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肠壁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中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染+IL-25组、正常+IL-25组小鼠于感染后或实验开始后第4周开始腹腔注射IL-25(0.5 μg/只,隔天注射1次,持续 3周)。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取肝脏和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观察小鼠肝脏、结肠病理学变化,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内杯状细胞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时荧光定量试验(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 检测小鼠结肠部位炎症相关因子IL-10、IL-4、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 γ, IFN-γ)和IL-1β等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6周后的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结直肠部位出现虫卵堆积, 但是在经过IL-25注射之后,肠道损伤减轻,虫卵堆积减少;感染+IL-25组小鼠肠道单个肉芽肿面积显著低于感染组小鼠,但是感染组小鼠肝脏肉芽肿面积与感染+IL-25组小鼠无明显区别;AB-PAS结果显示IL-25能够显著增加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道杯状细胞数量;ELIS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结肠1型、2型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在注射 IL-25之后,呈现2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上升、1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下降的趋势。结论:IL-25可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分化缓解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肠壁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和Th2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32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哮喘组、葛根素组和布地奈德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卵白蛋白(ovabumin,OVA)致敏和激发,连续12周,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激发24 h后,使用小鼠肺功能仪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增生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组小鼠血清总 IgE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13)水平。Western blot观察肺组织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葛根素组、布地奈德组、 哮喘组气道阻力、气道炎症,血清总IgE,BALF中白介素-4、白介素-13以及肺组织TSLP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 < 0.05)。与哮喘组比较,葛根素组、布地奈德组各项观测指标均明显降低(P < 0.05)。葛根素组和布地奈德组气道PAS阳性上皮细胞数/支气管较哮喘组下降(P < 0.05)。结论:葛根素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Th2免疫,这可能与抑制TSL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XNIP/NLRP3炎性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1 mg/L)体外诱导HK-2细胞炎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诱导组、LPS+低剂量(50 μmol/L)白藜芦醇组、LPS+中剂量(100 μmol/L)白藜芦醇组、LPS+高剂量(200 μmol/L)白藜芦醇组;CCK8法检测HK-2细胞相对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酶-2(COX-2)、人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及人隐热蛋白(NLRP3)表达。[结果]与LPS诱导组比较,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干预的HK-2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上清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炎性蛋白iNOS及C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TXNIP及NLRP3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明显抑制LPS诱导的HK-2细胞炎症损伤,抑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XNIP/NLRP3炎性通路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胃肠外营养对幼鼠肠道炎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18只6~8周龄雄性SD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只。观察组幼鼠行右颈静脉置管后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禁食、水;对照组幼鼠行右颈静脉置管后给予生理盐水治疗;正常组不予以置管。正常组和对照组幼鼠均喂食标准鼠粮和水,14 d后处死幼鼠,获取肠道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幼鼠肠道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各组幼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幼鼠肠道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Occludin和ZO-1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幼鼠肠道组织中的Occludin、ZO-1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幼鼠的肠道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正常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升高(P <0.05),TNF-α、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 <0.05),而IL-10、Occludin、ZO-1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ccludin、ZO-1表达下降(P <0.05)。结论 持续2周的全胃肠外营养可导致幼鼠肠道功能受损,促炎因子增加,肠道机械屏障功能受损,尽可能恢复肠内营养对于减少肠道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多糖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瓦勒变性早期髓鞘碎片清除的影响。 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和脂多糖LPS组(20只),LPS组及模型组横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仅游离出坐骨神经,然后关闭切口。LPS组大鼠在神经断端显微注射LPS (2 g/ L) 1 μL,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1.5、24 h和7 d 取术侧坐骨神经。