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我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有用信息。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我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的费用比例、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品种由整治前111种降到50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30.0%下降至18.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由65.0%下降至44.0%;AUD由整治前的63.8 DDD下降至整治后的48.6 DDD,降幅达23.8%;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由69.8%下降至7.3%。结论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我院各项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发生明显改善,但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与卫生部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从2011年至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 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配合《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更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开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系统软件,实现对抗菌药物的重点监控,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并实施有效督查。方法以医院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为载体,开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系统,参照《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疗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结果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软件嵌入医师工作站,极大地方便医师对药物信息的查询,同时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全面科学的管理,主要抗菌药物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自2013年启用该系统后医院DDD值和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率呈下降趋势,2013年第四季度医院DDD值及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达41.08和29.62%。结论该系统使用方便、快捷,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邓志威 《现代医院》2013,13(7):123-125
目的了解基层县级医院经卫生部专项整治活动后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与对策。方法抽查我院2012年6月~12月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分析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情况,统计有关指标数据,与2011年6月专项整治前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48.7%下降至22.3%;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1.6%下降至61.4%,使用强度从108.5DDD降至61.7DDD;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100%下降至49.1%,平均用药时间从7.1日下降至1.6日;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从28.3%下降至21.6%。结论经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明显改善,合理性明显提高;各项控制性指标大幅下降,总体上已接近卫生部的有关要求;但仍需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加强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管理措施,评价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效果及其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通过HIS系统,以及临床药学室平时所收集到的关于2011-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对比分析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过程中各项合理用药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比例、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32.94%、34.12%、60.56%、100.00%、84.64%下降至20.19%、20.18%、33.57%、41.89%、65.88%。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出院病历抽查点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用药时机、用药疗程、预防及治疗用药的合理性等进行分析,比较第一季度(整治活动前)和第四季度(整治活动后)的情况差异。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下降,由100.00%降至43.24%;Ⅰ、Ⅱ类切口手术24h内停药比例明显增加,由0.79%上升至37.93%,疗程>3d的比例明显下降,由77.78%降至21.84%;预防用药合理和基本合理比例明显升高,由3.17%上升至50.57%,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四季度达到了卫生部的要求。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能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为下一步推进整治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医院整治活动前6个月(2011年1-6月)和整治活动后6个月(2011年7-12月)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抗菌药物分级制度落实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指标.结果 整治活动前,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为64种,剂型97个,整治活动后,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压缩到35种,剂型减少到64个,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药品费用比例由39.43%降至29.7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3.19%降至68.3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51 DDD降至51.56 DDD,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48.34%降至27.22%,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100.00%降低了45.37%,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30 min~2 h给药比例由57.15%升至89.73%,预防用药时间由129.61 h缩短到55.28 h,微生物送检率由15.40%升至26.7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4.48%降至25.27%.结论 医院整治活动政策落实有力,制定的制度和措施符合实际并认真执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明显规范,整治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8.
医院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药物监测提高围手术期手术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Ⅰ、Ⅱ类切口手术病例各130例,评价分析药物监测前后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自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监测以来,手术科室的合理用药水平提高,抗菌药物选择趋于合理,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了19.3%;Ⅰ、Ⅱ类切口手术的术后平均用药时间分别由原来的5.9、6.9 d下降为4.7、5.8 d;术前30 min~2 h给药比例增加了42.4%,术中抗菌药物追加率略有提高,联合用药的比例降低了21.3%。结论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措施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但仍应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动态监测,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用药给药时机、预防用药品种选择、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以及用药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持续降低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月份的54.53%降至12月份的48.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月份的60.63降至12月份的37.79;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和平均用药时间也呈明显下降趋势,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月份的46.59%降至12月份的35.02%;用药疗程合理率由1月份的30.49%升至12月份的55.86%;平均用药时间由1月份的4.78d降至12月份的2.52d;10、11、12月连续3个月清洁手术品种选择合理率均为100.00%,给药时机合理率均>90.00%。结论抗菌药物使用趋向更加合理,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依然偏高,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处方点评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使临床更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从2012年1月起强化处方点评及干预工作,由临床药师、主诊医师、医院领导、院外专家4个层面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按点评意见落实奖惩措施;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强化处方点评,门诊、急诊、住院部、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4.52%、45.33%、68.17%、86.74%下降至19.15%、34.78%、57.61%、39.58%;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从19.47%下降至15.3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95.07DDD/100人/d,下降至60.51DDD/100人/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是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效干预工具,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金额比和使用强度,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升了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内涵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二甲医院专项整治前后腹股沟疝气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116例和整治后2012年1—6月132例腹股沟疝气手术病历,对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96.5%下降到13.6%,平均用药天数由2.61d下降到1.11d,整治前后用药时机均在术前0.5~2h。结论专项整治使腹股沟疝气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得到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2.
