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题较详尽地阐述了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双重作用即制约性和拓展性。提出了值得进一步开辟的与学校德育息息相关的校外德育途径,如杜区教育、心理咨询、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影视文化、信息传播、环境熏陶和德育基地等。要利用这些途径向学校源源不断地输送德育资源,实现社会教育与学校德育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陈小平 《广东科技》2009,(16):126-127
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教育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亟须应对和解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促进德育的理论创新,注重德育的人本关怀,不断提高德育实效.面对2l世纪的挑战,学校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成为道德价值判断与道德践行的能动主体,是我国学校德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德育途径二元分类方法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Matthew Sanger和Richard Osguthorpe提出了德育途径的创新分析框架,指出了德育途径的心理假设、道德假设、教育假设和附随因素,给德育途径提供了系统的、综合的分析方法.职业学校中职业道德教育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在附随因素中还应该加入工作场所这一因素,从而有效地分析职业学校德育.通过框架的分析,职业学校德育应该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正确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正确区分德育的层次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的德育状况总体较好,但也有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的了解估计不足;德育过多的理论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只偏重学校德育而且方法途径单一呆板;德育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进行德育改革,彻底转变传统落后的德育观念,充分认识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德育中体现出来;德育的方法途径要多样化,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寻求德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是主体,学校教育是外因,起着主导作用。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各种德育措施和方法,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接纳才能产生实效。我们应从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入手,以正确认识学生的特点为前提,把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现代学校德育的生长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肖玲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4):151-153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作为教育目的的范畴,学校德育在注重显性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寓教于景、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寓教于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德育是体育的先导。体育教师应当注重师德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自已的教学中选择适宜的德育途径,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在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学校德育在指导思想、德育对象、德育目标、德育范围和德育内容以及德育方法和途径上的弊端是造成中小学德育工作低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论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与德育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从当前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来看,德育环境应该优化。必须从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等方面优化德育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德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亟需在创新上下功夫。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拓宽德育渠道,构建德育网络,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人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和实现主体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主体意识的涵义及其形成机制,论述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并从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建立和完善主体性评价机制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和实现主体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主体意识的涵义及其形成机制,论述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并从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建立和完善主体性评价机制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琴  胡昂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1):131-134
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是从学校德育工作实践的角度来讨论大中学段在德育方面的分工与协作,是实现大学与中学校德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严重分离、脱节的现状极大地削弱了学校德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因此,当务之急必须构建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机制——素质教育机制、领导协调机制、沟通交流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在高职院校寻求德育生活化,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与途径以及方式方法。指出感恩教育的开展有益于高职院校德育在生活中寻找对接点,有益于高职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养成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失为构建高职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实效取决于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如比较协调一致,那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比较高。反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就低。要提高学校德育实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而言,除了继续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还应注重学校与家庭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以灌输和外在约束为特点的德育方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主体在道德成长中自主意识的培养和自主能力的锻炼。实践证明,丰富多元的、博采众长的德育模式是中小学德育取得实效、获得生机的有效保证。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弘扬和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德育途径和方法方面,重视行为规范的教育,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重视道德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冉勇 《科技咨询导报》2007,(14):232-23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却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价,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文章将剖析在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德育功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新课程标准从教育体制和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改革教育方法,开展社会实践,以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五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普通学校各阶段,包括幼儿固至小学、小学至初中、初中至高中、高中至大学及大学后的德育衔接工作,揭示了各阶段过渡期学生各自不同的思想心理特征,提供了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种“幼、小、中、大”德育的多层次纵向衔接,互为依托,相辅相成,逐步升华,是普通学校德育纵横衔接运行系统工程中的主干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在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学校德育在指导思想、德育对象、德育目标、德育范围和德育内容以及德育方法和途径上的弊端是造成中小学德育工作低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主体性德育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人德为首,是我国长期形成的育人之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实施主体性德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主体性德育可以从德育队伍全员化,营造良好的主体性德育的氛围;科学设置和调控德育目标,及时丰富和拓展德育内容;优化师生情感,确立民主平等关系;实践探究体验,促进自我发展等方面的来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