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坐骨神经中白介素1β(IL-1β)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 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坐骨神经中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的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坐骨神经脱髓鞘程度;LFB染色观察坐骨神经髓鞘变化;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时定量PCR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1.5 h模型组IL-1β mRNA和MCP-1 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01,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5 h LPS组IL-1β mRNA和MCP-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 < 0.001,P < 0.001)。术后24 h模型组IL-1β mRNA和MCP-1m 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01,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24 h LPS组IL-1β mRNA和MCP-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 < 0.01,P < 0.01)。免疫荧光可见,与模型组相比,术后7 d LPS组中CD68+细胞表达显著上调(P < 0.05)。术后7 d坐骨神经HE染色可见,LPS组坐骨神经断端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许旺细胞增殖活跃,模型组神经断端炎性细胞和许旺细胞较少。术后7 d坐骨神经ORO染色可见,与模型组相比,LPS组断端远侧脱髓鞘程度较高。术后7 d坐骨神经LFB染色可见,模型组和LPS组坐骨神经断端均出现脱髓鞘反应,但与模型组相比,LPS组神经断端残余髓鞘碎片明显减少(P < 0.05)。SFI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PS组大鼠在术后10、20、30、40和50 d分别不同程度升高,术后20 d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结论 脂多糖通过激活固有免疫系统加快大鼠坐骨周围神经损伤后瓦勒变性早期髓鞘碎片的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膜淋巴管(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mLV)转运功能障碍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影响。方法:①1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PS组分别腹腔注射LPS(2 mg/kg)12、24、72 h,而后观察小鼠mLV转运功能、海马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MG)活化、白介素(interleukin,IL)-6 和IL-1β水平。②将8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ontrol组和VEGFR3抑制剂MAZ51组,观察MAZ51对mLV转运功能的影响。③将24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Control组、MAZ51组、LPS组、LPS+MAZ51组,对MAZ51组和LPS+MAZ51组预先腹腔注射 MAZ51(10 mg/kg),每周5 d,共30 d,6周后对LPS组和LPS+MAZ51组注射LPS,1 d后行为学实验评估小鼠的逃避恐惧能力;免疫组化检测MG 活化情况;ELISA 法检测IL-6、IL-1β的表达量。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 24 h后脑膜LYVE-1面积和颈深淋巴结内OVA-647面积明显减少(P < 0.01),72 h内均低于基础水平(P < 0.01),24 h后海马MG活化、IL-6和IL-1β均明显增加 (P < 0.01)。与Control组相比,MAZ51组OVA-647荧光面积显著减少(P < 0.01)。LPS组小鼠海马区MG活化和IL-6、IL-1β的表达相对Control组均明显增加(P < 0.01)且小鼠僵直时间明显降低(P < 0.01);与LPS组相比,LPS+MAZ51组小鼠海马区MG 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均增加(P < 0.01)且僵直时间明显减少(P < 0.01)。结论:mLV转运障碍通过增加炎性介质聚积,活化 MG,加重LPS诱导的小鼠中枢炎症和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醇提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DMEC)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0、0.4、2和10μg/ml的LPS作用于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孵育24h建立微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模型。实验分为HDMEC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和LPS+香鳞毛蕨药物组,分别进行药物处理,观察不同剂量香鳞毛蕨醇提物处理对各组HDMEC细胞增殖和炎症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香鳞毛蕨醇提物可以抑制2μg/ml LPS刺激下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并降低脂多糖所诱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炎症相关基因NF-κB、VCAM-1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香鳞毛蕨醇提物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小鼠认知功能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为其脑保护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将8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单纯Dex组(Dex组)、脓毒血症组(LPS组)和Dex +脓毒血症组(D + L组),每组20只。首先,Dex组和D + L组腹腔注射Dex 25 μg/kg,CON组和LPS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30 min后LPS组和D + L组腹腔注射5 mg/kg脂多糖(LPS)复制脓毒血症模型,CON组和Dex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HSP70蛋白、mRNA表达。结果 各组小鼠第1、2、3、4、5天逃避潜伏期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CON组延长,D + L组较LPS组缩短;③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小鼠游泳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短于CON组(P <0.05),D + L组长于LPS组(P <0.05);LPS组穿越平台次数少于CON组(P <0.05);D + L组多于LPS组(P <0.05)。LPS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CON组升高(P <0.05),D + L组较LPS组降低(P <0.05)。LPS组GSH、SOD水平较CON组降低(P <0.05),MDA水平较CON组升高(P <0.05),D + L组GSH、SOD水平较LPS组升高(P <0.05),MDA水平较LPS组下降(P <0.05)。