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提高厂区废水水资源利用率,某钢铁公司采用"格栅+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超滤(UF)+一级反渗透(RO)+二级RO+电去离子(EDI)"工艺处理和再生回用其生产综合废水,产水有软水、除盐水和超纯水等。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实现了72%~80%的高回收率废水回用;其中UF系统产水SDI_(15)2.5,一级RO、二级RO、EDI产水电导率分别为30、2.5、0.06μS/cm,特别是其产水电阻17 MΩ·cm,达到GB/T 6682-2008一级超纯水水质要求,其它各项产水指标均能够满足不同生产单元对于不同品类水质的需求,实现了厂内分区分质供水。  相似文献   

2.
电子级超纯水在半导体制造中用量很大,目前超纯水生产以“预处理+反渗透(RO)+电除盐(EDI)”为主单元的长流程工艺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中空纤维纳滤(HFNF)和平板真空多效膜蒸馏(VMD)替代EDI之前所有工艺段的短流程生产工艺,把超纯水生产工艺从原长流程的12个以上工艺段减少至6个以下。研究结果表明,以HFNF+VMD作预处理的产水电导率低于4μS/cm,完全满足EDI的进水要求;在出水水质不变的情况下,短流程生产工艺减少了工艺段,超纯水产水量提高了44.6%,进而可以降低设备投资,而且使维护变得简单且经济;更重要的是短流程生产工艺故障风险位点减少,超纯水工艺和水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微涡流高效沉淀+流砂过滤器+超滤+反渗透工艺用于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进水电导率在1.8~3.5 m S/cm时,RO产水电导平均为65μS/cm,脱盐率在96%以上,所有指标满足中石油《炼油化工企业污水回用管理导则》优质再生水的相关标准。RO浓水采用异相催化氧化+高效生化工艺,出水COD≤50 mg/L,NH_3-N、SS的质量浓度分别≤12、≤30 mg/L,满足DB 61/224-2011一级标准,达标排放。直接运行费用合计1.83元/m~3。  相似文献   

4.
全膜法( IMT)处理工艺,用两级反渗透(RO)+电去离子(EDI)处理工艺,代替传统的RO+混床处理工艺,在初始投资相近的情况下,由于系统无酸碱消耗,无废水排放,无需再生用水,运行费用显著降低,同时系统占地面积大大下降.IMT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优良,运行稳定,出水电导率小于0.2 μS·cm-1,含硅量小于20μg·L-1,符合电厂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综合性能优于RO+混床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纳滤和反渗透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纳滤和反渗透两种膜工艺对印染厂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废水减排、再生回用的目的,主要考察膜性能、处理效果及经济性等方面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性能方面,与反渗透膜相比,纳滤膜在较低压力下即可获得较高的通量,NF-2和NF-2#产水COD分别为150~180 mg/L和120~130 mg/L,产水电导率分别为2 900~3 200 μS/cm和2 000~2 300μS/cm.反渗透产水水质较好,COD可达到5 mg/L以下,BW30和CPA2的产水电导率分别稳定在38 μS/cm和63μS/cm.虽然对一价离子的去除率差异较大,但两种膜工艺对Mg2+、Ca2+等工业循环回用水中最关注离子的去除率相当.在经济性方面,反渗透和纳滤处理成本分别为1.82元/m3和1.53元/m3.膜工艺的经济优势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混凝-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渗滤液经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考察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及电混凝作为RO进水预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出水COD和NH3-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20、0.2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5%、90%、98%,可以满足GB 16889-2008的排放要求;出水电导率为355μS/cm,膜出水电导率与进水电导率的比大于0.94。电混凝工艺能够有效降低RO进水的COD、TP含量,明显地减缓膜结垢污染,改善膜的产水率,可以作为膜前预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全膜法水处理工艺(超滤+二级反渗透+电去离子)处理西北某地区锅炉补给水原水,处理规模为25m~3/h,说明了工艺特点、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控制参数。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全膜法水处理系统运行可靠、管理方便,产水电导率≤0.2μS/cm,SiO_2的质量浓度≤15μg/L,硬度为0,水质满足GB/T 12145-2016锅炉补给水用水水质要求。工程总投资为700万元,不计算折旧费及维修产生的费用,直接运行成本为4.17元/m~3。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机组具有参数高、汽水品质要求高等特点,锅炉补给水水质稳定合格对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十分重要。介绍了全膜法水处理技术(纤维过滤器+超滤+二级反渗透+EDI)在某超临界机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中应用,详细讨论了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特点、系统运行方式、控制参数和注意事项。运行结果表明,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稳定优良,出水电导率小于0.10μS/cm,硅含量小于5μg/L,完全能满足超临界机组锅炉补给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琳  侯得印  樊华  王军  尹子飞 《水处理技术》2012,38(7):63-67,74
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试验研究。在海水温度为55℃,循环水温度为20℃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阻垢剂用量对膜蒸馏海水淡化的影响、工艺连续运行过程中膜通量和产水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确定了膜蒸馏过程稳定运行的最优浓缩倍率。结果表明,阻垢剂的加入可明显提高淡水的产水率,产水率可达到85%以上,减少了高盐度海水浓缩液的排放,膜通量稳定,产水水质好,其电导率不超过10μS/cm,膜蒸馏海水淡化具有一定的技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以超滤-电去离子(UF-EDI)集成膜过程对城市自来水的初级除盐制备纯水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过程特征曲线的研究表明,UF-EDI的过程工况介于传统ED过程,以及低原水含盐量条件下用以深度除盐的EDI过程之间。原水电导率为580~700μS/cm,pH6.0时,膜对电压为2.5~3.0V,产品水电导率可达2.4~8.8μS/cm,脱盐率为99%,过程稳定。与反渗透(R0)技术相比,UF-EDI工艺在过程能耗、水利用率、投资费用方面具有优势,有望发展成为低成本低能耗的高效初级纯水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葡萄糖共混膜。当聚偏氟乙烯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质量分数为4%时,膜的水通量和孔隙率最高,为33.1 mL/(cm2.h)和92.6%;接触角也由92°减小为72°,显示出很好的亲水性。并对共混膜的微观结构、XRD、红外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讨论了聚偏氟乙烯和葡萄糖的共混机理。  相似文献   