13.
石红凤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871-5872
目的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方法应用PDCA循环,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包括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建设、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试、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制定合理用药的监管措施。结果经过几个周期PDCA循环,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逐步规范,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剖宫产使用抗生素的品种、数量、金额、使用频率、使用强度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频率(DDDs)以第一、二代头孢为主。DDDc患者应用抗生素的平均日费用35.13元。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月下降并达到40DDD值以下。DUI接近于1.0,医生的日处方剂量接近DDD。结论通过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趋向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依据近3年来扬州市卫生局根据部、省相关规范、规定,加强了对扬州市23所二、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环节的监管、督导,使处方比例、住院使用率和DDD值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的情况,详细论述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目的、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规范眼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眼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51 110例接受I类切口手术眼科住院患者进行目标监测,对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医院感染发病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2011年1月-2013年10月共51 110例眼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2011年的63.90%下降至2012年的25.93%,2013年1-10月份下降到17.8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61.86%下降至2012年25.86%,2013年1-10月份进一步下降到19.41%;在降低眼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同时,3年间手术部位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及未用药I类切口手术病例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多项科学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显著降低了眼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同时不会增加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一体化项目型(IPMT)管理模式对抗菌药物管理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I类切口手术出院16 641例,逐月调查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合理率(包括选药、疗程及术前给药时机均合理)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率,并对同期59 951例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住院用药比例、治疗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进行调查.结果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月下降,从2011年11月的50.35%下降至2012年10月的24.39%,同时合理率由80.13%上升至92.57%;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19%~0.36%;同期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7.31%下降至48.0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4.9 DDD下降至49.8 DDD;住院用药比例由35.44%下降至29.97%;治疗性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由60.78%提高至64.25%,治疗性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由71.88%提高至84.65%;经检验手术部位感染率和治疗性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PMT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合理率,同时有效降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以及用药比例,有效提高治疗性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成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医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8 347份,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时间、用药时机合理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90.36%降至23.9%,呈不断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时间合理率由7.9%升至43.12%,用药时机合理率由0升至94.42%呈不断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中发展状况。方法抽取全国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军队医院166所医院作为调查对象,比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各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情况。结果166所医院中,2005年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组织建设的医院68所(40.96%),2010年增至119所(71.69%),2015年为160所(96.39%),经趋势性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1.143, P<0.001) 。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比率也呈上升趋势(χ2 =22.172, P<0.001),由2005年的10.24%(17所),上升至2010年的22.29%(37所)、2015年的31.33%(52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及药品分级目录的制订、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的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细菌耐药性监测、清洁切口预防用药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临床会诊工作、处方点评工作的比率:2005年为10.87%~30.72%,2010年为25.90%~65.06%,2015年为 36.14%~95.18%,各项工作3年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DDD/100人天)由2005年的69.16下降至 2015年的41.40,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5年的46.98%,下降至2015年的36.90%,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送检率由2005年的20.58%提高至2015年的49.39%。结论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与分析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持续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根据2006年监测结果,自2007年开始进行综合干预措施,医院感染办每季度抽查1个月的出院病例,药剂科每月通过监测软件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的排名.结果 通过5年持续干预措施的落实,不断持续改进,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69.4%降至2010年的62.21%;单一用药比例由2006年88.6%提高至2010年94.15%;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头孢哌酮/舒巴坦由2007年排名第1降至2010年第4位,医院感染率由2006年3.08%降至2010年的2.07%;医院感染漏报率由2006年15.5%降至2010年的1.63%;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由2006年34.20%提高至2010年59.22%.结论 多部门联合管理,综合性监测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根据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反复多次突出重点的强化培训,多渠道持续干预是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综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