LPS组HSP70蛋白阳性表达率较CON组升高(P <0.05),D + L组较LPS组升高(P <0.05),Dex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较CON组升高(P <0.05),D + L组较LPS组升高(P <0.05);Dex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ex能够降低脓毒症小鼠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用于关节炎治疗的钙离子敏感型葛根素-海藻酸钙可注射水凝胶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方法] 制备不同处方配比的葛根素-海藻酸钙水凝胶,通过大鼠皮下注射埋植实验,考察葛根素-海藻酸钙水凝胶的体内降解情况;同时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别测定注射水凝胶周围组织炎性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变化;通过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不同埋植时间点水凝胶周围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不同观察时间点各实验组凝胶直径无下降趋势,凝胶体内降解速率缓慢;与假手术组比较,葛根素-海藻酸钙凝胶周围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而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表明在皮下结缔组织层产生短期物理损伤炎症反应,长期埋植后葛根素-海藻酸钙凝胶周围组织无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研究中构建的可注射葛根素-海藻酸钙凝胶,体内降解缓慢,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治疗骨关节炎的良好药物及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抑制钙结合蛋白S100A4表达在脓毒血症相关肺损伤中的意义及潜在的调控机制。方法 复制脓毒血症模型小鼠,部分加氯硝柳胺Niclosamide预处理,收集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BCA蛋白定量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总蛋白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S100A4蛋白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小鼠肺部炎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S100A4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潜在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肺泡灌洗液总蛋白浓度升高(P <0.05),与Con组比较,肺S100A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高表达S100A4,且LPS组S100A4表达较Con组升高(P <0.05),Occludin表达较Con组降低(P <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组STAT3和MAPK3表达较Con组升高(P <0.05)。与LPS组比较,Niclosamide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小鼠肺支气管上皮细胞S100A4表达(P <0.05),一定程度上恢复Occludin表达和下调STAT3、MAPK3表达。结论 Niclosamide可能通过STAT3、MAPK3信号下调S100A4和上调Occludin表达,进而缓解脓毒血症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NF-κB活化因子1(nuclear factor kappa B activator 1,Act1)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巨噬细胞Act1表达被靶向抑制的小鼠(anti-Act1)为研究对象,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检测小鼠体重变化、便血情况、粪便黏稠度等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对结直肠组织进行HE染色评价炎症严重程度,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浸润情况并用RT-qPCR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DSS诱导7 d后与C57小鼠相比,anti-Act1小鼠结直肠炎症指标评分较低,巨噬细胞等浸润数量较少,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较低。结论 靶向抑制巨噬细胞Act1表达能够减轻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30只雄性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阳性药物(瑞伐他汀)组。高脂饮食12周后灌胃干预4周。处死后取主动脉斑块组织油红O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斑块脂质情况、斑块面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6(IL-6)和转化因子β(TGF-β)、白介素-10(IL-10)表达情况。[结果]雷帕霉素组斑块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炎症因子方面,雷帕霉素组能有效降低外周血TNF-α、INF-γ、IL-6表达,增加IL-10、TGF-β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通过增加抗炎因子含量、降低促炎因子含量来调控炎症反应,进而抑制斑块发展,降低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二肽基肽酶-4(DPP-4)通过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介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自噬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并分组转染。分别设置PBS组(PBS培养MH-S细胞)、LPS组(100 ng/mL LPS诱导24 h)、DPP-4组(DPP-4表达病毒转染)、si-DPP-4组(si-DPP-4病毒载体转染)、DPP-4 + BafA1组(DPP-4表达病毒转染+自噬抑制剂BafA1干预)及si-DPP-4 + BafA1组(si-DPP-4病毒载体转染+自噬抑制剂BafA1干预)。绿色荧光蛋白(GFP)检测转染效率,稳定转染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H-S细胞上清液炎症因子水平,腺病毒检测MH-S细胞自噬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DPP-4、CXCR4、mTO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g检测CXCR4/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LPS组IL-1β、IL-6、TNF-α、GFP、RPF、Merge数量,CXCR4 mRNA、mTOR mRNA和CXCR4蛋白、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PBS组(P <0.05);DPP-4组与LPS组IL-1β、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PP-4组GFP、RPF、Merge数量,DPP-4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LPS组(P <0.05),CXCR4 mRNA、mTOR mRNA、CXCR4蛋白、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LPS组(P <0.05);si-DPP-4组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LPS组(P <0.05),GFP、RPF及MergeMerge数量低于LPS组(P <0.05);si-DPP-4组和DPP-4 + BafA1组IL-1β、IL-6、TNF-α水平、CXCR4蛋白、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DPP-4组(P <0.05),GFP、RPF及Merge数量低于DPP-4组(P <0.05);si-DPP-4组DPP-4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DPP-4组(P <0.05),CXCR4 mRNA、mTOR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DPP-4组(P <0.05);si-DPP-4 + BafA1组IL-1β、IL-6水平、CXCR4 mRNA、mTOR mRNA、CXCR4蛋白、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si-DPP-4组(P <0.05),GFP、RPF、Merge数量低于si-DPP-4组(P <0.05)。结论 DPP-4能够调节小鼠肺巨噬细胞自噬作用,调控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XCR4/mTOR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姜黄素通过介导长链非编码RNA THRIL(lncRNA THRIL)表达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损伤的影响。