12.
Carboxylic acids amides (RR' NCOCR” ) malonic acid amides ( RR' NC0CH2 C0NRR' ) and substituted malonic acid amides ( RR,NC0CHR“ C0NRR ) are extractants of the actinides ions. They show good prospects for use in the nuclear industry because of their complete incinerability. In addition,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interfer much more less in the separation processes when compared with organophosphorus extractants. The synthesis and the purification of two typical extractants: N-N-di( 2-ethylhexyl) butyraraide ( C4H9 CHC3H5CH2) NC0C3H7and N,N' -dimethyl N,N' -dibutyl 1,3 diamide 2( 3-oxa) nonyl propane ( C4H9CH3NC0) 2CHC2H4OC6H1,3 are described. The purities, checked by NMR, elemental analysis and potentiometry, were in the range 98 to 99.5% The yields for monoamides were in the range 70 to 90% and for the diamides 20 to 40%  相似文献   

13.
接枝乙丙橡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接枝乙丙橡胶进行了制备.探讨了引发剂、调节剂、马采酸酐浓度等时接枝乙丙橡胶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过氧化苯甲酰(BPO)为适宜的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0.15%;调节剂(最佳质量分数为0.5%~2%)的使用可将接枝乙丙橡胶的凝胶质量分数控制在3%以内;接枝单体质量分数1.0%~1.5%为宜。接枝产物的接枝率可迭0.8%~1.0%。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汽车夹层玻璃生产中所产生的大量边角料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来改性硬质聚氯乙烯(PVC-U),以提高PVC-U的冲击性能,测试了PVC-U/PVB共混物的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及加工性能,并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了断面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当100份PVC-U中加入5份PVB时,PVC-U/PVB体系的相容性较好,其冲击性能是纯PVC-U的2倍以上,而体系的拉伸性能变化不大,同时加工性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声电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自制的声电联用装置(UECOS),选择了苯酚,十二烷基碘酸钠(DBS)和邻苯二甲酸氢钾三种有机物为对象,研究了UECOS技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机理主要是基于在电催化过程中生成H2O2并迅速产生.OH羟基自由基对水中有机物的强氧化作用,用声电联用技术(UECOS)处理有机污染物比单独的ECS法去除率提高了10%-20%,根据IR,UV,GC-MS和TOC的分析结果表明,有机反应物道先被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碳片,最终可被矿化为CO2和H2O,研究中用自旋捕集ESR法测出了在UECOS处理废水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活性物种.OH。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1种新型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的耦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阶段耦合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0.34%、93.35%和93.68%,对TN去除率分别为93.84%、89.77%和85.13%,对TP去除率分别为85.36%、87.99%和90.39%,对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6.74%、97.30%和98.60%。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排放要求和CJ25.1-89要求,可作中水回用。DMBR单元可以有效去除COD以及浊度,同时在抗击污染负荷和水力负荷方面也有稳定表现;而IVCW作为DMBR的生物强化单元,主要是去除N、P等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7.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用于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废水处理工艺。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膜基材和动态膜的种类、形成机理,影响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过滤性能的因素,动态膜的清洗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微波场中石墨蠕虫的烧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用微波可看作多模的微波谐振腔。利用一台改造后的家用微波炉对石墨蠕虫进行处理,测量微波输入功率与石墨蠕虫烧蚀率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微波场中,石墨蠕烧蚀的机理,并提出了今后的实验方案,用于进一步证明文中提出的烧蚀机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PP-BCF设备研制生产PBT-BCF,要求PBT切片[η]为0.9dL/g,干燥后含水≤2.5‰;PBT-BCF生产中纺丝温度控制在低于PET纺丝温度10—15℃;可用PP色母粒原液着色生产有色丝;纺丝油剂可用PET长丝油剂;并对产品的性能和用途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烯烃(PO)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气体渗透性能和加工流变性能、生物降解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内外PET/PO共混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PET/PO共混物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