚醋酸乙烯酯(PVA)覆膜两种磁种材料.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微观组织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均表明具有吸附功能的活性基团和磁性颗粒能很好地结合.对改性后纳米磁种颗粒对水中阴阳离子和有机物的吸附性能的研究证明两类磁种材料均表现出90%以上的吸附率,可以满足超导磁分离水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Chemical structure of immature sulfur-rich kerogen and composition of immature sulfur-rich crude oil in Jianghun oil field have been studied. In molecular level, crude oil differs from thermolysed and chemolysed products of kerogen but does resemble the bitumen in immature sulfur-rich source rock. Therefore, immature sulfur-rich oil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expelling of bitumen rather than from thermal cracking of kerogen.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柴油机湿式油底壳的振动特性问题,以4120s型柴油机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充液量的油底壳模态频率和振型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存在油液时的油壳系统进行增加加强板的结构改进.结果表明:随着机油量的增加,油底壳模态频率逐渐降低,模态振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形貌优化后的油底壳,固有频率有较大提高,刚度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减振降噪...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机械方法回收溢出油液评价项目的初始化工作进行了研究.该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吸油剂的评价.为了评价不同类型的吸油剂的有效性,吸油剂在不同形态下受到测试,并且进行了定量的比较,从而为在给定条件下吸油剂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 (SFEF)将土哈稠油中大于 5 0 0℃的渣油分离为 7个窄馏分 ,并对各个窄馏分及其残渣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微型催化裂化反应器上考察了各个馏分油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 ,将反应结果与抽出油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分离渣油的方法 ,分离出的各个窄馏分的裂化性能与抽出油的组成及性质密切相关 ,各个窄馏分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随窄馏分抽出率的增大而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船应用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连远洋运输公司的72000 DWT双壳体原油船航行过程中,油舱货油自然冷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非稳态导热集总参数法建立油船油舱保温数学模型,研制了油船货油保温计算软件.通过实船应用比较,软件计算的保温时间和实际的保温时间最大误差为13%.  相似文献   

16.
土哈渣油催化裂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SFEF)将土哈稠油中大于500℃的渣油分离为7个窄馏分,并对各个窄馏分及其残渣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微型催化裂化反应器上考察了各个馏分油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将反应结果与抽出油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分离渣油的方法,分离出的各个窄馏分的裂化性能与抽出油的组成及性质密切相关,各个窄馏分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随窄馏分抽出率的增大而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7.
中原油田洒落原油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洒落石油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分布在井下作业频繁的采油井井场内。在原油污染中心地带,表层土壤受污染最重,边缘地带稍轻;原油组分中非饱和烃运移能力最强;在天然条件下,原油污染物自然降解率较小;在污染区内,包气带中油污染向下运移并不与表层油污染浓度成正比。油污染在包气带中迁移受油污染浓度大小的控制,当石油污染物的浓度大于近似残余饱和度,污染物向下迁移,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驱油剂的洗油效率,给出了粘附功因子、界面张力因子和润湿性因子的定义,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几种化学驱油剂的接触角、界面张力和粘附功,进而计算出其3个因子值。分析结果表明:驱油剂通过降低界面张力因子和润湿性因子,使粘附功因子大幅度减小;化学剂对润湿性和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同,可以用界面张力因子和润湿性因子来判断驱油过程中界面张力和润湿性发挥作用的程度,对油湿转向水湿的过程,润湿性因子越小,润湿性改变越大;界面张力因子越小,化学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越大;粘附功决定着驱油剂的洗油效率,粘附功越小,洗油效率越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驱油剂的洗油效率,给出了粘附功因子、界面张力因子和润湿性因子的定义,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几种化学驱油剂的接触角、界面张力和粘附功,进而计算出其3个因子值.分析结果表明驱油剂通过降低界面张力因子和润湿性因子,使粘附功因子大幅度减小;化学剂对润湿性和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同,可以用界面张力因子和润湿性因子来判断驱油过程中界面张力和润湿性发挥作用的程度,对油湿转向水湿的过程,润湿性因子越小,润湿性改变越大;界面张力因子越小,化学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越大;粘附功决定着驱油剂的洗油效率,粘附功越小,洗油效率越好.  相似文献   

20.
The PHBV (β-hydroxybutyrate-co-β-hydroxyvalerate) foams as oil sorbent materials, which were prepared by salting out method based on PHBV and chloroform additive and their oil pick-up abil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oil pick-up abilities of different PHBV foams as oil sorbent material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amount of chloroform additive and sodium chloride increasing, the oil pick-up rates, the oil-keeping rates and the second oil pick-up rates of PHBV foams can increase to different extent. When the amount of sodium chloride was 92%, the ratio of PHBV to chloroform was 1 (g):14 (mL), the oil pick-up ability of the PHBV foam was optimal. And their oil pick-up ratios can reach 25.51 (26℃) and 27.51 g/g (17℃) in raw oil, which were 4-5 times more than those of PHBV powder.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modified PHBV as oil sorbent materials also has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three-dimension structure, bio-degradability and good oil pick-up ability, so this kind of green oil sorbent materials will have great perspectiv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