方法 LPS诱导BEAS-2B细胞复制体外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并加入姜黄素处理。采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将lncRNA THRIL过表达/敲降载体或空载体转染到BEAS-2B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ncRNA THRIL及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LPS、姜黄素及THRIL对细胞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组与对照组lncRNA THRIL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2.5 μmol/L组、LPS+姜黄素5 μmol/L组、LPS+姜黄素7.5 μmol/L组较LPS组降低(P <0.05)。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2.5 μmol/L组、LPS+姜黄素5 μmol/L组、LPS+姜黄素7.5 μmol/L组较LPS组降低(P <0.05)。姜黄素组与对照组IL-1β、IL-6和TNF-α相对表达量及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2.5 μmol/L组、LPS+姜黄素5 μmol/L组、LPS+姜黄素7.5 μmol/L组较LPS组降低(P <0.05)。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降低(P <0.05),LPS+姜黄素2.5 μmol/L组、LPS+姜黄素5 μmol/L组、LPS+姜黄素7.5 μmol/L组较LPS组升高(P <0.05)。敲降THRIL组lncRNA THRIL的相对表达量较敲降阴性对照组降低(P <0.05)。LPS+敲降阴性对照组与LPS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敲降THRIL组较LPS+敲降阴性对照组降低(P <0.05)。LPS+敲降阴性对照组与LPS组IL-1β、IL-6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及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敲降THRIL组较LPS+敲降阴性对照组降低(P <0.05)。LPS+敲降阴性对照组与LPS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降低(P <0.05),LPS+敲降THRIL组较LPS+敲降阴性对照组升高(P <0.05)。过表达THRIL组lncRNA THRIL相对表达量较过表达阴性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与LPS+姜黄素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降低(P <0.05),LPS+姜黄素组较LPS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THRIL组较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细胞活性降低(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与LPS+姜黄素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组较LPS组降低(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THRIL组较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与LPS+姜黄素组IL-1β、IL-6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及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组较LPS组降低(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THRIL组较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升高(P <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THRIL表达,改善LPS诱导的BEAS-2A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立论依据及设计思路】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呼吸道重大疫病(如SARS、禽流感等)的病理基础,ALI进一步发展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民间用红景天治疗肺炎咳嗽和咳血等症状已有上千年历史,新近发现传统中药红景天对ALI具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可能发挥主要功能,但机制不详。目前如何开发人工合成的高纯度红景天苷替代日益枯竭的红景天资源用于临床治疗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初步研究提示,人工合成红景天苷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的ALI早期具有防治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究红景天苷治疗ALI的分子机制。 【实验内容】 动物实验:LPS气管滴注构建ALI的大鼠模型,实验分组:对照组、LPS组、LPS + 地塞米松组、LPS + 不同剂量红景天苷组,观察指标:血气分析(PaCO2、PaO2、pH)、血球分析(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等)、肺大体和肺组织形态学(H-E染色)、肺系数和肺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总蛋白含量、中性粒细胞数、促炎因子NF-κB、IL-1和IL-6水平);细胞实验:分离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并与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系NR8383同步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对照组、LPS组、LPS + 不同剂量红景天苷组。细胞经相应药物处理,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检测关键炎症信号通路LPS/NF-κB(如NF-κB转录活性、NF-κB与DNA结合活性和NF-κB核转位等)和LPS/MAPK(如p38、ERK 和JNK磷酸化)的改变, 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NF-κB、IL-1和IL-6等炎症介质含量。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材料】 雄性SD大鼠,NR8383细胞系,纯度>99.5%的人工合成红景天苷,LPS。 【可行性】 前期预实验结果提示人工合成红景天苷对LPS诱导大鼠ALI早期具有防治作用。目前已成功分离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为在细胞分子水平探讨作用机制提供可能。 【创新性】 首次探究人工合成红景天苷对LPS诱导大鼠ALI早期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LPS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炎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SD雄性大鼠PASMCs,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组)、脂多糖(LPS)组、脂多糖+褪黑素(LPS+MLT)组(0.5mmol/L、1.0mmol/L)、LPS+P38MAPK抑制剂(SB203580)(LPS+SB)组(5μmol/L)。CCK-8试验检测褪黑素对PASMCs的药物毒性;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mRNA水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通路中P38MAPK和核因子κB(nuclearactor-κB,NF-κB)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和NF-κB以及磷酸化P38MAPK和NF-κB的表达量。 结果 在实验设计的浓度内,褪黑素对PASMCs无药物毒性不良反应(P>0.05)。与LPS组相比,LPS+MLT和LPS+SB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的磷酸化P38MAPK和磷酸化NF-κB的表达(P<0.01),且随褪黑素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1)。 