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声乐学习中,模仿是学习者获得声音要领,掌握歌唱技法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找到发声的正确位置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增强声乐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歌唱发声的器官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性的模仿表面形象技术活动,而且是人的大脑皮层运动中的高级神经系统进行综合处理的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对于普通院校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声乐技能技巧训练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学习声乐,培养良好的歌唱,提升声乐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3.
张媛媛 《科技资讯》2014,(34):162-162
声乐艺术是一种将音乐和语言相结合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素养则是声乐教学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好的演唱者,只具备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演唱技巧是不行的,还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水平和完善的道德修养。所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声乐本身的素养和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学识和全面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其他与声乐演唱相关的文化知识,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潜移默化的加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丰富生活阅历,才能演绎出更多完美的作品,跟上全面素质教育大环境的脚步。  相似文献   

4.
声乐技能的学习是生理的过程,也是心理的过程,声乐技能的学习过程有阶段性特征。分析声乐技能的阶段性学习过程,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技能学习的过程剖析图,对声乐学习者和教学者有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5.
声乐专业的教学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技能训练、艺术训练和专业思想教育的课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对声乐专业的技能结构及其训练、知识结构及其治学方法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一是希望能给已在学习或准备学习声乐专业的学生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和广大的声乐教师探讨交流我国声乐专业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模仿是声乐学习之初的一种方式。演唱者成功的第一行为要素皆源自于细心的观察和模仿。艺术形式模仿应打破模拟的束缚,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创作基础上,演唱者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突出个性,表现自我性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即所谓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7.
刘畅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1):104-105
在声乐演唱中,音乐基础知识是声乐学习的根本,而视唱练耳又是音乐基础中最根本的学习方式。在音乐专业的学习当中,视唱练耳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最基本条件。在声乐学习中,能够熟练的掌握和使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最基础的,视唱练耳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中的核心内容,对视唱练耳的熟练掌握可以为日后学生在提高声乐演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视唱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听觉训练中的作用,提出了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提高声乐演唱的音乐表现力、想象力和创作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声乐专业的学习与训练是比较抽象的,技术性很强,若没有教师正确的方法与理念对学习声乐者的教学支撑、对学生正确声音的肯定、巩固及延伸,那么学生将在盲目中、茫然中学习,尤其是初学者很容易或不可避免的步入声乐学习的误区,一旦养成不良的学习与歌唱习惯,既耽误学习者歌唱的前途,又会对声带造成伤害,这会极大地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文章结合教师长期的声乐教学与学生长期学习声乐的经历以及对其他声乐学习者的观察,针对声乐学习中在呼吸、共鸣、位置等方面和心理上出现的几种声乐学习的误区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探讨,或许能给广大的声乐学习者一点启示,尽可能地避开声乐学习的误区,在漫长的声乐学习道路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顺利步入声乐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歌唱教学的悠久性,古今中外的声乐教师通过数千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许多的声乐教学经验、方法和原则,至今仍对我们的声乐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在声乐教学中应注重因人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普遍都采用个别授课或小组课的教学方法,并严格地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 因人施教,这条原则的含意是教师不能千篇一律不问学生的条件、特点去教,更不能拿自己的主观爱好去套在学生身上,甚至让学生完全模仿自己,把自己的优、缺点都加在学生身上,所以声乐教学要遵循因人施教。 声乐教学是培养中学音乐教师的…  相似文献   

10.
尹湘云 《科技信息》2013,(14):318-318
目前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业评价主要偏向于歌唱技能的评价,导致学生在声乐基础理论等方面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狭隘。高师声乐课学生学业评价可以按照声乐学习的顺序和声乐学习的基本过程,在发声练习阶段、演唱阶段与演唱结束后的总结交流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采用课堂教师观察、论文测试、非正式评价、问卷调查、学生档案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方法,对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对学生过去或当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作出判断,还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剖析了声乐学习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阐述了课后自习环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引起教与学双方的积极关注。探讨和论述了几种可行性的学习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以期能使高师声乐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忠祥 《科技资讯》2011,(11):187-187
声乐教学是音乐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技能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要求理论与实际操作高度结合,在技能教学中既对教学的对象施以理论的教授,又把技法的实际应用通过口传心授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教学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师范类大学生的演唱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和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高师声乐课堂教学必须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紧密地联系,才能促使高师音乐类大学生立足将来的工作需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了达到这~目的,我认为高师声乐课堂教学至少应处理好以下两组关系。一、声乐理论与技能训练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声乐理论与技能技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密切的关系,抛开声乐理论来机械地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是盲目的、不科学的,甚至会损坏声带;同样,不通过技能技巧训练来逐一…  相似文献   

14.
王艳 《广东科技》2010,19(12):55-55
<正>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甚至是老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发声技巧上。声音好,音量大,高音棒,似乎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至于音准、节奏、旋律、歌词内容等等几乎都不考虑或欠考虑,一首歌曲拿来就唱,只求大体上差不多,有时甚至依靠听力来模仿曲调,在歌曲细节上从不加分析。这种单纯地追求声音,机械、盲目的学习方法,不但达不到学习目的,最  相似文献   

15.
彭捷 《科技资讯》2012,(29):241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由爱好、情感和表现力所构成,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不但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在对学生的教育、感染、激励、启迪等方面上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声乐的热情,对作品的把握能力以及表现力和感染力,和在演唱作品时的态度,持久力和表现力等方面。本文就声乐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问题所提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自然辩证法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入手,结合实例,全面分析了辩证思维与声乐学习的关系,指出了在声乐学习中辩证法原理的重要性。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是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是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做出的哲学概括。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帮助学生确定好歌唱声部、把握声乐教学特点和规律、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实施由浅入深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经过刻苦训练获得扎实的基本功,并在歌唱实践中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声乐技能和情感表现力,才能做到完整地、声情并茂地演绎好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8.
刘夏宁 《科技信息》2011,(24):255-256
声乐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主要环节,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的技能培养活动。由于声乐教学的实践特殊性,往往使许多教师和学生忽视了声乐教学空间声场对人声的影响。本文就采用对声乐教学中的空间声场的变化进行客观记录、比对数据、主观评价等方法来研究空间声场对声乐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声乐教学与学习方式,可以从教学环境、教学形式、教学情境等方面给予声乐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本文以多元的声乐学习环境与情境作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切入点,阐述合作学习模式在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述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建立新型学习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声乐的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声乐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声乐的教与学;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方法;声乐的教学过程都必须是遵循客观的、科学的准则,才能把声乐的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达到艺术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