结论 褪黑素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MAPK和NF-κB的激活,减轻LPS诱导的PASMCs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对糖尿病大鼠牙槽骨缺损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炎症小体抑制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采用高糖饲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用球钻毁损大鼠部分牙槽骨骨质,复制牙槽骨缺损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炎症小体抑制组大鼠立即尾静脉注射20 mg/kg NLRP3抑制剂,1次/d,连续给药28 d。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护骨因子(OPG)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P)染色观察牙槽骨缺损愈合情况及破骨细胞数,进行骨再生Lane-Sandhu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OPG、ALP低于对照组和炎症小体抑制组(P <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牙槽骨缺损严重,可见大量炎症浸润细胞,炎症小体抑制组牙槽骨缺损程度低,炎症浸润细胞较少。模型组Lane-Sandhu评分低于对照组和炎症小体抑制组(P <0.05)。TARP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破骨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和炎症小体抑制组(P <0.05)。模型组大鼠上颌骨组织NLRP3、Caspase-1、IL-1β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炎症小体抑制组(P <0.05)。结论 抑制NLRP3炎症小体可改善骨代谢,促进糖尿病大鼠牙槽骨缺损愈合,其作用可能与抑制NLRP3/IL-1β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绿素(biliverdin,BV)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NLRP3炎性体激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胆绿素(10、20、30μmol/L)处理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30min后再用LPS (1μg/ml)处理细胞6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β和IL-18中的分泌量。30μmol/L胆绿素处理细胞30min后再用LPS处理细胞6h,Western blot法检测胞内NLPR3、caspase-1、ASC和磷酸化IκB (p-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NF-κB抑制剂BAY11-7082处理细胞1h后,然后给予细胞30μmol/L胆绿素孵育30min,经1μg/ml LPS孵育6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β、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 (1)在受到LPS作用后,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IL-β、IL-18水平显著升高;而在预先给予胆绿素后,抑制了LPS诱导的IL-β、IL-18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 < 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巨噬细胞6h后,NLRP3炎性体各组分蛋白和p-Iκ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均<0.05),在同时间点,巨噬细胞在LPS处理前经过胆绿素预处理后,NLRP3炎性体各组分蛋白和p-IκB蛋白表达都显著降低(均P<0.05)。(3)与LPS组相比,BAY+胆绿素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IL-β、IL-18的表达(P<0.05),并且BAY和胆绿素的对于LPS诱导炎性反应对的联合抑制作用显著的高于BAY或者胆绿素的单独作用(P<0.05)。结论 在RAW264.7巨噬细胞中,胆绿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进而抑制NLRP3炎性体的形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药纳达合剂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大鼠胃黏膜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采用灌胃牛胆酸钠+胰酶+卵磷脂法制备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纳达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麦滋林组分别予灌胃相应药物干预。实验结束,通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炎症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  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炎症积分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均可以显著改善大鼠胃黏膜炎症情况(P<0.01),其中纳达合剂组呈剂量依赖性,且与麦滋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炎症因子TNF-α、IL-8、ICAM、MCP-1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纳达合剂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地显著降低TNF-α、IL-8、ICAM、MCP-1蛋白表达(P<0.05或P<0.01),药麦滋林组亦可显著减少胃黏膜TNF-α、IL-8、ICAM、MCP-1蛋白表达(P<0.01),而纳达中、高剂量组在改善TNF-α表达方面优于麦滋林组(P<0.05或P<0.01),纳达高剂量组在改善ICAM-1表达方面优于麦滋林组(P<0.01)。  结论:纳达合剂可显著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的胃黏膜病理,并对相关炎症因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小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巨噬细胞M2极化是否介导白藜芦醇的作用。方法 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造模+溶剂对照组、造模+白藜芦醇组。假手术组用无菌生理盐水处理小鼠右侧后肢踝关节,造模+溶剂对照组小鼠右侧后肢踝关节给予单钠尿酸盐(MSU)晶体构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白藜芦醇组提前给予DMSO溶解的白藜芦醇干预再进行MSU晶体造模。测定各组小鼠双侧足掌厚度,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足掌关节滑膜组织炎症情况。分离、提取正常小鼠腹腔原代巨噬细胞,给予白藜芦醇干预后以MSU晶体刺激,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M1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中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CD163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小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前给予白藜芦醇干预后,小鼠右侧后肢足掌厚度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1.98±0.02)mm vs(2.49±0.12)mm,P<0.01],小鼠足掌关节炎滑膜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面积减少。体外实验中,白藜芦醇显著抑制了小鼠腹腔原代巨噬细胞中iNOS蛋白和TNF-α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P均<0.01),提高了F4/80+CD163+细胞比例(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从而有效缓解小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